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云南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考试试题(评价方向)单位:云南天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姓名:身份证号:一、单选题(每2分,共40分)阅卷人:1.某工作场所存在甲、乙、丙三种化学有害因素,甲、乙、丙三者具有相加作用,三者的职业接触限值(PC-TWA)分别为6mg/m3,50mg/m3,50mg/m3,三种有害因素检测结果(C TWA)分别为:5mg/m3,30mg/m3,20mg/m3。
则对该工作场所甲、乙、丙三种化学有害因素评价正确的是:( D )A.该工作场所甲的浓度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B.该工作场所乙的浓度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C.该工作场所丙的浓度未过职业接触限值D.该工作场所甲、乙、丙三种有害因素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注:5/6+30/50+20/50>1,所以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2.关于作业场所防暑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A.高温作业厂房宜设有避风的天窗,天窗和侧窗宜便于开关和清扫(注:GBZ1-2010,6.2.1.4)B.夏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的下端不宜>1.2m,以便空气直接吹响工作地点(注:GBZ1-2010,6.2.1.4)C.热源应尽量布置在车间外面,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天窗下面(注:GBZ1-2010,6.2.1.8)D.车间内发热设备设置应按车间气流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宜在操作岗位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侧、车间天窗下方的部位。
(注:GBZ1-2010,6.2.1.9中为下风侧)3.关于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A.分级应在综合评估生产性粉尘的健康危害、劳动者接触程度等的基础上进行B.劳动者接触粉尘的程度应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浓度、劳动者接触粉尘的作业时间和劳动者的劳动强度综合判定C.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的依据包括: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等要素的权重数D.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大于80%的权重数为4注: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大于80%的权重数为6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中要求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设在(B)A.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B.全年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C.全年最小频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下风侧D.当地夏季主导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下风侧注:来源GBZ1-2010中6.2.1.45.局部通风除尘、排毒系统,在排风经净化后,循环空气中粉尘、有害气体浓度大于或等于其职业接触限值的( B )时不宜采用循环空气:A、25%B、30%C、35%D、45%注:来源GBZ1-2010中6.1.5.16. 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
当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放散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宜布置在建筑物的( C ) ;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
当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宜将其安装在( C )。
A、高层,高层;B、底层,底层;C、高层,底层;D、底层,高层;7.职业病指( B )。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D.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8.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C)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B.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C.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D.职业病病名注:来源:《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9.劳动者在准备调离或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岗位前,应进行离岗时健康检查;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 C )内,可视为离岗时检查。
A、30日B、60日C、90日D、120日10.《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规定,使用非本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C)万元以下罚款。
A.5B. 2C.3D. 1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国家卫健委令2020年第4号第44条)11.事故通风的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但换气次数不宜<()次/h。
(A)A.12B.15C.18D.2012.属于单纯窒息性气体的有(A )。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硫化氢D.氰化物13.职工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可认定为工伤。
(B)A.故意犯罪B.患职业病C.醉酒或者吸毒D.自残或者自杀14.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
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 )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A)A.绝大多数B.所有C.少数D.一定数量15.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的作业。
(B)A.35B.规定限值C.32D.3716.《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要求,高毒物品作业岗位应设置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其内容应包括()。
( D )A.高毒物品名称与理化特性B.应急处理与警示标识C.健康危害与防护措施D.以上都对17.职业健康监护属于()预防范畴。
( C )A.原生级B.第一级 C第二级 D.第三级18.在有毒性危害的作业环境中,应设计必要的淋洗器、洗眼器等卫生防护设施,其服务半径应该小于()米。
( A ) A.15 B .20 C.10 D.30来源:《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 20571-95)19.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一般的用人单位,至少()年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C)A.一年B.两年C.三年D.四年20.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承担。
(D)A.劳动者B.医疗保险C.社会保险D.用人单位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30分)阅卷人:1.噪声控制的具体措施有( ABCD )A.隔声B.消声C.吸声D.减振降噪2.化学毒物的净化措施主要有( ABD )A.燃烧法B.冷凝法C.掩埋法D.吸附法3.下列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注意事项有(ABCDE)。
A.工程分析全面深入;B.类比工程选择适当;C.不能忽略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D.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应主次分明;E.不能忽略特殊环境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4.关于局部排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A.排毒罩口与有毒有害物质的发生源之间应尽量靠近并加设围挡B.进风口与排风口位置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C.有毒有害物质被吸入排毒罩口的过程,不应通过操作者的呼吸带,其控制风速在0.5—3m/s,常用风速为0.5—1.5 m/sD.管道风速采用8—12 m/s注:答案在GBZ/T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之中5.选择类比工程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A.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原辅材料B.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设备C.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工艺D.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规模6.关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A.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等级分为甲级和乙级两个等级。
B.甲级资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认可及颁发证书。
C.乙级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认可及颁发证书。
D.国家卫生健康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统称资质认可机关。
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国家卫健委令2020年第4号第5条)7.局部机械排风系统各类型排气罩应参照GB/T16758的要求,遵循( )的设计原则。
(ABCEF)A.形式适宜B.位置正确C.风量适中D.经济可行E.强度足够F.检修方便8. 国家对()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
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ABC)A. 从事放射性的作业B.从事高毒的作业 C 高危粉尘作业 D.接触有毒物质的作业9.化学性毒物按气溶胶存在的形式可分成(ABC)A.雾B.烟C.尘D.气体10.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ABCD)A.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B.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C.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D.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2018]年第24号29条11.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 ABCD )A.设置报警装置B.配置现场急救用品C. 配置冲洗设备D.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18]年第24号25条12.对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ABCD)A.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B.职业病危害预防和控制的基本知识C.职业卫生管理相关知识D.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定的其他内容来源:《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国家卫健委令[2020]年第5号第9条1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ABCD)A.劳动者的职业史B.职业病危害接触史C.职业健康检查结果D.处理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来源:《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国家卫健委令[2020]年第5号第31条14.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是( A B )A预防为主 B防治结合 C控制职业危害 D综合治理1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有(ABC)A.现场调查法B.检查表法C.检测检验法D.类比法三、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满分10分)阅卷人:1.呼吸防护用品从设计上分过滤式和供气式两类。
(√)2.有毒物质报警器预报值为MAC或PC-STEL的1/2,无PC-STEL的化学物质,预报值设在相应超限倍数的1/2;报警值为MAC或PC-STEL,无PC-STEL的化学物质,警报值可设在相应的超限倍数值。
(√)来源:GBZ1-2010中6.1.6.33.频率为50Hz~60Hz的电磁辐射称为工频电磁场。
(√ )4.粉尘控制措施应遵循“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其中职业病防护设施主要涉及“革、水、密、风”四部分。
(√ )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要求掌握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是为了满足选址评价的需要(ⅹ)注:为了满足高温车间评价要求,GBZ2.1-2010第6.2.1.8中要求热源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