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性别对小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影响
性别对小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影响
2. 2
高脂饮食对小鼠血清甘油三酯的影响 各组小鼠血清 TG 间无明显差异( 表 2 ) 。
表2 Tab. 2 高脂饮食对小鼠血清甘油三酯 的影响( n = 8 ) Effect of high-fat diet on serum TG in mice ( n = 8 )
甘油三酯 TG ( mmol / L ) 1. 05 ± 0. 24 0. 98 ± 0. 29 1. 03 ± 0. 34 1. 00 ± 0. 58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s of mice sex difference on Hyperlipidemia animal model. Methods
healthy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 male control group ,female control group ,male high fat diet group , female high fat diet group. The high fat diet groups were fed high fat feed. Total cholesterol ( TC ) ,triglyceride ( TG )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 HDL-C )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 LDL ) content were measured at the end of 2 weeks. Results There were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blood lipid between male control group and female control group. TC and LDL
总胆固醇 TC ( mmol / L ) 2. 16 ± 0. 24 2. 18 ± 0. 17
5. 46 ± 0. 82
组别 Group 雄性对照组 Male control 雌性对照组 Female control 雄性高脂组 Male HF 雌性高脂组 Female HF
▲▲
5. 62 ± 0. 79 ▲ ▲
[ 10 ] 用自制 高 脂 饲 料 连 续 喂 养 小 鼠 2 周 来建立 [ 11 ]
组( P < 0. 01 ) , 雌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表 1 ) 。
表1 Tab. 1 高脂饮食对小鼠血清总胆固醇 的影响( n = 8 ) Effect of high-fat diet on serum TC in mice ( n = 8 )
( 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生理病生教研室,佛山 2.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州
528000 ;
510632 )
【 摘要 】 目的
观察性别对建立小鼠高脂血症 动 物 模 型 的 影 响 。 方 法
健 康 成 年 昆 明 种 小 鼠 40 只, 雌雄各
半, 随机分 4 组:雄性对照组 、 雌性对照组 、 雄性高脂 组 、 雌 性 高 脂 组, 按各组要求分别给予正常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 。 连续 2 周, 取血测定实验小鼠血中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erol ,TC ) 、 甘 油 三 酯 ( triglyceride ,TG ) 、 低密度脂蛋白 (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 含量 。 结果 间差异不显著 。 结论 性别对实验小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建立及效果无明显影响 。 【文献标识码 】A 【 7856 ( 2010 ) 09001603 文章编号 】1671雌性 LDL 水平明显增高( P < 0. 05 ) , 对照组血脂四项指标与雄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高脂饮食使小鼠血中 TC 、 雌雄组之 【 关键词 】 小鼠;性别;高脂血症 【 中图分类号 】R332
[ 9]
在 2 型糖
2 2. 1
结果 高脂饮食对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的影响 雌雄高脂组小鼠血 清 TC 均 明 显 高 于 自 身 对 照
尿病造模过 程 中 发 现, 高 糖 高 脂 饲 料 喂 养 8 周 后, 雄、 雌性大鼠均可 发 生 高 血 糖 、 脂 质 代 谢 紊 乱, 雌性 大鼠造模成功率低 稳 定 性 差, 但针对不同性别实验 动物对高 脂 血 症 造 模 效 果 的 实 验 报 道 少 见 。 故 本 实验通过连续喂养 高 脂 饲 料 建 立 高 脂 血 症 模 型, 观 察不同性 别 小 鼠 在 高 脂 血 症 造 模 中 血 脂 四 项 的 变 化, 比较血脂变化的差异 。 1 1. 1 材料和方法 实验动物 健康 成 年 昆 明 种 小 鼠 40 只, 雌 雄 各 半, 体重 ( 25 ± 5 ) g , 由广东省动物实验中心提供[SCXK ( 粤 ) 20030002 ,粤监证字 2004A019 ] 。 1. 2 药物和试剂 批 胆固醇由上海 伯 奥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提 供, 号: 040901 。 丙硫氧基嘧啶由广州康 和 药 业 有 限 公 司提供,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44022824 。 1. 3 实验仪器 美国 Beckman 公 司 CX 系 列 全 自 动 生 化 分 析 仪, 德国 Eppendorf 公司 5415D 型高速离心机 。 1. 4 高脂血症模型的建立
[ 8]
脂血症动 物 模 型 是 筛 选 治 疗 高 脂 血 症 药 物 的 必 要 条件 。
的相关因 素
。如果实验动物的脂质代谢明显受
[ 基金项目 ]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04 Z3-E4081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级科研项目 。 [作者简介 ]刘靖( 1978 - ) , 女, 硕士 。 E-mail : liujing166@ 163 . com 。
1% 胆固醇, 0. 2% 丙 硫 氧 基 嘧 啶, 猪油, 其余为基础 粉型饲料, 由广东省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 1. 5 分组及处理 随机分 为 4 组:雄 性 对 照 组 、 雌 性 对 照 组、 雄性 高脂组 、 雌性高脂组, 每组各 10 只, 对照组给予正常 饲料喂养, 高脂组给予自制高脂饲料喂养 。 1. 6 测定指标 实验 2 周末, 空腹 12 h , 眼 球 取 血 处 死 动 物, 离 心收集血 清 。 用 生 化 分 析 仪 分 别 检 测 血 清 总 胆 固 醇( TC ) 、 甘 油 三 酯 ( TG ) 、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 LDL ) 、 高 密度脂蛋 白 胆 固 醇 ( HDL-C ) 的 含 量 。 高 脂 血 症 主 要是指血清总胆固醇( TC ) 或甘油三酯 ( TG ) 水 平 过 高和( 或) 血清高 密 度 脂 蛋 白 -胆 固 醇 ( HDL-C ) 水 平 过低 。 1. 7 统计学处理方法 ± s ) 表 示,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 准 差 ( x 珋 采用单 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 使用 SPSS11. 0 对实验数 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
第 20 卷
2010 年 9 月 第9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MEDICINE
September ,2010 Vol. 20 No. 9
檵殝
檵檵檵檵殝 研究报告 檵殝
性别对小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影响
刘
1 2 2 2 靖 , 陆大祥 , 戚仁斌 , 王彦平
P < 0. 01 与雌性对照组相比 。 注: P < 0. 01 与雄性对照组相比; Note : Compared with male control group , P < 0. 01 ; Compared with
▲▲ female control group , P < 0. 01.
雌性高脂组小鼠血清 HDL-C 明显 照组( P < 0. 05 ) , 高于自身对照 组 ( P < 0. 01 ) , 雌雄组之间无明显差 异( 表 3 ) 。
表3 高脂饮食对小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的影响( n = 8 ) Tab. 3 Effect of high-fat diet on serum HDL-C in mice ( n = 8 )
檵檵檵檵殝
Fourty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 年 9 月第 20 卷第 9 期
Chin J Comp Med ,September 2010 , Vol. 20 . No. 9
17
性别因素的 影 响, 那 么 在 复 制 高 脂 血 症 模 型 时, 就 应该采用雌雄各半进 行 研 究, 刘亚平等
level in high fat diet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group and female group. Conclusion animal model. 【 Key words 】 Mice ; Sex ; Hyperlipidemia There is no obvious effect of mice sex difference on Hyperlipidemia
Influence of Sex on Hyperlipidemia Model in Mice
LIU Jing 1 ,LU Da-xiang 2 ,QI Ren-bin 2 ,WANG Yan-ping 2 ( 1.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Medical College of Foshan University , Foshan 528031 ,China ; 2. Department of Pathophysiology ,Medical College of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