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云南省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

云南省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2017·杭州模拟)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当搏人感官刺激的综艺节目带来审美疲劳时,《朗读者》得到了观众的喜爱。

B . 西溪自古就被文人视为人间静土、世外桃源。

秋雪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辞章诗赋。

C .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鼓励男孩子多去开拓眼界,探索冒险,胸怀大志,让孩子逐步养成男子汉气概,变得坚毅、阳刚。

D . 黑夜的维幕笼罩大地,茫茫大漠不再有白天的旖旎风光。

经历长途跋涉后的旅行者见此情景,突然觉得疲惫不堪。

2. (2分)(2017·平邑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很多年来,关于这幅画所反映的事件的真实性,学者们莫衷一是。

B . 我国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表示,中国的转基因技术推广按照非食用、间接食用和食用的路线图,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首当其冲。

C . 景忠山,古岩峥嵘,苍松蔽日,云雾缥缈, 1872级台阶直达峰顶,有“灵山秀色”之美称。

D . 世人对于金字塔与众不同之处的研究,已经写成了十几本厚厚的典籍专著,他早都一一拜读过。

3. (2分) (2019七下·湖南开学考)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 . 通过长沙黄花机场 T1 航站楼的正式启用,使很多旅客朋友对新航站楼的投入使用既充满期待又有些担忧,自己开车怎么进出 T1?B . 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C . 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D . “国胖”刘国梁认为世乒赛期间的直播解说对于他而言只是一次尝试,他期待自己努力学习、完成转型,围绕乒乓球做出更大事业。

4. (2分)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顺序是()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②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

③眼界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

④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⑤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

A . ①③②④⑤B . ⑤④①③②C . ③⑤④①②D . ③①⑤②④5. (2分)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每个人都是匆匆的行者。

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以及。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生存状态,各有各的心路历程,各有各的价值观念:这都是不能强求的。

在物欲横流的世界,如果注意调适自我,对物欲的追求少一些,对精神的追求多一些,就可以,,就可以从容地欣赏沿途的景色。

()A . 沿途的风景看风景的心情多一种闲云野鹤的生活少一种尘世的俗累B . 沿途的风景看风景的心情多一些闲云野鹤的生活少一些尘世的俗累C . 沿途的风景看风景的心情少一些尘世的俗累多一些闲云野鹤的生活D . 看风景的心情沿途的风景少一些尘世的俗累多一些闲云野鹤的生活6. (2分)给下面这则消息加一个正标题,最准确的一项是()首届“海峡两岸主题旅游饭店高峰论坛”举行本报讯记者昨(7)日获悉,于4月26日至28日在成都举行的首届“海峡两岸主题旅游饭店高峰论坛”上,我市汇东大酒店荣获“最佳主题旅游饭店奖”。

记者了解到,与传统酒店不同,主题酒店以特定的文化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特色产品和极具个性的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多层次体验,已成为酒店发展的新趋势。

据悉,汇东大酒店凭借独特的地区盐文化优势,于2007年着手打造盐文化主题旅游饭店,自贡盐运历史、盐元素主题客房、盐帮菜、盐茶和盐浴用品等让客人纷纷称赞。

该酒店于2012年8月正式通过四级主题旅游饭店评定。

据介绍,此次活动有来自海峡两岸的170余位主题酒店业内人士参加,并最终揭晓了“最佳主题旅游饭店奖”等七大奖项。

A . 汇东大酒店荣获“最佳主题旅游饭店奖”B . 汇东大酒店于2007年着手打造盐文化主题旅游饭店C . 汇东大酒店独特的地区盐文化优势获客人纷纷称赞D . 汇东大酒店于2012年8月正式通过四级主题旅游饭店评定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7. (3分)阅读下面的《醉花阴》答题: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这首词以“________”贯穿全文。

(2)简析词的上下片所写的主要内容。

上片写________ ;下片写________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8. (22分)阅读司马光的《宋太祖善待赵普》一文,完成小题。

太祖时,赵韩王普①为宰相,车驾因出,忽幸其第。

时两浙王钱俶②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③下。

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④也。

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

上曰:“此海物必佳。

”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

韩王皇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

”上笑曰:“但取之,无虑。

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

”因命韩王谢而受之。

韩王东京宅皆用此金所修也。

【注释】①赵韩王普,赵普死后曾被追封为韩王。

②钱俶,吴越王,北宋太平兴国三年时纳土归宋,治理两浙。

③庑,堂下周围的走廊。

④屏,退避。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①忽幸其第②方遣使致书③韩王以实对④臣未发书(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当奏闻而却之A . 迹存《述异》之志(《短文两篇》)B .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短文两篇》)C . 至之市(《郑人买履》)D . 稍出近之(《黔之驴》)(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停两处)因命韩王谢而受之(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

②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5)读完文章,你觉得宋太祖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四、默写 (共1题;共13分)9. (13分) (2015七上·麻城期中) 古诗词名句填写。

①________,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②水何澹澹,________。

(曹操《观沧海》)③曹操《龟虽寿》一诗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以乐景写衷情,衬托出游子孤独凄凉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

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初春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⑥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⑦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请写出一联与重阳节有关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

(课内外均可)⑧亲情是永恒的话题,亲情的显现于细微之处。

清代诗人史骐生《写怀》诗云: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清代诗人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诗又云: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同为溧阳老乡,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早就唱出了“________,________”。

他们的诗都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10. (24分)拓展阅读老家的柿子树杨德胜初夏到来,柿子树就开出一朵朵如鞋眼扣样的黄瓣白蕊花,一阵挟带闪电余光的风吹过,无数的柿子花如天女散花浇洒一地。

苕田里、树根座上,堆砌出厚厚的绒。

不细看,还以为是老天爷错了季节,在初夏下起雪来了。

我就与小伙伴们将柿子花拾起,用棉线穿成一串串。

有许多女生,将那串串柿子花当成项链挂在颈项上,更显秀气乖巧。

在操场上、教室里、放学路上,弥漫着柿子花的淡淡清香,给孩子们的补丁衣衫添加了几分暖色,给清贫的生活增加几分谐趣。

柿花落下,一个浪漫的季节过去。

柿子树上调换频道,长出一颗颗嫩绿的青春豆来。

盛夏中,火辣太阳的烘烤,给青涩的柿子灌注阳气。

频繁的雨水,给柿子洗着淋浴,把上天的营养传递到柿子的内核。

等柿子如小鸡蛋般大小,父亲就会打下一箩筐,用锤子砸破,放进一个缸里,加少量清水,然后,将几副麻线渔网放进去,浸润半个月时间。

这是要用青柿子油,浸染麻线网,等于是用柿子青春的血浆,给麻线网上油。

据老辈人讲,青柿子油不仅使麻线网沥水不腐,而且色泽紫润、油光发亮,麻线坚韧柔绵,不会轻易被激流中的杂草石头挂断,可以大大提高渔网的使用寿命。

时到中秋,柿子红了。

它轻抿初霜,由表入里,零星地在某一个枝丫上,探出一个红头来。

这个季节里,我每天会守在柿子树下,仰望树冠行注目礼,指望天上掉下红柿子来。

每天早上,总是早早起床,到柿树下的苕藤中搜索。

心里想着,一夜到亮,就没有哪阵风儿将熟透的柿子吹落?我们还备起了十多米长的细竹竿,专门用来敲红柿子。

到了深秋时节,柿树上绽放万只灯笼,大人们就爬上柿子树,每个枝丫上可以承载一人。

柿子树上一下子爬上去七八个人,他们如猴一样,蹲在枝丫上,边吃着柿子,不时向树下扔几个,照顾树下几十张馋嘴。

记得有一天,全生产队男女老少齐聚柿子树下,开成了一百多号人的柿子宴。

经过一天的折腾,高大的柿子树残叶横飞、柿核遍野,纽扣一样的蒂儿一地狼藉,粗壮的柿树抽空了真气,疲惫得如一位苍老的父亲,在秋风中颤抖着身骨。

村里人咂巴着甜腻的嘴巴,酣然入梦。

之后,外出求学或工作,回家时,远隔三五里,就可以看见老屋旁的柿子树。

这,就是我回家的路标。

在我温暖而潮湿的眼中,柿树幻化成父亲的身影,在向我挥手。

清风抖动叶片,在欢迎我回家。

1987年10月,清江隔河岩水库蓄水,老屋旁的柿子树产下了一千多斤柿子。

据老辈相传,这是它两百年来产柿子最多的一年,也成了它生命的最后一次彩排。

因无法迁移,父辈们将它砍倒,锯成5户移民新居堂屋的门槛和门额,把它的魂灵迁到山上,嵌在新宇,福荫着一代一代移民。

只有那粗壮盘虬如龙的根,存盘着两百年世事沧桑,永远植在180米水位下,成为老柿树安放在龙宫的化石……(1)请以时间为线索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味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部分。

①给孩子们的补丁衣衫添加了几分暖色,给清贫的生活增加几分谐趣。

(温馨提示:透过字面意思,结合语境分析事物特点。

)②粗壮的柿树抽空了真气,疲惫得如一位苍老的父亲,在秋风中颤抖着身骨。

(温馨提示: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事物特点。

)(3)说说最后一段交代柿子树产下一千多斤柿子的作用。

(温馨提示:从表达效果、事物特点、主题等角度来思考其作用。

)(4)结合文章说说老家的柿子树象征着什么。

(温馨提示:文中两次将柿子树比作父亲,思考柿子树和父亲有哪些相同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