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整体成型复合材料模型机翼设计、制造与验证
整体成型复合材料模型机翼设计、制造与验证
[12 ] 皮屈曲模态与试验结果一致。 Klein 和 Kosmatka
采用共固化和二次胶接技术制备了无人机复合材料 机翼。随着航空复合材料低成本化制造的迫切要 求, 整体成型技术 化设计
[14 ]
和考虑制造与成本的多学科优 成为未来复合材料机翼的发展方向。 整
[13 ]
体成型可一次成型大型复杂的复合材料结构 , 如机 身舱段、 翼盒、 整体油箱、 大梁和加强框等, 大量减少 连接件, 提高制件性能, 降低装配成本, 是目前世界 [15 ~ 17 ] 。 Musicman 上复合材料领域发展的关键技术 首次提出了翼身融合整体成型概念 , 试 , 。 Jeg验表明整体成型可降低成本 提高制件性能 和 Reinert ley[19], Scott[20], Teufel[21] 和 Takahira[22] 等也分别研 树脂传递模塑 ( RTM ) 、 共固 究了树脂膜渗透( RFI) 、 Curing) 和共胶接( Cobonding) 等成型技术在 化( Co[18 ]
第 31 卷
第4 期
航
空
材
料
学
报
Vol. 31 ,No. 4 August 2011
2011 年 8 月
JOURNAL OF AERONAUTICAL MATERIALS
整体成型复合材料模型机翼设计 、 制造与验证
1, 2 2 2 2 2 罗楚养 , 益小苏 , 李伟东 , 周玉敬 , 朱亦钢 , 刘
图4 不同温度下的黏温曲线
Fig. 4 Viscosity as a function of time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芯材采用 EVONIK 公司提供的 ROHACELL 51 IG / IGF 泡沫, 材料体系采用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 责任公司提供的 USN125B 碳纤维预浸料, 其材料性 能参数如表 2 所示。预浸料基体树脂在加热加压条
58
航
空
材
料
学
报
第 31 卷
数关系加速进行, 到 140℃ 左右黏度迅速上升。 树 脂黏度在 40 ~ 135℃ 之间可以在小于 1000mPa · s 的范围内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结合工艺 22 ]
提高了复合材料机翼的颤振速率, 并实现了减重。 [8 ] Ahopelto 采用低温固化预浸料 在成型工艺方面, 和真空袋法成型了复合材料机翼 , 研究发现, 对于机 翼蒙皮和前缘采用此方法可实现低成本, 但对于翼
[9 ] 梁和翼肋等承力结构则不适用。 Madan 和 Sutton
1
结构与铺层设计
模型机翼的结构外形如图 1 a 所示 , 整个机翼
右翼 、 中央翼和 翼 梢 小 翼 组 成 , 其外形尺 由左翼 、 寸如图 1 b 所示 , 图 1c 为模型机翼的最大和最小
图1 Fig. 1
模型机翼的外形与尺寸 ( a) 机翼外形; ( b) 外形尺寸; ( c) 最大截面尺寸 Configuration and dimension of wing model ( a) 3D configuration of wing model; ( b) contour dimension; ( c) maximum cross sections
第4 期
整体成型复合材料模型机翼设计 、 制造与验证
57
复合材料机翼上的应用, 结果表明这些技术可实现 复合材料机翼的低成本化。 尽管整体成型可获得优异的力学性能, 但要对 诸如机翼这类大型复杂结构采用一次性的整体成型 技术, 在工艺和设计上仍存在很多难题 。因此, 目前 对复合材料机翼的整体成型技术研究也仅停留在针 对个别部件的整体成型, 然后采用共胶接或共固化 技术将其组装成整个机翼。有关全复合材料机翼的 整体成型技术、 力学考核及其破坏机理分析的研究 还很少。为此, 本工作采用整体成型技术, 以泡沫作 为芯材, 设计并制备了四种不同结构形式的复合材 料模型机翼, 同时对其进行了力学试验验证, 分析其 破坏机理, 探索整体成型技术在复合材料机翼上的 可行性。
1227 ; 修订日期: 20110408 收稿日期: 2010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E050603 ) , 航空科 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95251024 ) 作者简介: 罗楚养( 1984 —) , 男, 博士, 主要从事复合材料结 ( Email) cyluo@ ase. buaa. edu. cn。 构设计的研究,
截面尺 寸 。 模 型 机 翼 的 性 能 通 过 三 点 弯 曲 试 验 来考核 , 以载荷重量 比 为 标 准 对 其 力 学 性 能 进 行 评价 。 根据机 翼 的 外 形 设 计 了 如 图 2 所 示 的 4 种机翼内部结 构 。 图 2 a 为 蒙 皮 夹 芯 结 构, 采用 泡沫芯进行填充来 保 持 机 翼 外 形 , 表面铺覆碳纤 维蒙皮 。 图 2 b 在第 一 种 结 构 基 础 上 对 蒙 皮 进 行 即在机 翼 靠 近 前 缘 处 沿 翼 展 方 向 增 了局部加厚 , 加了两根矩形筋 , 并在加载点的前缘增加翼肋来 传 递 加 载 点 的 集 中 载 荷, 矩形筋的位置如图 2e 所示 。 图 2 c 和 d 为 梁 式 结 构 机 翼 , 分别采用 C 型梁和工字梁结构 , 并在支点和加载点进行局部 加强 , 工字梁结构同 时 在 加 载 点 和 支 点 处 增 加 翼 肋, 翼梁 位 置 与 矩 形 筋 相 同 ( 如 图 2 e 所 示 ) 。 在 由 于 机 翼 带 后 掠 角, 故受 进 行 三 点 弯 曲 试 验 时, 力时不仅有剪力 和 弯 矩 , 还 存 在 扭 转。对 于 纤 维 增强树脂 基 复 合 材 料 , 通 常 采 用 ± 45 ° 铺 层 来 承 0 ° 铺 层 来 承 受 弯 曲 正 应 力。 据 此, 受面内 剪 流 , 对四种结构的机翼进行的铺层设计如表 1 所示 。
2
Note: 1 Section between left and right support points; between support points and winglet.
Section
100℃ , 125℃ 条件下的黏度树脂在 75℃ , 时间 曲线如图 4 所示。 由图 4 中可以看出, 随着反应时 间的延长, 树脂黏度逐渐升高, 只是黏度上升的趋势 有所区别。75℃ 下, 树脂黏度随时间几乎不变, 而 125℃ 下的树脂黏度急剧增加, 因此, 这两个温度皆 不适合树脂凝胶; 在 100℃ 下, 前 30min 树脂黏度几 , , 45min 乎不变 之后黏度迅速提高 时达到峰 值 黏 度, 故该树脂适合在 100℃ 附近进行固化。 图 5 为 该树脂的 DSC 曲线, 由图 5 中可以看出, 该树脂的 起始反应温度为 109℃ , 反应峰值温度为 130℃ 。 依 据流变分析和热分析的结果, 最终确定该树脂的最
03 /45 /03 / - 45 /03 /45 /02 / - 45 /0] Upper flange [ s Beam / stringer 0 3 /45 /0 2 / - 45 /0] Lower flange [ s Web Local reinforcement [± 45] 3s [ 45 / - 45 /45 / - 45]
设计并测试了胶接成型复合材料蒙皮加筋壁板的损 结果表明, 加强筋的弯曲刚度与蒙皮刚度的 伤容限, 匹配是这种结构设计的重点。 Anderson 和 Holzwarth[10]研究胶接技术在机翼上的应用, 结果表明该技 术可以实现机翼低成本成型。 Kong 等
[11 ]
采用共固
化和二次胶接技术制备了一个复合材料翼盒的缩比 模型, 并测试了其弯曲力学性能, 有限元预测的上蒙
刚
2
(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191 ; 2.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先进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5 ) 摘要: 根据给定的外形设计了四种不同结构形式的复合材料模型机翼, 通过对所采用树脂基体的化学流变特性的 研究, 确定其最佳固化工艺条件 。采用整体成型技术制备了四种全复合材料模型机翼, 并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 。 结果表明, 工字梁结构形式的模型机翼具有最高的载荷重量比, 其次为 C 型梁机翼, 而蒙皮夹芯机翼的载荷重量 比最小。其中, 蒙皮夹芯模型机翼在测试中表现为加载点上蒙皮压缩破坏; 蒙皮加筋机翼则表现为支点处的剪切 破坏; 梁式结构机翼均表现为支点与加载点中间的前缘剪切破坏 。 采用有限元分析模型机翼的强度与破坏过程, 其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 关键词: 复合材料机翼; 整体成型; 三点弯曲; 有限元分析; 泡沫夹芯 DOI: 10. 3969 / j. issn. 10055053. 2011. 4. 011 中图分类号: TB332 文献标识码: A 5053 ( 2011 ) 04005608 文章编号: 1005-
表1 Table 1 Location Main wing1 Skin Winglet2
四种机翼的铺层设计 Layup design of four wings Layup [ 45 / - 45 /45 / - 45 /45 / - 45 /02] [ 45 / - 45 /0 2]
125℃ 保温 1h( 如图 佳固化制度为 90℃ 保温 45min, 6 所示) 。
2
2. 1
机翼制备
原材料
件下的流变性能、 物理化学特性决定了采用真空袋 工艺时的固化条件及树脂对碳纤维的渗透效果 , 从 而影响复合材料制件的综合性能。 为此, 需对基体 树脂的流变性能、 热性能进行分析, 以确定该树脂的 最佳固化工艺条件。图 3 为该树脂体系的动态黏度 曲线, 由图 3 可以看出 2℃ / min 等速升温过程中的 黏度变化情况, 在 40 ~ 135℃ 范围内树脂能保持较 低的黏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 树脂化学交联反应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