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柴科夫斯基人物介绍

柴科夫斯基人物介绍


听到《如歌的行板》, 托尔斯泰感动得流下眼泪, 说:“我已接触到苦难人 民的灵魂的深处”。
36岁,得到富翁梅克夫人的资助。
37岁,与莫斯科音乐院女学生安东妮雅‧米 露可娃结婚。蜜月之中,后悔、自杀、精神崩溃。 离开新婚妻子,再也没有见面,但定期寄生活费, 到死为止两人还保持著婚姻关系。 38岁,辞职专心作曲。
《如歌的行板》
1869年夏,柴科夫斯 基在基辅附近卡明卡村妹 妹家的庄园旅居,听到一 个泥水匠演唱的俄罗斯民 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 记录后,立即配上和 声,收入到钢琴二重奏的 《俄罗斯民歌五十首》。
两年后,写《第一弦 乐四重奏》,很自然地运 用了这个感人肺腑的曲调。
1877年初,俄国大 文豪列夫· 托尔斯泰来到 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在莫 斯科音乐学院举行音乐晚 会招待托尔斯泰。
50岁,梅克夫人破产,终止与柴可夫斯基的联
系。 51岁,访美演出,大获成功。
53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世。
最重要的代表作: ♫、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 ♫、幻想序曲:《罗米欧与朱丽叶》 ♫、《1812序曲》 ♫、《意大利随想曲》 ♫、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 ♫、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第一钢琴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第一弦乐四重奏》第2乐章“如歌的行板”
柴 可 夫 斯 基
俄 罗 斯 作 曲 家 1840—1893
柴 可 夫 斯 基
1840—1893 俄罗斯作曲家
梅 克 夫 人
梅 克 夫 人
柴科夫斯基出生于沃特金斯克一个贵族家庭。
父亲是官办矿厂的采矿工程师, 母亲是父亲的3任妻子的第二任,法裔俄罗斯 人。
5岁,开始学钢琴。 8岁,全家迁往彼得堡。 10岁,父亲被任命为圣彼德堡国立大学校长。 柴可夫斯基入法律学校。 18岁,毕业进入司法部做部长秘书, 22岁,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音乐。 26岁,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授,随后几年,创作 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包括《天鹅湖》、《小提 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
柴科夫斯基的音乐风格: 民族性 悲剧性 浪漫主义 旋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