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学写故事》作文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学写故事》作文教学设计

学写故事教材分析作文,就是写故事。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是“学写故事”,让学生写自己,写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培养叙事能力。

学情分析作文课上,学生提笔觉得无事可写,不知如何去写,是当前初中生写作的普遍现象。

采用故事融入作文的方法,按照故事的特性去写作,可打开写作的选材面,拓宽写作思路,消除学生的写作恐惧。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学会从生活细节中选取写作素材。

2.掌握写故事的相关知识及技巧,如在情节发展中设置一些悬念、波折、巧合和意外等使故事有波澜。

(重难点)3.学会在故事中展开描写(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把人物写丰满,有个性。

4.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教学重难点运用技巧写出完整的故事,让故事有趣,引人入胜。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过很多精彩纷呈的故事,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有遭受挫折的烦恼等。

我们认真聆听他人的故事,也在不同场合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们虽然能够精彩地讲述故事,但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写故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写好故事。

二、什么是故事故事是对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适合口头讲述。

写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是虚构的人和事。

故事应该着重于笔下的人物在怎么说和怎么做,着重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矛盾冲突越激烈,故事越精彩。

如课文《心声》,李京京渴望读课文,程老师却不让读,最后的紧要关头,恰恰是李京京读好了课文,成就了程老师公开课的成功。

课文正是围绕这个冲突展开情节,使故事变得异常精彩。

三、写法指导如何写出完整的故事,而且使故事深深地吸引读者呢?(一)注意记叙要素的完整。

写故事一定要有头有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

要想将故事叙述完整具体,各要素必须交代清楚。

过程和结果叙述清楚,揭示故事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联系,才能使读者对整个故事有全面完整的印象。

当然, 各要素交代清楚了并不是故事就精彩了。

故事不能叙述太简单,看了开头就能猜出结局;也不能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否则无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情节发展中设置一些小的悬念,增加一些波折,结尾能出人意料,等等,都是增加故事趣味性的好办法。

比如蒲松龄的《狼》,篇幅不长,但写得一波三折,读来引人入胜。

不妨再读一遍这篇文章,看看是不是有这样的特点。

(二)写出故事的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读好文章就像欣赏山景,不喜欢平缓而无变化。

怎样才能写出有波澜的文章?1.巧设悬念。

常用的制造“波澜”的方法之一就是巧设悬念,是指作者在展开故事情节、安排矛盾冲突时,利用读者关切叙述的人物或事件的动态的心情,将后面要表现的重要内容,先行提出或预作暗示,来个悬而未决。

令读者欲罢不忍,饶有兴味地读下去,非要把文章读完不可。

作者利用这种方法巧妙地带着读者寻幽探胜,渐入佳境,从而使文章的主题在更远的背景下得到深化。

如《羚羊木雕》中开头“那只羚羊哪去了?”妈妈突然问我。

文章一开头就给读者造成悬念,把最令“我”为难的事摆出来,避免平铺直叙,能引人入胜。

2.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写作技巧,即作者为肯定和褒奖某人某物,先作某些退让,有意贬抑或否定,而后再着力褒扬,让人景仰。

由于这样大起大落地叙述,势必在读者心头引起较剧烈的心理变化,于是,便能达到形成“波澜”的目的。

(三)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

故事中的人物要有血有肉,形象丰满,有趣昧。

好作文,都会把人物的性格特点隐藏在准确具体的描写之中。

1.传神的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不仅能真实地反映人物的面貌长相,还能反映出人物的年龄、身材、性格、经历、处境与思想感情。

2.逼真的行动描写。

即通过人物在故事中富有个性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最突出的个性特征。

只有这样,我们笔下的人物才能鲜活起来。

3.真实的心理描写。

当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都不足以展示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时就应该适当地描写人物的心理。

4.白描。

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

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如:肖像描写他长得很矮,看样子顶多也不过十八岁,圆的脸,大眼睛,下巴上有一道细长的疤痕,显然是子弹掠过时留下的纪念。

动作描写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中的描写:“仅仅有一次,他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他也笑了。

”就在这平平实实的字里行间,蔡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如一股涓涓细流,从每名读者的心中涓涓流出,绵长深远。

5.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如在《孙权劝学》中,吕蒙就是一个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由借口“军中多务”不肯读书,到听了孙权的劝告“乃始就学”,到“非复吴下阿蒙”,乃至令人“刮目相看”,表现了他听从劝告、学有所成的进步过程,也体现他志趣的发展变化。

这样写,人物形象才更加丰满。

(四)融入合理的想象。

故事允许有联想、想象的成分。

设定故事情节后,可以通过适当的联想和想象去丰富细节,使情节更加曲折,人物更加生动。

比如《卖炭翁》中,作者对卖炭老人的外貌和心理做了细致的描绘,特别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将老人的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刻画得如此真切,催人泪下。

尤其是虚构的故事作文,写作中凭借想象能虚构出奇特的生活情景,创造出新的形象,从而使作品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第2课时一、写作训练文题一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话题,同学自由发挥想象,开展故事接龙活动。

提示:1.小组先进行讨论,确定故事的话题、人物等。

如“有人摔倒了”“那天,我遇到了他(她),一个外星人站在我的面前”等。

2.小组同学依次接续,每人至少说一个完整的句子(或一个小的情节)、接上前边的内容。

时间约5分钟,要尽可能说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3.推选一名同学将小红讲述的故事完整地讲给全班同学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讲得最吸引人。

文题二在你的身边或社会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

以某一件事为素材,展开合理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故事。

不少于600字。

提示:1.选择的某件事只是一个基本素材,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丰富某些细节,增加情节的曲折性,使故事更吸引人。

2.可以赋予故事中的人物一些突出的特点,围绕这些特点展开情节。

3.写完后读给别人听,看看是否能够吸引他们;并参考他们的意见做出修改。

文题三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头发、嘴巴,比如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以《的故事》为题,写篇作文。

不少于600字。

提示: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在横线上填入诸如“头发”“军训”“一张电影票”等词语,再去写故事。

2.可以先列一个提纲,把主要情节构思好,要让情节有些波澜。

3.要有合理的联想与想象,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曲折、感人。

二、范文欣赏文题二:二十年后的一天时间飞速地前进,日历已翻到了2036年。

睡意蒙胧的我睁开了眼睛。

随着科技发展,科学越来越发达,许多事物都先进了许多。

35岁的我走出了家门。

只见马路上的汽车不见踪影,人们的交通工具是一只只机器鸟。

这机器鸟的速度十分快,外形跟真鸟一样(只是比真正的鸟大了些)。

我坐上机器鸟,在她耳边说了一个地址,便闭上眼睛。

“铃铃”,瞬间,我睁开眼睛,果真到了一间咖啡店。

我走进咖啡店,里面除了几位服务生之外就没人了。

可是,又在一些桌子上看见一个“正在进餐时”的牌子。

经过打听后才知道,原来为了避免客户听到骚扰的声音,能安静地进餐。

所以把自己用“隐蔽纸”关了起来,当别人进来时就看不到你的存在。

在“隐蔽纸”里,不仅听不到别人的吵闹声,而且在里面即使再大声说话别人也听不到。

我进入“隐蔽纸”,里面果然十分安静,而且还可以选择要听的音乐。

我打开点菜单,上面的菜数不胜数。

可是在这里面点菜,外面的服务生能听到吗?这时我看到了点菜方法上写着:请你按一按点菜单上的菜,菜就会浮现在桌上。

我按了按菜单上的鲜果汁,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了,桌上马上出现了一杯精致的果汁。

我吃了一大堆好吃的食物,兴奋不已地走出了咖啡店。

早餐吃完了,我现在该要去购物了。

我来到了一间名叫“应有尽有”的商店。

这是一间全市最大的购物商店,里面的东西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应有尽有。

我走进商店内。

“欢迎光临”,一个机器猫说。

只见里面分了五大区。

第一区是食物。

第二区是服装。

第三区是家庭用品。

第四区是电器。

第五区是图书。

我走进第二区服装,只见里面又分为两小区,第一小区是自己设计,第二小区是选择类。

我走进自己设计。

只见里面有许多不同的布料。

我选择了一匹天蓝色的布料,然后跟服务员简单地说了一下衣服的形状。

说完,几分钟过后,一件美丽的衣服就出现了。

我拿着衣服走出了服装区。

我又走到图书区。

只见里面的书让我眼花缭乱,但这么多的书,我怎么找到自己想要的书呢?这时,一个机器狗走了过来,“你只要在电脑上打上你想要的书,书就会出现在你眼前。

”“哦”我走到一台电脑前,打上《红与黑》,奇迹真的出现了,电脑台上真的出现了一本《红与黑》。

我陶醉在了书的境界里,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我睁开眼睛,只见我正躺在床上,刚才那一切都是发生在梦里。

二十年后不一定能那么先进,但我相信,只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将来的科学和社会一定会更发达、更先进。

点评:习作想象合情合理,故事结构完整,意义明确,但语言还需进一步润色。

文题三:一张票的故事今年的“十一”国庆节,我特别高兴,因为我为一张票找到了主人。

这天艳阳高照,是外出游玩的好天气。

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来到了石景山游乐园。

公园里人山人海,充满了过节的欢乐气氛。

我最喜欢玩的就是飞椅,它飞得高高的,让人感觉非常凉快。

我非常急切地想坐上它,赶紧向妈妈要了买票的钱,排到了队尾。

这么长的队伍,看来是要排上十几分钟了。

终于快到我了,这时的我已经汗流浃背,仿佛头上顶了个火球似的,没想到排队也那么费体力呀。

忽然,我眼睛一亮,斜前方地上有一张飞椅的票!我惊喜万分,趁还没人发现,迅速捡起那张票。

我别提有多高兴了!但冷静下来又一想,这张票的主人也一定是排了那么长的队才买到的,她现在也一定非常着急!于是我改变了想法,决定站在这里等这张票的主人。

这一轮飞椅已经开始转了,看着大家玩得那么开心,在空中吹着凉风,我却在这“大火球”下站着,满头大汗,我多次动摇,试图放弃。

但我想:票的主人一定比我还着急,而且这张票也不便宜,他不是白白浪费了这些钱吗?“怎么办!我的票怎么找也找不到了!呜呜!”我听到一位小女孩的哭泣声。

就在飞椅排队处的前面,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儿正在焦急地找着什么,旁边的妈妈不住地安慰她:“算了吧,妈妈再去排队给你买一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