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经济学复习资料-2

旅游经济学复习资料-2

第一章旅游活动与旅游经济活动1、旅游的经济活动产生的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产物、产业革命(快速的交通运输、旅游服务机构和设施的改善)。

2、旅游的经济活动的性质:一种受客源地需求推动的敏感经济、一种受目的地供给约束的波动经济、一种受主客文化差异影响的跨文化经济。

3、旅游的经济活动的特点:综合性、大众化、国际化4、旅游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以旅游领域的经济现象为研究范围 OR以经济领域的旅游行业为研究范围5、旅游的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及其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种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与经济规律。

具体为:旅游者的空间移动而引起的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联结体等三者运动表现出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以及经济规律。

第二章旅游客源地旅游需求与预测1、旅游客源地:是指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社会经济能力,能够像旅游目的地提供一定数量旅游者的地区或国家。

2、旅游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外出旅游的欲望所发生的对旅游产品的需要量。

(分为有效的旅游需求和受抑制的旅游需求)3、有效或现实的旅游需求: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的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愿意按照一定的旅游价格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4、旅游需求产生的客观条件: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旅游需求产生的主观条件:出游的动机5、旅游需求的主要特征:(1)旅游需求的指向性(时间指向性;地域指向性)(2)旅游需求的整体性(行、游、住、食、购、娱等多个方面的需要)(3) 旅游需求的敏感性 (4) 旅游需求的多样性6、旅游需求规律: 反映的就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需求量(Q)与旅游产品价格(P),旅游者可自由支配收入(I)和闲暇时间(T)的相关性和变动关系。

可以概括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需求量与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多少呈正向关系,而同旅游产品的价格呈反向关系。

Qd = f(P,I,T)7、旅游需求弹性系数:决定和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有多种,它们的变化会引起旅游需求量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就称之为旅游需求弹性,而测定他们的变化引起旅游需求变化程度的尺度称为旅游需求弹性系数。

点弹性: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

其中,E——需求价格弹性、Y——因变量、X——自变量、△Y——因变量增量、△X——自变量增量弧弹性:是指当影响价格变化的自变量变化幅度较大时,为了掌握自变量在某一区间范围内变动的相应影响,取自变量在一段范围内的平均数对因变量平均数的相对变化量。

其中,Ea——价格弧弹性,,X0,X1——变化前后的自变量,,Y0,Y1——变化前后的因变量点弹性与弧弹性的根本区别:旅游价格点弹性是指因变量相对于自变量某一点上的变化程度;而旅游价格弧弹性则是指因变量相对于自变量某一区间上的变化程度。

8、旅游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旅游需求量随旅游产品价格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关系。

其中,Ep——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P1,P2——变化前后的旅游产品价格,,Q1,Q2——变化前后的旅游产品需求量三种情况:|EP|>1,需求富有弹性,表明旅游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即旅游产品价格较小的变化会引起旅游需求量较大幅度的变化。

|EP|< 1,需求缺乏弹性,表明旅游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即旅游产品价格的一定比例的变化只能引起旅游需求量更小比例的变化。

|EP|= 1,需求单一弹性,表明旅游需求价格弹性适中,即旅游产品价格出现一定比例的变化,旅游需求量也可以同一比例发生变化。

形成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小不同的主要原因:(1)不同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重要程度不同,重要程度越高,需求弹性越小;(2)不同旅游产品的替代程度不同。

替代程度越高的旅游产品,其需求弹性越大。

(3)旅游者对价格变化反应的时间长短不同。

旅游者对旅游产品价格变化反应的时间越短,其需求弹性就越小。

(4)某项产品在总产品中所占的比重不同。

所占比重越大,其需求弹性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9、旅游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旅游需求量随着消费者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关系。

其中,Ei——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系数,,i1,i2——分别表示期初、期终的可(自由)支配收入,,Q1,Q2——变化前后的旅游产品需求量三种情况:旅游需求量随消费者收入增减而增减,因此Ei >01、当Ei>1时,表明旅游需求量受可自由支配收入影响程度大;2、当Ei<1时,表明旅游需求量受可自由支配收入影响程度小;3、当Ei = 1时,二者的变化按同一比例增减。

影响原因:消费者的旅游偏好不尽相同,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旅游需求。

十、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一)客源地推力因素1、客源地经济状况、趋势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2、政府对国民旅游的态度和政策3、客源地人口规模、人口分布和人口结构(二)目的地拉力因素1、旅游供给情况2、物价水平3、政府政策4、居民的态度(三)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互动因素1、距离因素(空间、经济、文化)2、货币汇率3、政治因素4、技术因素十一、测量旅游需求的指标:旅游人次、旅游者人次、一日游游客人次、游客人天数、旅游支出。

旅游人天数(旅游者停留天数)=(旅游人次×停留天数)旅游人次的概念:(1)从客源地角度称为出境旅游人次,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外出旅游的人次数。

(2)从目的地角度称为入境旅游人次,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接待的其他地区或国家游客人次数。

游客人天数:(1)从客源地角度称为出境旅游人天数,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外出旅游的总天数。

(2)从目的地角度称为入境旅游人天数,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接待的游客人天数,即入境旅游人天数和一日游游客人天数之和。

旅游者人均停留天数:指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入境游客人天数与旅游人次数之比。

第三章旅游目的地供给与承载力一、旅游目的地:是为旅游者所选定去访问并在那里度过一段有意义的时间的特定地区。

(当代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和重要城镇、风景名胜区、人造旅游胜地三类地区)二、旅游目的形成条件:1、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数量、性质、种类多寡)2、基础设施----形成综合接待能力的基础,也是旅游经济活动的最基本载体3、旅游服务设施----形成旅游接待能力的标志,关系到目的地可以接待的游客规模三、旅游产品的特性:(1)服务价值的不可贮存性;(2)服务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离性;(3)服务所有权的不可转移性;(4)服务的差异性独特特性:(1)综合性;(复合型产品、涉及多部门各领域)(2)易波动性;(构成产品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季节性因素、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四、目的地旅游供给的主要内容:基本旅游供给: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保障性旅游供给:基础设施五、目的地旅游供给的特点:多样性、关联性、相对稳定性。

(课本)1、旅游供给的计量差别性;用可能接待旅游者的人数来反映旅游供给的数量及生产能力(旅游容量)。

旅游供给的计量是用旅游服务的对象——旅游者作为旅游供给的计量单位。

2、旅游供给的产地消费性;在规划旅游产品生产和供给时,重点考虑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区景点的吸引力、通达条件、环境容量及综合接待能力,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旅游供给的数量和水平。

3、旅游供给的可持续性;(高度重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4、旅游供给的非贮存性;在旅游市场上要调节旅游产品的供求平衡,只能通过增加或控制旅游者人数,或者相应提高旅游产品的供给能力来实现。

5、旅游供给的多样性;这一特征决定了在旅游产品开发和经营中必须讲求多样性,才能最有效地吸引大量的旅游者,并满足旅游者的多样性需求。

六、旅游供给规律旅游供给规律表示的是旅游供给量同旅游产品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供给量同旅游产品价格之间的变化关系是:当旅游市场上旅游产品价格出现下降趋势时,旅游供给量会减少,而当旅游市场上旅游产品价格呈上升趋势时,旅游供给量会随之增加。

七、旅游供给价格弹性系数旅游供给量随旅游产品价格变化而变化的关系,称为旅游供给弹性。

其中,Esp——旅游供给价格弹性系数P0,P1——变化前后的旅游产品价格Q0,Q1——变化前后的旅游产品供给量五种不同的情况:(1)当Esp=0时,称旅游供给完全缺乏弹性,表明无论旅游产品价格怎样变动,旅游产品的供给量基本保持不变。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一些具有垄断性的旅游产品,因此可以根据旅游市场上的旅游需求的变化状况,灵活地采取提价策略,但不能被动采取降价策略。

(2)当Esp<1时,则表明旅游供给量变动比率小于旅游产品价格变动比率,因而旅游供给弹性不足,其实质上说明旅游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或下跌,对旅游产品供给量变化的作用不强。

这时采取提价策略,既不会引起供给量的过度增加,同时也能提高旅游的经济效益。

(3)当Esp=1时,则表明旅游产品供给量变动比率同旅游产品价格变动比率是相等的,即旅游供给具有单位弹性,说明旅游产品价格的变化将引起旅游产品供给量呈现相同比率的变化,则不论采取提价或降价策略,都会直接影响旅游供给量发生相应的增减变化。

(4)当Esp>1时,则表明旅游产品供给量变动比率大于旅游产品价格变动比率,即旅游供给是富有弹性的,说明旅游产品价格的变化将引起旅游产品供给量的大幅度变化。

这时应谨慎采取价格策略,以免引起大量竞争对手的进入,导致供过于求的状况。

(5)当Esp=∞时,则称旅游供给是完全富有弹性的,或称旅游供给具有无限价格弹性,表明在既定的旅游产品价格条件下旅游产品供给量可任意变化,这时任何旅游价格策略对于旅游供给都没有确定的作用和影响,只能根据旅游市场上其他因素的变化来选择价格策略。

在旅游价格变化的情况下,旅游供给量的增减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其原因有三:1、旅游供给的增加涉及资源开发、设施建设、人员补充等,不可能迅速对旅游价格的变化做出反应。

2、旅游供给的增加,受环境容量和社会合作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可能由旅游部门单独做出反应。

3、由于旅游设施的专用性比较强,在旅游价格下降的情况下,旅游供给量也不会即刻减少。

八、影响目的地旅游供给的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扩大的基础)(2)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和政策a税收政策 b财政补贴和贷款利率 c利用外资政策 d土地利用政策(4)自然历史条件;(5)旅游相关产品的价格;(6)旅游承载力。

(自然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九、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1)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2)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3)旅游资源开发计划、设计、建设或整修;(4)建立景区(点)管理机构,培训专业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5)制定、实施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计划。

十、旅游承载力(一)概念:是指在对自然环境未造成不可承受的变化和对旅游者的体验质量未造成不可接受的下降的前提下,允许使用一个地点的最多人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