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画教案汇总

国画教案汇总

第一课 国画工具材料与笔墨介绍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2认识干湿浓淡墨色。认识中国画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1,认识中国画特点。

2, 墨分五色 的认识。

三、准备:毛笔、墨汁、调色板、旧报纸、宣纸、抹布。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国画。

(二)新授:

1、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2、介绍工具: a)笔:羊毫笔、狼毫笔、白云笔。 b)墨:有松烟、油烟。 c)纸:宣纸--生、熟。 d)砚:砚用的是石头。 e)色: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3、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 1,题材:人物、山水、花鸟。 2,方法:工笔、写意。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

笔法:中锋,侧锋。

分辨: 浓淡墨。 中侧锋。 干湿画法。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讲评。

第二课 墨与彩的韵味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 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三、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 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 韵味 ,有 韵 才美,无 韵 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

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国画《枇杷》 第三课

一、教学目标: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件,引起兴趣。

1、师:春天到了,枇杷成熟了,一个个枇杷看上去那么诱人,那么你们知道枇杷长在哪里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教师边出示幻灯,学生边欣赏)

2、师:看到了吗?长在哪里?怎么样的?

3、 学生自由说说。

4、小结:枇杷是一串一串的长在树上的,排着队,但它们不是像我们小朋友整整齐齐的排队,而是没有规律的,有的在前面,有的露出半个头,有的害羞的躲在后面。

5、师:这么漂亮的枇杷,许多国画大师也很喜欢,于是他们把树上的枇杷画了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教师继续出示幻灯,学生欣赏。)

(二)学生观察,教师讲演、示范。

1、师:以前我们画过一个一个,摘下来的枇杷,今天我们要学习画长在树上的枇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观察和示范,教师讲演。

《枇杷图》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先画叶,重墨勾筋,可用草绿蘸墨点染,上下部叶要虚实分明。

步骤二:次穿枝画干,可用草绿蘸墨画出。

步骤三:再次填果,用石黄或藤黄点染,用重墨点 脐 。

步骤四:题字钤印。

(三)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1、师:下面就请你画一幅美丽的枇杷图。

2、画上小鸡,使画面更加丰富。(放背景音乐)

(四)交流分享: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画的好的地方。)

第四课 国画《寿桃》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寿桃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寿桃。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中国画表现寿桃的写意画法 三、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寿桃的外形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欣赏寿桃

(三)交流

1、寿桃的生物性。

2、寿桃造型特点。

3、寿桃色彩特点。

(四)探究画法

1、学生读画,交流画法,总结写意国画的特点。

2、教师示范。

3、学生尝试画寿桃。

4、出示学生作品,分析比较画面的布局构图。

(五)学生练习

作业:创作一幅寿桃的写意国画。

要求:要有写意国画小品的品味。画寿桃要注意大小,形态的变化。

(六)展示评价

第五课 国画《樱桃》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樱桃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樱桃。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中国画表现樱桃的写意画法

三、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樱桃的外形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欣赏樱桃

(三)交流

1、樱桃的生物性。

2、樱桃造型特点。

3、樱桃色彩特点。

(四)探究画法

1、学生读画,交流画法,总结写意国画的特点。

2、教师示范。

3、学生尝试画樱桃。

4、出示学生作品,分析比较画面的布局构图。 (五)学生练习

作业:创作一幅樱桃的写意国画。

要求:要有写意国画小品的品味。画樱桃要注意大小,形态的变化。

(六)展示评价.

第六课国画《葫芦》 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有关葫芦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葫1 芦。 、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2:中国画表现葫芦的写意画法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葫芦的外形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章法--布局。经营位置

(二)画主体,要主体突出。

用笔(1).

(2)用墨

(3)用色

(4)用线

(三)葫芦的画法

(1)先画葫芦

(2)画叶,勾叶脉

(3)画藤

(4)画小鸡

(5)落款,盖章

(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1)构图

(2)画葫芦--画叶--画藤--画小鸡--落款

(五)小结、讲评

国画《柿子》第七课

一、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中国画技法,中国画 蔬果通过学习中国画 蔬果。

二、重点难点:

如何用笔用墨才能使画面更具情趣中国画 蔬果。

三、教学准备:

课件、中国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欣赏柿子

(三)交流

1、柿子的生物性。

2、柿子造型特点。

3、柿子色彩特点。

(四)探究画法

1、学生读画,交流画法,总结写意国画的特点。

2、教师示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