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法
工程实例
纳滤(NF) 膜与反渗透 (RO)膜联 用的应用实例。 该装置将二次 处理(生物处 理水)后的下 水用NF、RO 膜再次处理, 处理后的水用 于展览馆大型 水槽内的热带 鱼饲养。
处理前后的水质分析结果
§2 超 滤
超滤是依靠压力推动力和膜进行工作,该膜具 有对液状溶液或者液状混合物中一些组分的渗透 性,而对另一些组分无渗透性。
膜分离技术是物质分离技术中的一个操作单元。
废弃物形态及膜分离技术的适用性
可看出膜分 离技术处理 的对象是流 体,故主要 适用于废水、 废液、废气 的处理。
2 适用于废水排放用途的膜分离技术
排放水处理以 往采用沉淀法、活 性污泥法等,现在 膜法或与上述方法 配合使用,或者完 全代替使用。使用 膜法时,除得到膜 透过液外,对于浓 缩液有时可通过萃 取方法提取有用物 质,而多数情况则 是固化后燃烧处理。
(6)
(7)
当cf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上式简化为
式中D/δ可用km代替,称为传质系数,则得
浓度极化所形成的胶凝层
当J随着△P的增长而增长 时,浓度cm也就随之增长,但 大分子的浓度增加到某一值cg
后就会发生淀沉,在膜的表面
出现—层凝胶物。凝胶层浓度 cg从此也就固定下来。因此, 在传质系数km为常数的水流条 件下,水的通量J也就不变, 不再因压差△P增加而增长。
• 其他:气体分离(GS)、渗透蒸发(PVAP)、 液膜(LM)、集成膜技术(IMT)等
电渗析、超滤、反渗透是目前给水与废水处理常用的三种膜分离方法。
滤膜孔径及操作压力
大致说来,超滤用于去除大小大于10倍溶剂分子的颗粒,颗粒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 对溶剂水而言,即颗粒应约大于2.5nm(水分子为0.28nrn)。 超滤膜的孔径一般为1.5~10nm。超滤系统一般在小于0.5MPa下操作。 反渗透用于占除大小与溶剂同一数量级的颗粒.相对分子质量在10~1000范围内。 对水溶液而言,颗粒的大小约为零点几个纳米。反渗透用半透膜作为滤膜,必须在克 服膜两边渗透压的条件下操作,典型的操作压力为5MPa。 当颗粒物大于约50 nm后,即属于一般的过滤。
微滤作为较经济的微过滤方式在饮用水处理 方面应用广泛,可代替常规的澄清过滤和二沉池,在 水质波动较大时仍可连续处理,占地面积小;用于各 种废水的预处理,以降低浊度、悬浮物,满足后处理 进水要求。
1.2.2 超 滤(UF)
超滤膜也属于压力驱动膜,其分离原理一般认为是 筛分过程。其孔径范围为0.05~1nm。超滤主要用于去 除固体颗粒物、悬浮物、从溶液中分离大分子物质和胶 体。
半透膜的结构
微晶片结构,含有 结合水,结构致密, 具有透水而不被堵 塞的特性
凝胶体的海绵 状结构,含结 合水和毛细水
空隙大,起支撑 作用,凝胶体的 海绵状结构,含 结合水和毛细水
膜的半透性有下面几种解释:
最简单的解释为筛除作用。即限孔大小介于水分子与溶质 分子之间,因此水能透过,而溶质不能透过。但这不能解 释盐离子不能透过的原因,因为这些离子和水分于的大小 基本一样。
§1 膜分离法概述
膜分离就是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膜,以外界 能量或化学位差作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 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 法。
膜分离技术作为新的分离净化和浓缩方法, 与传统分离操作(如蒸发、萃取、沉淀、混凝和 离子交换等)相比较,过程中大多无相变化,可以 在常温下操作,具有能耗低、效率高、工艺简单、 投资小和污染轻等优点,故在污水处理、食品生 产、医药合成和能源、化工生产等过程中发展 相当迅速。
有一种机理认为是出于水能溶解于膜内,而溶质不能溶解 于膜内。
1.2.1 微 滤(MF)
微滤技术是目前所有膜技术应用最广泛的一 种膜分离技术。
微滤主要用于过滤0.1~10μm大小的颗粒、细 菌、胶体。其过滤原理和普通过滤相似,属于筛网 过滤。微滤过滤具有操作压力低(<0.2MPa),对水质 的适应性强、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反渗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膜污染和浓差极化。 开发价廉、超低压、耐污染、耐高温、抗氧化的 膜材料是研究的重点。
1.2.5 电渗析(ED)
电渗析是利用离子交换膜对水中离子的选择 性,以电位差作为驱动力的膜分离方法。当前离 子交换膜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均已达到很高的水 平,ED技术领先的国家是美国和日本。
该技术首先用于苦咸水淡化,而后逐渐扩展到 海水淡化及制取饮用水和工业纯水中,在重金属污 水处理、放射性污水处理等工业污水处理中也已 得到应用,目前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膜法水处理技术。
(3)
J—单位时间、单位面积透过膜的溶剂(水)的通量 D—溶质在水中的扩散系数 c—溶液中的溶质浓度
上式积分得
向着膜方向迁 移的溶质通量
(4)
反向扩散的溶质通量,其差值 等于透过膜的溶质通量Js
滤膜附近的溶质浓度分布
若用cf表示滤过液中的溶质浓度,则有Js=J×cf,带入(4)得
(5) 或 根据边界条件x=0,c=cm;x=δ,c=cb对式(6)积分得
纳滤膜在低压下具有高通量,在许多场合,它比反渗 透投资成本和操作费用低。纳滤膜易污染,对进水水质要 求高,需要复杂的预处理限制了纳滤膜的应用。相信随着 预处理水质的提高和膜性能的改善,今后在环保领域会有 较大的发展。
1.2.4 反渗透(RO)
反渗透膜几乎对所有的溶质都具有很高的脱 除率,反渗透出水水质很高,在水处理中通常用于 除盐处理。反渗透在环保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是饮 用水质的改善、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和垃圾渗滤 液的处理。
§2.3 超滤中克服浓度极化的方法
a) 加快平行于膜面的进水流速 b) 进水渠道深度尽量做浅
高温下运行有利于降低溶剂的粘度,能提高凝胶物质 的再扩散速度,还能提高积聚物质的临界凝胶浓度。工作 温度自15℃提高到25℃,通量几乎增加一倍。
§2.4 超滤的用途
超滤现已大量在食品和制药工业中应用。酶、 病毒和疫苗常用超滤膜来净化或分提。超滤还可用 在瓶装生啤酒工业中。糖的炼纯和浓缩以及乳清的 脱盐和分提也都用超滤法。
溶质A在原水中的浓度为Ci,在超滤水中的浓度为Cp在流道中则浓 缩为浓度Cb。当Cp=0时说明A颗粒100%地被截留,表示为截留度= 1.0。颗粒B的截留度则为0。
§2.2 超滤的机理
超滤的原理即滤膜的筛除作用。滤膜的孔隙能通过 水及能由水带走的小于孔隙尺寸的颗粒,但截留了大于 孔隙尺寸的颗粒。水在孔隙中的运动是—种粘滞流,它 的通量可表示为
用超滤膜处理电泳涂漆废水已在我国汽车工业、 电器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超滤膜的分离特性 将有大量金属离子杂质的电泳漆从废水中回收出来重新 利用。
超滤膜应用的主要问题是膜通量随运行时间的延长 而降低、膜污染和浓差极化严重,价格高、需要复杂的 预处理是其应用的主要障碍。开发大通量、高强度、耐 高温、抗污染、抗氧化、便宜长寿命的超滤膜及膜组件 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在半透膜孔的壁上吸附了水分子,因此堵塞了溶质分子的 通路。水分子可以自由运动通过膜孔,而溶质分子则需要 把水分子顶下来后才能通过,这需要较大能量,因此,在 通常溶液的情况下就不能通过半透膜。
认为膜的聚合物网上有带电荷部位。这些电荷阻挡了电解 质的离子通过,起了渗透膜的作用。但是,大多数的反渗 透用膜,都不具有带电荷部位。
1.2.3 纳 滤(NF)
纳滤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典 型的反渗透复合膜之后研制开发的又一种新型分子级的膜 分离技术。纳滤也属于压力驱动型过程,其操作压力通常 为0.5MPa~1.0MPa。
纳滤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离子选择性,它对二价 离子的去除滤高(95%以上),一价离子的去除率低 (40%~80%)。因此纳滤广泛应用于河水及地下水中含三卤 甲烷中间体THM、低分子有机物、农药、异味、硝酸盐、 硫酸盐氟、硼、砷等有害物质的去除,废水的脱色,废水中 不同有机物的分级浓缩。
ED也有它自身的问题,如ED只能除去水中的 盐分,而对水中的有机物不能去除,某些高价离子 和有机物还会污染膜。另外,ED运行过程中易发 生浓差极化而产生结垢。
§1.3 膜分离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1 环境保护和膜的适用性
环保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废物(固体)、 废液(液体)、废气(气体)处理,即三废再利用, 减少向周围环境排出的数量或将排放物的有害物质 经过分离、无害化后排放。
§1.1 膜分离法的发展过程
膜在大自然中,特别是在生物体内是广泛存 在的,但我们人类对它的认识、利用、模拟直至 现在人工合成的历史过程却是漫长而曲折的。
18世纪末,法国的AbbeNollet发现水能自然地扩 散到装有酒精溶液的猪膀胱内,首次揭示了膜分离 现象。
1864年Traube成功地研制出亚铁氰化铜膜,这 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片人造膜。
(1)
e — 膜的开孔面积分数
μ— 水的 膜的两测压差
τ — 孔的迂曲系数,用以表示孔的长度可能比膜的厚度δ大
式(1)中e r2/ μ τ可用Km表示得
(2)
(2)表示水的通量与膜两侧的压差成正比。
但是实验证明只有在纯水或不被膜截留的小分子溶液, 以及大分子的稀溶液的情况.才能符合(2)式的关系。当 大分子的浓度加大后,压差△P 的增长所产生的通量增长就 会逐渐缓和,最后甚至不再增长。
带有搅拌装置的间隙式膜滤室的 J —△P关系
上述现象说明超滤的机 理不止是筛除作用。
由于水的通量J不断把不 能透过膜孔的大分子溶质(小 分子溶质透过膜)带到滤膜表 面并且不断积累,使溶质在 表面处的浓度Cm高于溶质在 主体液体中的浓度Cb。形成 厚度为δ的浓度差边界层。这 个现象称为浓差极化。
在边界层内,由于浓度梯度的推动,产生了溶质从膜表 面向主体液体扩散的通量。稳态时,在厚度为δ的边界层内 存在如下总的扩散方程。
超滤与反渗透的区别是:超滤不受渗透压力的
阻碍,故而能在较小的压差条件下工作。超滤一般 用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的溶质,这些溶质在中等 浓度时的渗透压力不大。病毒、细菌、淀粉、树胶、 蛋白质、粘土和油漆色料等都属于这一类。反渗透 一般用来分离低分子量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