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则天的传奇一生

武则天的传奇一生


• 武氏为唐都督武士彠次女。武士彠掌握数州的军政大权, 但他终究只是山西平民出生的木材商,只是 靠战乱平步 青云。 • 所以,骆宾王在《讨武氏檄》中说武媚娘“地实寒微”。 母亲杨氏,本名不详。据说武则天祖籍山西文水,在四川 利州(今广元)度过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12岁父亲去世, 她和母亲受到族兄的虐待。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 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 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武 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 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儿子后来的高宗李治建立了 感情。 •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和部分没 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感业寺为尼,但是她与新皇帝唐高 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唐高宗即位后,他的妃子萧淑妃专 宠,永徽二年,皇后复召武则天入宫,企图“以毒攻毒”, 这年武则天26岁。武则天回宫后的确迅速打败萧淑妃,获 得高宗的宠爱,第二年便升为昭仪(二品),后还生下了 她的第一个儿子李弘。后来,武则天不满昭仪之位。开始 动起了当皇后的念头。王皇后和萧淑妃结成一派,和武则 天周旋于后宫。后来武则天设计杀死了王皇后。
是年七月,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指武后是弥勒佛下世,当代唐为天下主,武后下 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提升佛教的地 位在道教之上。是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 武。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 武后准所请,改唐为周,改元天授。武后称圣神皇帝,以睿宗为皇嗣,赐姓武氏,以皇太 子为皇孙。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 梁王,其余武氏多人为王及长公主。
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于唐高祖 武德七年(624年)生于首都长安,即今陕西西安。 其父武士彠以经营木材为业,家境殷实,富有钱财。 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 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 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后,曾 以“元从功臣”历官工部尚书、黄门侍郎、判六尚 书事、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 元)、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都督等职。
• 显庆五年十月(660年),唐高宗风疾发作。让武则天处 理朝政。 • 然而也让武则天和唐高宗出现了裂痕。也导致了武则天差 一点被废。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让宰相上官仪起 草了废掉武则天的诏书。墨迹未干时,武则天从天而降。 软硬兼施,废掉皇后的事只好以失败告终。于是,武则天 向唐高宗建议让她和高宗一块上朝,临朝听政。合称二圣, 使她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进一步增长了。但武则天还不满 足,她要与高宗封禅泰山。由于高宗年间国力昌盛,武则 天积极窜掇高宗封禅泰山。祭祀昊天上帝时先皇配享,祭 祀皇地祇时太后配享。封禅的时候先有皇地初献,公卿当 亚献。但封禅毕竟没有皇后的事,于是她又说,封禅为祭 地之仪,由太后配享,彰显后土之德。让公卿当亚献非常 不妥,因为男女有别。不能让外臣来祭祀。所以要让她自 己充当亚献,好孝敬孝敬自己的婆婆,高宗果然答应。后 来在麟德三年正月初一这天,她与高宗一块封禅泰山,充 当亚献。而且还给百官赐爵加阶。使百官对她感恩戴德。
• 垂帘听政指太后或皇后在殿上用帘子遮隔,来管理国家军 政要务。 • 垂帘听政的原因多是皇帝年幼,无法正常处理国事, 太后代替皇帝处理政务,又因为太后必须在皇帝理政厅堂 侧面的房间里,在房间和厅堂之间挂一帘子,听官员们与 皇帝谈论政务。于是,这种由母亲帮助皇帝辅政的制度, 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垂帘听政”。 •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垂帘听政,在于高宗体弱,由于信 任武则天,逐步将处理军政的权利交给武则天打理,这也 为武则天顺利杀害大唐重臣和夺取中央实权埋下伏笔。最 终在皇帝病重的时候,代替高宗使王权,行王事,成为中 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十月十三日,唐高宗又在李勣等朝廷重臣的支持下,终于 颁下诏书: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 为庶人,并加囚禁,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 流放岭南。七天以后,唐高宗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 后。与此同时,又将反对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贬为外州都督。 据说武则天后来在宫中禁止养猫,而且常常夜梦王、萧二 人披头散发,在宫中作祟。所以,她在执掌朝政以后,就 常住东都洛阳,终身不归长安。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患上头风之疾,头 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遂命武则天代理 朝政。但武则天生性霸道,故每当决事,高宗 每每受制于武则天,高宗非常不满,于是在麟 德元年(664年)与宰相上官仪商议,打算废 掉武则天皇后之位。但上官仪的废后诏书还未 草拟好,武则天即已接到消息。她直接来到高 宗面前,追问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责任 推到上官仪身上。十二月,上官仪被逮捕入狱, 不久,即被满门抄斩。从此以后,唐高宗每次 上朝,武则天必在帘后操纵,天下大权完全归 武后掌握,甚至连生杀大事都由武后决定,天 子高宗只能唯唯从命,所以,朝廷内外都称为 “二圣”。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 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武则天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则下令制造铜匦(铜制的小箱子),置于洛阳宫城 之前,随时接纳臣下表疏。同时,又大开告密之门,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 告密之人,国家都要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则天都亲自接见。 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 垂拱四年(688年)七月,唐太宗之子越王李贞及琅邪王李冲父子相继在博州 (治所在今山东聊城东北)和豫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起兵反对武则天。武则 天派左金吾大将军丘神勣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征讨。七天以后,李贞父子 兵败被杀。 武后谋夺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诸王不自安,欲起兵对抗,还未有共识的时 候,博州刺史琅邪王冲,八月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举兵。豫州刺史越王贞 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应。武后分遣丘神勣、魏崇裕击之。琅邪王冲起兵七 日败死;九月,越王贞兵败自杀。武后想尽尽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审讯之,迫韩 王元嘉、鲁王灵夔、黄国公撰、东莞郡公融、常乐公主等自杀,亲信等均被诛。
武则天(624—705年):籍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 东),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人称“武媚娘”, 性巧慧,多权术。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 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她在协助高宗 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高宗去世后,武则 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亲登帝位,自称圣神 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 前绝后的唯一女皇。 690—705年在位,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 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 “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诚如宋庆龄对她的中肯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 的女政治家”。 武氏机智精明,通文史,多权谋,以皇后身份参政时, “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显庆五年(公元660 年),唐高宗因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便正式委托 武氏掌管国家大事,裁决一切。上元元年(公元674 年),“高宗号天皇,皇后亦号天后,天下之人谓之 ‘二圣’”。 世人据其尊号“则天大圣皇帝”称之为武则天(则,法 则也,以为法则也。则天,即以天为法则,向上天学习, 遵循上天的规律和要求的意思)。
名曌(zhào),世人据其封号称之为武则天。 武则天本没有具体 的名字,她的母亲在生下她后,一看是一个女孩(她的母亲十分希 望生一个男孩),就顺着大女儿称呼(大女儿叫大囡)。因此,二 女儿(武则天)就叫二囡。 武则天生于624年(武德七年)的长安 古城。从出生到637年(贞观十一年)应诏入宫当才人,被唐太宗 赐名:“媚娘”,因此才有了武媚娘的称呼。 在她死后,被尊为 “则天大圣皇帝”和“则天大圣皇后”,因此史学家习惯于以尊号 作为她的名字,称她为:武则天,这也成为最通行的一个名字。另 外,她还自创名字为”武曌 “,读音为:“照”,取“日月悬空, 普照大地”之深义,因此也叫武曌 。但这一名字没有武则天这个名 字那样被普遍使用.
• 唐高宗的身体每况愈下,繁重的国事必须由武则天来决断。 于是武则天又有了新的想法。上元元年(674年)武则天 撺掇高宗以孝顺的名义,把祖宗封了个遍。追尊唐高祖李 渊为神尧皇帝,他的皇后窦氏为太穆神皇后;追尊唐太宗 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长孙皇后为文德圣皇后。于是为了 避讳,唐高宗自称天皇,武皇后改称天后!可见武则天这 时的欲望有多大! • 不仅仅是这样,武则天还上书唐高宗,提出十二条改 革措施,向全天下颁布了她的政治纲领。历史书一般把它 叫做建言十二事。这十二件事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方面, 施惠百姓,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停 止对外作战,减少公共工程。把京城老百姓的徭役给免了。 第二方面:笼络百官。从提高官员的待遇入手。给八品以 上的官员涨工资,给才高位卑、长期得不到晋升的中下级 官僚升官。第三方面:提高母权。如果母亲去世,父亲还 在世,也要为母亲守孝三年。第四方面:取悦皇帝。第一, 王公以降皆习《老子》。第二,提倡节俭,要求服务于宫 廷的手工业作坊停止生产奢侈品。当时皇后的裙子一般是 十三个褶,可武则天只穿了七个褶子的裙子。提倡节俭。 建言十二事使武则天的威望更加提高了。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听说年轻的武则天 长得明媚娇艳,楚楚动人,便将她纳入宫中,封为五品才 人,赐号“武媚”,故称武媚娘。武则天入宫之前向寡居 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 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有一次,当她听说唐太宗有一匹名叫“狮子骢”的烈马, 无人能够驯服,便主动对唐太宗说:“妾能制之,然须三 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 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唐太宗乃爱马之人,对 她的驯马方法甚不认同,只觉武才人很是霸道。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干被 废,晋王李治被立。此后,在侍奉太宗 之际,武则天和李治相识并产生爱慕之 心。唐太宗死,武则天依唐后宫之例, 入感业寺削发为尼。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 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则天相遇, 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这时, 由于无子而已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 动向高宗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 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唐高宗早有此意,当 即应允。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 的孝服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次年五月, 被拜为二品昭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