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答案

最新《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答案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教师)12第一课时《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学习目标】41、赏析《水龙吟》,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触的意境。

52、赏析《永遇乐》,能准确说出词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63、背诵并默写《水龙吟》《永遇乐》。

【教学重点难点】781、理解诗意,并能背诵默写。

92、理解诗中典故的寄寓的情思。

【】自主学习】1011一、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知人论世:12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13南飞14该对联写的是谁?辛弃疾15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16辛诗的豪放风格,与东坡齐名;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17辛弃疾,(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

作品题18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风格)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19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

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2021龙。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223、背景介绍:23《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24官时,时年35岁。

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25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2627的主战派。

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

所以,朝廷只给他一28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

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2930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1161年,金国大举31南犯,辛弃疾(21岁)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耿京的农民抗金义军,32担任掌书记职务。

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

一是33义端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并斩了这个叛徒;二是亲率50 骑兵,直逼驻有345万大军的金营,活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

但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3536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37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

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捉了杀死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

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3839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40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41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4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43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44二.名句品味积累:45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46⑵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⑶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4748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9⑸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50⑹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51⑺(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52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53⑼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54⑽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5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56⑿(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57【自主学习】58一、通读全词,结合注释,给下列词语注音。

59遥岑.()玉簪.()螺髻.()鲈.()鱼60堪脍.()倩.()揾.()舞榭.()61二、解释下列词语62遥岑远目:眺望远处的山岭63玉簪螺髻:见课文注释64断鸿:失孤脍:把鱼肉切6566倩:67揾:擦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108109学习目标:110(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111(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112(3)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第二课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3114一、【基础知识梳理】:115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16孙仲谋.(móu )舞榭.(xiè)巷陌.(mò)金戈.(gē)元嘉.(jiā )117狼居胥.(xū)仓皇.(huáng)可堪.(kān)拓跋焘.(tāo)张118浚.(jùn)王玄谟.(mó )佛狸祠...(fó)(lǐ)(cí)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29130教学案131二、研习课文,探讨用典的意义和作用。

132(一)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133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

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134含蓄深刻。

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

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135136同学们分组,各自讨论。

1371.分析研讨前两个用典。

说说这两个人的共同点?用此二人典,蕴含了什么用意?)138139答案: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140表达自己对英雄的仰慕,以及力主抗金的决心和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141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1422.分析研讨第三个用典。

143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用典的用意何在?)144答案:借古讽今,告诫当今统治者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1453,分析研讨第四个用典。

146诗人写佛狸祠下祭神庙会的热闹景象,是什么心情?147答案: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

表示对南宋148149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1504、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151解。

分析研讨用廉颇典故的用意。

152答案:辛弃疾这首词最后用廉颇事作结,是作者到老而爱国之心不衰的明证。

153廉颇虽老,还想为赵王所用。

他在赵王使者面前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作的饭、154十斤肉、又披甲上马,表示自己尚有余勇。

辛弃疾在这词末了以廉颇自比,也155正表示自己不服老、还希望能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

雄心不减当年,切望为国156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157巩固教案:比较学习法158159(一)本课文所选辛弃疾的两首词,主题相同,都表现了作者御敌抗金的爱160国思想和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总体风格是雄健、豪放。

都大量使用了历史典161故,借古讽今。

两首词作于不同时期,风格有何不同?1621、《水龙吟》是早期作品,作者时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词中虽然用了蓝天、163绿水、青山、红日等景象来陪衬、点染,但没有柔媚繁缛之感。

2、《永遇乐》是晚期作品,辛弃疾当时以65岁的高龄在镇江任职,他本以164165为可以积极备战,积蓄军事力量,但很快发现韩侂胄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166于是,作者有了更多的悲愤。

可见,他早期的作品多些昂扬、激奋;晚期作品则转向了苍劲、悲壮。

167168(二)总结本单元所学的词的特点,谈谈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区别?169答: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170171为主。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172173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17417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