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作业

大作业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调研题目: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院:通信工程12-2班专业班级:2012211530学号:刘灵爽姓名:指导老师:王禄生2015年 5月 22 日前言1.调研目的:物联网产业是现在的新兴产业,也是很多大学的热门专业,可是还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对这个行业完全不了解,希望通过这个报告让我们走进物联网。

2.调研时间:2015年5月3日至2015年5月22日3.调研对象简介: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英文名“The Internet of things”。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4.调研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目录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2.物联网的原理及其结构框架.................................3.物联网的核心技术.........................................4.中国物联网的发展.........................................5.中国物联网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6.国外物联网发展借鉴.......................................7.物联网未来的发展理念以及需要攻克的难关...................8.附录.....................................................8.1参考文献.............................................一.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官方定义:通过射频识别(RFID)(RFID+互联网)、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我的一句式理解:将物体通过传感设备互联使其智能化,以得到其更好的服务性。

二.物联网的原理及其结构框架由图可见,物联网由下到上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主要通过传感器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以及信息处理,之后传输给网络层,网络层里包括互联网,Machine To Machine等接入网络,最后传至应用终端。

实现终端对物体的智能控制。

三.物联网的核心技术1.传感器技术传感技术的核心是传感器,传感器是对各种装置和信息系统进行信息采集的关键器件,一般由转换元件和敏感元件构成。

2.射频识别(RFID)技术RFID由信息处理系统,读写器以及RFID电子标签构成,实现物品的识别和对物品的全透明管理。

3.M2M技术M2M侧重于末端设备的互联和集中控制管理,GSM/GPRS/UMTS是M2M的主要远程技术,M2M是无线通信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所以可用于双向通信。

四.中国物联网的发展第一阶段,从无到有,物联网开创元年;2009 年9 月11 日,“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开展传感网标准制订工作,旨在通过标准化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目前,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传感网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 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

第二阶段,规范统一,物联网迎来光明未来;2010 年 6月8日,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今天在北京成立,以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标准的制定。

工作组由工信部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全国信标委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全国智标委等19家相关标准化组织自愿联合组成,标志着国家正式整合物联网标准。

中国物联网产业与国际物联网共同发展,在政策环境、技术进步、市场培育、标准制定、产业投资等各个方面,实现了从“2009物联网元年”向“2010物联网开局之年”的跨越,并逐渐呈现出新的阶段特征。

第三阶段:物联网网产业基本形成;2011年底,《年报》认为,经过业界的共同努力,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和产业体系逐渐形成,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预计2011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300亿元,比上年增长24%。

目前,我国发展物联网所需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技术和产业都已成熟或基本成熟,通信运营商和系统设备商达到世界级水平,下游应用不断拓展。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仍需谨记,物联网产业从整体看仍处于概念导入和产业链培育形成的初期阶段。

第四阶段:在迅速发展中遭遇瓶颈;2012年以来,在传感技术、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下,全球物联网应用进入实质推动阶段,给生产、生活、社会管理等带来深刻变化。

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在物联网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智慧城市成为物联网推进的重要载体。

当前,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研发资源、创新要素、应用示范项目向示范区加快汇聚;商业模式持续创新,市场化运行机制不断深化,示范区集聚要素资源、汇集研发合力、推进标准制定、构筑产业高地、抢占竞争高点、强化示范引领的战略意图初步实现。

《年报》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物联网虽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应用示范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核心技术和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系统集成服务能力和应用水平不高、规模应用不足、行业壁垒亟待破除等问题。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科学引领和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物联网发展必将有效破解发展瓶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插上智慧的翅膀!第五阶段:突破瓶颈,蓬勃发展;2013年以来,传感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全球物联网应用已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一是初步建立“纵向一体”的政策体系,“市场主导发展”渐入佳境。

二是产业高地加快崛起,产业协同全面推进。

三是产业创新的“引领效应”进一步彰显,惠民应用不断深化。

四是创新技术深度融合,智慧城市加快孕育。

伴随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智慧城市加快孕育,建设内涵全面深化。

截至2013年底,中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

中国城市发展正加快步入智慧信息互通互联、智慧技术协同集成、智慧产业快速崛起、智慧服务高效便民的新时期。

第六阶段:物联网产品技术已有相当大的成果自2014年以来,我国物联网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日趋完善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物联网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培育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物联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

为了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加强了对物联网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的规范引导,不断优化物联网发展的环境。

国内物联网应用发展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物联网的理念和相关技术产品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民生的各个领域,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

物联网凭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集成和综合应用,在推动转型升级、提升社会服务、改善服务民生、推动增效节能等方面正发挥重要的作用,在部分领域正带来真正的“智慧”应用。

五.中国物联网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1.智能环保当前我国大多城市安装了环保监测系统,环保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环保领域的智能应用,通过综合应用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红外探测、射频识别等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污染源、环境质量、生态等信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动环境信息资源高效、精准的传递,通过构建海量数据资源中心和统一的服务支撑平台,支持污染源监控、环境质量监测、监督执法及管理决策等环保业务的全程智能,从而达到促进污染减排与环境风险防范、培育环保战略性新型产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事业科学发展的目的。

2.智能物流随着物流业不断发展,智慧物流的也从理念走向了实际应用。

基于智慧物流理念而建的成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前最流行的“云计算”技术融入到成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搭建之中,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

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能。

可以说成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是结合成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融合云计算、物联网和三网融合等最新一代技术,并具备多项独立知识产权,总投资超亿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示范平台。

该平台于2011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

作为现代智慧物流公共信息示范平台,成都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本着立足成都、辐射全国、连接世界的战略目标,将彻底改变传统物流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主要体现在:1、信息平台功能更新换代2、集在线交易、支付、监管、信息发布、产品展示、推广、营销终端应用为一体的复合功能的物流平台。

3.全新的市场价值定位融合各条物流具体工作流,同时在第三方服务机构等主体的参与下,建立的一站式集成化服务的物流平台。

3.智能电网“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将投资5000亿元,建成连接大型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的“三横三纵”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和13回长距离支流输电工程,初步建成核心的世界一流的坚强智能电网。

国家电网制定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明确了坚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路线图,是世界上首个用于引导智能电网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标准。

国网公司的规划是,到2015年基本建成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形成以华北、华中、华东为受端,以西北、东北电网为送端的三大同步电网,使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经济运行效率、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4.智能农业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开发的基于无线传感网络和移动通信平台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解决了大棚内监测温度、湿度的困难,在环境参数超过用户设置的范围时,系统可以通过短信方式对用户进行报警,同时用户可利用手机短信获取大棚内实时的温度、湿度或者登录Internet 网页查看,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对大棚内的浇灌系统、天棚等设备进行控制。

上海交大机电控制与物流装备研究所针对葡萄新梢生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开发研制了基于嵌入式控制器和CCD 彩色相机的葡萄新梢生长图像数据采集记录系统,实现了葡萄新梢生长态势的在线监测。

该系统针对葡萄生长发育特点,配备球坐标式图像采集支架,实现对图像采集角度的自由调整;设计开发的全光谱辅助照明装置,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了直射光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嵌入可编程式控制器实现了无人值守的自动拍照模式,用户可根据需求预先自由设定拍摄间隔,从而无需人工干预即可获取清晰的图像数据。

由于采用了商业化的CCD 彩色相机,拍摄到的图像分辨率高且色彩真实,有利于后续的图像分析处理,可以得到理想的图像分割效果和精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