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读“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会写“节目、春节”等12个词语。

背诵课文。

2.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识字写字1.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

出示菊花图,让学生认识菊。

由小船的图片,认识舟。

2.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课件出示7)占-贴、传-转、气-乞、市-闹。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课件出示8)①爱惜粮食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②每年过年的时候,我们全家都一起吃团圆饭。

③闹钟响,我知道要起床了。

④星期天,我们班的同学义务去扫大街。

4.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后鼻韵母的字比较多,如“统、巷、堂、郎、饼、赏”等,学生一起反复读几遍。

相近的字:般-船-舟扫-雪团-困闹-闯传-转(2)观察发现。

难写的字:街、闹。

(3)重点讲解。

艾:撇捺都要写得舒展,上面横画一定要写长点,撇捺交角稍微大点,这样字就写得美观。

“热”下的四点排列要注意方向,第一点向左,二、三点向下,第四点向右。

舟:第一撇是斜撇,第二个撇要写成“竖设计意图运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去识字、记字。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并巩固了学生识字。

对读音不同、字形相似、书写困难的字重点进行讲解,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质量。

由课文中的撇”。

转:“车”的下面横画变成提,写的时候要注意。

二、拓展实践我国的传统节日数量很多,刚才说到的还只是最具影响力、最普遍的几个,除此之外,许多少数民族也都保留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请同学们课外的时候去搜集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吧。

传统节日延伸到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拓展了课文内容,扩大了学生知识视野。

课堂作业新设计1. 根据拼音写词语。

tuán duì rè nɑo dà jiē sǎo dìài yè2.比一比,再组词。

团()舟()贴()转()艾()圆()船()占()传()父()3.读一读,做后面的题目。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叫做“年”。

年住在山洞里,它是山中霸王。

老虎、狮子、黑熊一看到它,便吓得逃命。

每当新春快来的时候,年便跑下山来,进村吃人。

有两个放牛的孩子,一个叫阿山,一个叫阿水,他们很有心计。

这天,年来了,两个小牧童真够大胆,他俩不断地挥动牛鞭催牛快走。

牛鞭声劈哩啪啦地响,年逃窜得更快了。

“原来年害怕牛鞭声!”阿山和阿水赶着牛群进村,远远看到年窜到吴公公家门。

吴公公家门前晒了一件大红衣裳,年吓得扭转头,朝村后头跑去。

那边也有一个村子。

此时,夜幕降临了,年一见家家户户的窗口明亮亮地闪着灯光,刺得它头昏眼花,又扭转头跑了。

这时,阿山和阿水已经把牛群赶进棚里,又追过去。

他俩故意把鞭子甩得啪啪响,年惊恐地怪叫着,跑上山了。

阿山和阿水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回到村里,他们对乡亲们说;“原来年怕响、怕红、怕火。

咱们知道它的弱点,往后可以抵御它了。

”从此,人们便把正月初一叫做“过年”。

每当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鞭炮,点红蜡烛,穿红衣服,以“红”为吉利的象征。

据说这些风俗都是当年抵御“年”的办法逐渐演化过来的。

①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降临 A.jiàng B.xiáng②选出下面这些词语的反义词或近义词。

凶恶()[找反义词] A.丑陋 B.善良 C.美丽故意() [找近义词] A.特意 B.意思 C.有意③过年的时候要放鞭炮,读了本文,你知道放鞭炮的来历吗?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参考答案:1. 团队热闹大街扫地艾叶2. 略。

3. ①A ② B A ③因为年怕甩牛鞭的响声,后来,人们用放鞭炮来赶走年。

板书设计:识字2.传统节日节日名称风俗习惯春节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清明扫墓端午赛龙舟吃粽子艾香七月七乞巧中秋吃月饼重阳敬老赏菊登高【教学反思】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以及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

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是尊老爱老的节日等等。

但现在的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在逐渐淡漠。

尽管学生在课前已经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还停留在表面。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为什么呢?因为春节贴春联、放烟花;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中秋赏月亮吃月饼,这些内容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民风民俗,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教者让学生课前自主收集资料,课中合作交流信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探究多种传统节日的来历,以及有关美丽传说和神秘故事中的文化内涵,教者适时引出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中各省贺岁对联和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以丰富活动内容在引导学生认识那些充满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的同时,体验节日文化的乐趣,感悟民风民俗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大团结意识,激发爱国热情,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基础。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传统节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

本课以长短句的形式,介绍我国一些传统节日。

本文讲解的祖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跟西方的节日不一样,它是流传了很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节日。

学习本课,以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确定研究小主题,在活动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亲身体验、展示与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拉近学生与传统节日文化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民族人文素养。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部分传统节日的时间】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农历一月一日) 、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等。

【有关节日的古诗】新雷(清)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醉花阴(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采桑子(现代)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故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端午节的来历】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人民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到旷野中游行。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用相互泼水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达努节”,是广西都安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

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苗族人民为了迎接龙舟节的到来,每个村寨都要专门制作一至两艘龙舟,等到龙舟节来临,他们就会举行激烈的划龙舟比赛。

课后作业一、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上“”。

①大街小巷(xiànɡ hànɡ)都挂起了红红的灯笼。

②过年时,全家团圆真热闹(lào nào)。

③中秋节到了,我们全家一块儿吃月饼(bǐnɡ bǐn)。

二、选择正确答案。

①下面全部是传统节日的一组是()A.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教师节B. 国庆节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C.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重阳节②下面节日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一组是()A.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端午节春节B.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C.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三、结合课文,说说重阳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四、课文综合阅读。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街”是结构的字,它的部首是,除了部首还有画。

如果用音序查字法,它的音序是,音节是,我可以用它组一个词,并且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2.选用合适的解释。

①“先人”指的是()A.先生B.先前的人C.死去的前辈②“花灯”指的是()A.灯笼。

它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

B.用花扎成的灯。

C.元宵节这天所有的灯。

五、请写出下列诗句中的传统节日。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个节日是: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这个节日是:③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这个节日是:④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个节日是:答案一、①xiànɡ②nào二、①C ②B三、在重阳节的时候,人们去赏菊,登高。

四、1. 左中右彳 9 J jiē 示例:街上我在街上买了一本书。

2. ①C ②A五、①重阳节②春节③端午节④乞巧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