锅炉房设计规范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土建、电气、采暖通风和给水排水
第一节土建
第13.1.1条锅炉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耐火等级应符合下列要
求:
一、锅炉间属于丁类生产厂房、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大于4t/h、热水锅炉超定出力大于2.8MW时、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蒸汽锅炉额定蒸发量小于或等于4t/h、热水锅炉额定出力小于或等于2.8MW时,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三级耐火等级;二、油箱间、油泵间和油加热间均属于丙类生产厂房。
其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上述房间布置在锅炉房辅助间内时,应设
置防火墙与其它房间隔开;
三、燃气调压属于甲类生产厂房,其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与锅炉房贴邻的调压间应设置防火墙与锅炉房隔开,其门窗应向外开启并不应直接通向锅炉房,地面应采不发火花地坪。
第13.1.2条锅炉房为多层布置时,锅炉基础与楼地面接缝得应采
用能适应沉降的处理措施。
第13.1.3条锅炉房应预留能经过设备最大搬运件的安装洞,安装洞可与门窗油或非承重墙结合考虑。
第13.1.4条钢筋混凝土烟囱和砖烟道的混凝土底板等内表面,其设计计算温度高于100℃的部位应采取隔措施。
第13.1.5条锅炉房的柱距、跨度和室内地坪至柱顶的高度,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房建筑模数协调
标准》的规定。
第13.1.6条需要扩建的锅炉房,土建应留有扩建的措施。
第13.1.7条锅炉房内装有振动较的设备时,应采取隔振措施。
第13.1.8条钢筋混凝土煤仓壁的内表面应光滑耐磨,壁交角外应做成弧形,并应设置有盖人孔和爬梯。
第13.1.9条设备吊装孔、灰渣池及高位平台周围应设置防护栏
杆。
第13.1.10条烟囱和烟道连接处应设置沉降缝。
第13.1.11条锅炉间外墙的开窗面积,应满足通风、泄压和采光
的。
第13.1.12条锅炉房和其它建筑物相邻时,其相邻的墙应为防火
墙。
第13.1.13条油泵房的地面应有防油措施,有酸、碱侵蚀的水处理间地面、地沟、混凝土水箱和水池等,应有防酸、碱措施。
第13.1.14条锅炉房生活间的面积指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有关规定执行。
办公室的面积指标,可按锅
炉房所在地区的规定选用。
第13.1.15条平台和扶梯应选用不燃烧的防滑材料。
操作平台宽度不应小于800mm,扶梯宽度不应小于600mm。
平台的扶梯上面净高不应小于2m。
经常使用的钢梯坡度宜小于60°。
第13.1.16条干煤棚档煤墙上部分的敞开部分应有挡雨措施,但
不应妨碍吊车经过。
第13.1.17条锅炉房楼地面和层面的荷载,应根据工艺设备安装和检修的荷载要求确定,也可按表13.1.17选用。
楼面、地面、屋面荷载表13.1.17
注:(1)表中未列的其它荷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
规范》的规定选用;
(2)表中不包括设备的集中荷载;
(3)运煤层楼面有皮带部装置的部分应由工艺提供荷载或可按k
N/m2计算;
(4)锅炉间地面考虑运输通道时,通道部分的地坪和地沟盖板可
按20kN/m2计算。
第二节电气
第13.2.1条锅炉房的供电负荷级别和供电方式,应根据工艺要求、锅炉容量、热负荷的重要性和环境特征等因素,按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13.2.2条电机、起动控制设备、灯具和导线型式的选择,应与锅炉房各个不同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环境分类相适应。
燃气调压间、燃油泵房、煤粉制备间、碎煤机间和运煤走廊有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等级划分,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