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经济学舟山渔业企业经营模式的初探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1.国外研究动态美国:1.著名的管理历史学家艾尔弗雷德•钱德勒在其《战略与结构》一书中指出,“因为企业活动的扩展,产品或产品生产线的增加而必然产生新的管理机构。
如果新的组织结构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那么技术上﹑财务上﹑市场上的发展和经济上的规模效益都无法实现。
”作者认为,渔业企业在确定自己的发展模式后,必须及时修改现有的经营模式而建立新的经营模式。
否则,便会导致企业经营效率的下降,造成资源的浪费,从而在市场竞争中遭到失败[1]2.美国的渔业法规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制定和修汀已趋完善。
目前的管理现状首先是重视立法和执法,并实现了由生产型向管理型、由对资源和环境的管理转为对人的管理,并用科研指导管理,设立渔区管理理事会,发挥群众的管理作用。
[2]日本:日本是世界上渔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对渔业非常重视。
受黑潮暖流等影响,日本渔场成为世界三大渔场之一,鱼类资源丰富。
水产品在日本人的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鱼是所有日本人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占日本人均动物性蛋白质摄取量的40%以上。
日本渔业协同组合(简称“渔协”)是由日本广大的中小渔业生产者和渔民组合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同时也是处于政府与渔民之间起中介作用的、承担基层水产管理任务的机构。
日本渔业协同组合的职能主要包括:渔政管理、渔业经营及渔业研发等。
其中,渔政管理主要包括共同渔业权、区域渔业权和定置渔业权的分配以及反污染和资源增殖活动等;渔业经营包括获得和发放贷款,燃料、网具和养殖器材等大宗物品的购买、营销和指导活动,制冰和冷冻冷藏业务以及设施利用服务等;渔业研发主要是指教育和领导能力培训活动,包括教育、研究、赞助和参与各种学习会议等。
当前日本渔业政策的重心是以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为前提,推进渔业改革;培养渔业管理和技术人才,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渔业经营体;促进流通和销售合理化发展;充分利用国际贸易组织(WTO)和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平台,促进水产品贸易发展。
[3]东南亚、大洋洲的热带沿海地区渔业经营的特征是,以珊瑚礁和红树林区域的多种生物为对象,利用丰富的渔具和捕鱼法从事小规模渔业。
尤其热带沿海区域是可明显观察多种生物的海域,因此是研究利用这些生物的小规模渔业的重要对象。
从经济观点来看小规模渔业,其特征有:个体经营或家族、小集团(最多为10~20人)经营形态,采用机械化和动力化程度低的渔具和捕鱼法、使用独木舟或5吨级的小型渔船、低资本积累、低产量及低收入等等。
而在捕鱼活动方面,围绕热带沿海小规模渔业中的渔场的利用及鱼获物的分配和利用方法等,存在着各地区特有的种种习惯和规定,如珊瑚礁海域渔场的所有权问题和禁止捕鱼期、禁止捕鱼区等问题。
因此有人指出捕鱼活动本身不单是一种经济活动,它还具有社会和宗教的意义。
此外,利用小规模渔业所获取的各种水产资源还被广泛地用于自给用的食物及在地区市场或国际市场流通的商品等。
资源被利用于生活用具、装饰品、货物等非食用目的,是因为其具有各种可利用的价值。
这一点充分表明了小规模渔业所具有的复杂性质。
[4]2.国内研究动态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62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物权法》是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财产关系的一项基本法。
《物权法》在“用益物权编”规定了“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这是我国民事基本法律首次明确渔业养殖权和捕捞权(以下统称渔业权)为用益物权,对我国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渔业生产者权益保护将起到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5]我国是一个渔业大国,渔业产量、养殖面积、渔船数量和渔业人口数量都居世界首位,渔业的发展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水域、滩涂是广大渔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
水域滩涂的使用权,和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样,是广大渔民的基本生存权利。
长期以来,国家对水域、滩涂使用制度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就要求各地对水域、滩涂进行确权发证,落实给渔民长期使用,1986年颁布的《渔业法》在法律上全面建立了水域、滩涂养殖使用制度,对于调动渔民生产积极性和促进渔业快速发展等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物权法律制度建设不完善,对渔业生产者权益的民法保护薄弱。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速度加快,工程建设等占用渔业水域、滩涂的现象越来越多,导致大量渔民失去生产场所;一些地方甚至违背渔民意愿强行收回养殖水面,或者不恰当地通过拍卖、招标等方式分配水域、滩涂使用权。
这些做法严重侵害了渔民权益,许多渔民陷入了“失海、失水”的困境,一些地方群体上访事件增多,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明确要求,要“稳定渔民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
因此,《物权法》以民事立法形式确定渔业权制度,是贯彻中央农村基本政策的要求,顺民心、得民意,意义重大。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对渔业经营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先后经历了“三定二奖”、比例分成、大包干、股份合作制、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阶段,到目前基本形成海洋捕捞业以股份合作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养殖业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不断向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公司制企业方向发展,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探索渔业产业化经营机制。
[7]这些经营模式对促进渔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暴露出了许多弊端,渔船股份合作单位股民出现分化;经营单位小弱散,缺乏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股份合作单位法律地位不明确,缺乏法人主体资格;部分合股经营单位制度不完善,内部矛盾增多;缺少产运销一体化经营的龙头企业,规模效益不能提升等等。
国内学者提出了符合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渔业基本经营制度,即是在一定宪政秩序和宏观经济环境制约下,渔业经济组织围绕着财产权益所演化出的各种关系的总和,以及对内能够整合资源和收益、对外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组织载体。
[8]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是在我国宪法所规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环境约束下,渔业社区(村)以水域滩涂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两权分离”为基础形成的相对合理的财产权益关系,在这个前提下建立有利于扩大渔业经济组织内部规模和外部规模的一整套的积累、管理和分配制度,以及相应的适应渔业经营方式的组织载体。
(二)选题依据纵观我国渔业企业基本经营模式,其演变的过程是在政府偏好和渔民理性双重选择的基础上,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地进行调整以适应渔业生产力发展的历程。
实践证明,渔业企业经营模式的调整获得了巨大成功,使渔业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渔业产量和产值不断攀升,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我国渔业产值在1952年仅为6亿元,经过渔业基本经营模式制度的不断调整(中间也有波动和徘徊),到1978年已经达到22亿元,尤其自此之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渔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在1985年突破了100亿元,达到126亿元,10年之后突破1000亿元。
进入新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渔业经营形式不断调整和优化,渔业产值和结构继续增长,截止2008年年底渔业总产值达到5203亿元,比1949年增长468倍,年均增长11%。
(三)选题的意义渔业是一个古老的产业,在人类的发展史中,渔业为人类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渔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食物,特别是动物性蛋白质(从世界范围来看,大约有10亿人口依靠鱼类作为他们主要的蛋白质来源),而且在推动特定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产业归属来看,渔业属于次级产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渔业的发展,渔业产业内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如渔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渔民权益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渔业增长方式转变、现代渔业的发展、渔业经营组织制度建设等,已经严重制约了渔业的发展。
如何从制度上克服这些矛盾和问题,保护和促进渔业发展?目前,国内虽有部分学者作了积极地研究和探讨,遗憾的是这方面的成果寥寥无几。
关于渔业基本经营模式,温铁军曾指出渔业由于来自其他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挤压,逐渐成为弱质产业,而且近年来随着渔业可捕捞资源的下降以及沿海地区不断侵蚀养殖水域滩涂,渔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他强调应该从基本经营模式上加强对渔业的保护以促进其发展。
王诗成、田良、李建国等在调查了山东省渔业发展实际情况后指出“山东省的渔业基本经营制度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多种经营形式并存,共同发展”,并在报告中总结了自1949年以来山东省渔业基本经营制度的演变。
应该说,目前的探讨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渔业基本经营制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渔业基本经营制度的有关理论和实证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基于此,本文运用理论推演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探寻导致渔业成为弱质产业的原因,并从企业经营模式的有关理论推演出我国渔业企业基本经营模式的内涵,结合发展的实践加以验证。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基本内容1.舟山渔业企业经营模式演变历史2.舟山渔业企业经营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3.完善舟山渔业企业经营模式的对策建议(二)拟解决主要问题1.从舟山渔业企业模式演变历史中得出经营模式的优缺点2.对舟山渔业的现状进行思考3.提出渔业企业经营创新模式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一)研究步骤本研究论文初步计划从2010年10月开始至2011年6月初结束,历时8个月时间。
1.准备阶段(2010.9—2010.11): 召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等,明确研究的方向、对象和方法。
2.启动阶段(2010.10―2010.11):选题及收集相关资料并撰写开题报告;撰写文献综述;拟订论文研究提纲和研究方案。
3.实践研究阶段(2010.11―2011.5):进行实证研究。
依据论文大纲撰写论文并交老师指导,进行多个轮回的指导研究,完成了最终定稿。
4.答辩阶段(2011.5—2011.6): 准备并参加论文答辩,提交毕业论文和完整资料。
(二)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法,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
(三)研究措施以网络资源、图书馆电子图书、各种相关著作以及相关期刊论文作为研究的主要来源,采用观察、经验总结、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以确定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四、参考文献[1] 艾尔弗雷德•钱德勒. 战略与结构[M].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文津出版社,2004.[2]郭振华,詹寮义,段小杰.美国渔业保护管理法规简介〔J].渔业现代化,.1999,(5):36-37[3] Lim C P,Matsuda Y,Shigemi Y.Co-management in marine fisheries:the Japanese experience[J].Coastal Management 1995,23:195-221.[4]东南亚大洋洲地区的小规模渔业与资源利用热带的小规模渔业《南洋资料译丛》1997年03期[5]范小建,稳定渔业基本经营制度[J].中国参考,2007.(4):39-41.[6]张学英,政府在建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职能定位[J].经济体制改革,2004,(4):72-75.[7]孙琛,赵春年,我国海洋捕捞渔业经营机制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10):24-26.[8]宋佳新,姚东瑞,大力发展渔民专业合作组织[J].江苏农村经济,2007,(5):127-128.[9]温铁军,论渔业的基本经营制度[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