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图案花的变形
图案花的变形
教材分析:本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学生观察自然、亲近自然的一个窗口。
能是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美,在思想上追求美,在实践中创造美。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领略自然中的美得形状与色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梅花生活的美好情感。
认知目标:了解图案的变形手法和图案纹样的构成方法。
技能目标:设计制作一件单独纹样的图案。
教学重点:图案的变形手法。
教学难点:图案的构成方法。
一、导入阶段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最喜欢哪种花,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学生出示自带的花或者照片,并介绍该花的外形、色彩、特性等。
品种繁多的花卉美化了我们的环境,还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我们爱花,因为它给我们芳香,我们爱花,因为它带给我们美丽~花会出现在花园里,花店里,还会出现在哪里呢,
结合课件出示带有花形图案的生活器皿、墙纸、地板、布料、服装。
等图片。
学生欣赏后回答:花还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用品里。
二、发展阶段:花卉图案的装饰变形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美术作品里出现的花卉和生活中的花卉有什么不同,
图案很简洁夸张照片很真实很细致很有细节
链接:图案的概念:图案是为了达到某种装饰目的,对实用物品的外观进行的装饰设计,
它包括纹样设计,色彩设计和器形设计。
思考:设计者把花放到物品上的时候,对花进行了怎样的加工,
示例:梅花的图案设计
教师结合课件介绍图案的装饰造型方法
学生尝试根据照片中的花卉原型,进行梅花图案的装饰造型。
“省略”:也叫简化法。
是对自然心态的简洁化,减去繁琐细节,以突出整体的特
征与个性。
“夸张”:是对自然形态的某些部分进行装饰变更,如使圆的更圆,方得更方,长
的更长。
“添加”:是运用附加组合的方式在图案中添加装饰,使其更加丰富、理想。
“分解”:是运用形与形之间的相互叠合,或是运用点、线、面对图案形象进行分
割,以达到丰富与变化的装饰效果。
总结:这四种变化的根本是从“自然”形态到“图案”形态的变化。
将自然的物体
进行变化,可以突出主体,突出事物的特征,可以突破自然的束缚,使之更加理想化,
可以使艺术更加多样。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将四种方法结合使用,设计的过程中如能增
加点、线、面的运用,如线描法、块面法、线面结合法、黑白转化法、点缀法等,所设
计的图案一定会更加丰富,更具有装饰性。
图案由自然形态变化而来,但不是自然原型的复制和再现,而是经过提炼和概括的
形态。
相比较自然原形,他的特征更加突出,更具装饰味。
变化是图案设计的灵魂,是
艺术的再创造,它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三、深入阶段——图案的构成形式
变化过的图案,一般以单独纹样、连续纹样的形式形成纹样
单独纹样是相对独立、单独构成的图案纹样,包括自由纹样、适合纹样。
自由式单独纹样是没有边框限制的,适合式单独纹样是有边框限制的。
单独纹样有对称
式和均衡式两种手法。
四、实践和体验
根据小雏菊的造型,尝试用喜欢的方式,设计制作一幅成雏菊图案。
五、展示评价:学生优秀作品展出。
六、课堂小结:花卉图案可以抒发我们的感情,丰富人们的生活。
一件物品有了花卉的装点,常常变得更加亲切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