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mberg的终端迈克•布隆博格是一个有威力的名字。
他管理纽约市,甚至还可能有更大的抱负。
他拥有的彭博社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正变得越来越强大作者:Carol J.Loomis被所爱的企业难堪地解雇,创办一家没人认为能成功的金融信息公司,然后以胜利者的姿态看这家公司改变华尔街的面貌……经历过这些之后,迈克•布隆博格(Michael Bloomberg)预测了《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会怎么样报导他的逝世。
他在1998年说,他的成功折射出他的一大个性─自负,还将使他拥有“一份很长的讣告”。
说这话时,还是在他两度当选纽约市长之前。
现在,当市长仍是他的工作。
他的支持率是乔治•W•布什做梦也得不到的。
现在的布隆博格正处于市长的第二个任期至2010年初结束,又刚刚过了65岁生日。
人们的问题是,下一步他会做什么来点缀他的讣告。
答案肯定包括慈善,他有行善的热情和数十亿美元财富。
但也有人推测,他可能走另一条职业道路:竞选总统。
在不久前和《财富》杂志的一次谈话中,布隆博格先是含糊其辞地说:“不要假定我不会生活在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白宫地址─译注)。
”接他又否定说:“这不太可能。
”即便如此,他也肯定考虑过竞选总统,要不然他不会这么说。
因此,我们不知道这位大人物的最终归宿为何。
不过,我们可以回到从前,看一看赚钱机器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LP)的成就,因为它经历过惨烈的竞争,创造了值得赞叹的商业模式。
彭博新闻社是一座丰碑,象征它的创办者的创造力和魄力。
这是一家私人企业,68%的股份为迈克所有为了把他与企业区别开来,我们通常管他叫迈克。
它是华尔街的巨人,横扫竞争对手,改变了金融信息的提供方式。
秘诀是:一心提供不断完善的产品,加上不懈关注客户服务。
这家公司还是迈克的本钱,带给他参选市长的财富,使他能独立承担竞选总统的资金(只要他决定参选),也为他创办大型慈善事业奠定了基础。
由于当了纽约市长,迈克•布隆博格不再正式担任管理职务,他曾表示不会回去但很少有人相信,他已不再参与策划公司的重大决策。
公司现在由一位非常忠诚和亲密的朋友负责─61岁的彼得•格劳尔Peter Grauer。
格劳尔从前是华尔街人士,20世纪80年代末偶遇迈克。
当时,他们都开车带小女儿去看马术表演。
迈克当选市长后不久,格劳尔成为公司的执行董事。
在格劳尔身边,有三位经验丰富的彭博社老员工:阿莱克修斯.“莱克斯”.芬威克(Alexius“Lex”Fenwick),48岁,头衔是首席执行官,但实际上是公司运营和销售主管;托马斯•塞康达(Thomas Secunda),52岁,曾帮助迈克创业,拥有公司股份,产品主管;马修•温克勒(Matthew Winkler(,51岁,管理公司庞大的新闻部门。
这四人并非商界名流,毫无知名度可言。
这完全没有关系,因为有数十万人知道彭博社的终端,一些人甚至为它痴迷。
世界各地共安装了25万台终端,每台的月收费通常是1,500美元。
在金融机构的大厅里,都有一片彭博终端的海洋,用于交易、研究、投资银行业、套汇等各种活动。
但它们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在律师的桌子上,在私人投资者的家里,在中央银行工作人员的办公室中……当然,在纽约市的市政厅里也有一台。
(甚至用黑莓手机也能进入终端。
)客户和内部人员经常把这种产品简称为“彭博”或“终端”。
为了方便,我们也这样称呼。
不过,从本质来说,这种产品与硬件几乎没有关系,它实际上是一种订阅服务,出售金融信息分析软件,帮助客户利用数据库、交易工具和新闻(包括电子新闻、纸质新闻、电视和广播)。
借助有彩色代码的彭博键盘,就可享受到这些服务。
键盘把你需要的信息弹到电脑屏幕上,电脑可以用你自己的,也可以用彭博提供的。
(你可以不用彭博键盘,自己设置电脑,也能享用服务。
)要了解彭博终端和它的分析工具所带来的信息,请看这几页的说明图。
还请注意后面几页的人物照片,照片上的人物是彭博社在曼哈顿区新总部的核心力量。
总部布局最大的特点是不分等级,没有个人办公室:各级员工在放满终端的办公桌边坐成一长排,周围摆放现代艺术品、奇花异草和22个养稀有品种的鱼缸,其余的是充满光亮与色彩的大块空间。
公司在国外的办公室同样很有风格。
首席执行官芬威克说,所有空间“都带有炫目的效果”。
公司的文化和它办公室的装修一样与众不同。
从这些图片可以看出,彭博新闻社很富。
不过,从它自己发布的零星财务数据看不到这一点。
迈克•布隆博格也没有透露什么信息,因为他拒绝《财富》的当面采访要求,仅在电话里谈了大约10分钟。
但他的公司不仅让高层经理接受长时间采访,还向《财富》提供了一系列以前从未公布过的营业收入数据。
这些数字呈现出节节攀升的态势,到了2006年,达到约47亿美元。
这可以使公司在《财富》美国500强中排名第475位,对于一家在25年前才创办的公司来说,这个成绩相当不错。
更重要的是,彭博新闻社的利润也异常惊人。
《财富》根据在公司内外的多次采访估计,公司2006年的营业利润(税前)大约为15亿美元,这意味公司的营业利润率在30%以上,稍逊于微软Microsoft的37%,但远远高于苹果(Apple),苹果的营业利润率一直低于15%。
彭博社在金融信息领域的竞争对手─包括道琼斯(Dow Jones)、路透集团(Reuters)、Thomson Corp.的Thomson Financial─的营业利润率都没有到过20%。
迈克•布隆博格很为博彭社感到骄傲,他有理由骄傲。
不过,他不久前考虑过卖掉它。
当然,这笔交易要涉及其他股东,包括与迈克共同创业的人和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美林一直在为彭博社提供资金,并拥有公司的20%股份(美林的财务报表完全没有提及这一重要事实)。
但是,拥有严密控制权的迈克在去年至少与数位潜在的买家做过小规模的商谈,其中包括几家私人股权投资基金。
这些公司现金滚滚,渴望收购这项资产。
然而,这项资产的主人在远足回来后却决定现在不卖了,而且没有给出进一步解释。
这条消息引起公司办公室里的阵阵欢呼。
人们认为,没有别的老板比得上迈克。
彭博社电视节目部的650名员工更是长舒了一口气,因为大家猜测,新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老板会马上砍掉高成本的电视业务,以削减开支。
而迈克•布隆博格则认为,电视对彭博的品牌有好处。
不管怎样,问迈克为什么想卖掉公司,仍是一个尖锐的问题。
1月份,《财富》杂志在与他的电话交谈中提到了这个问题:“你这样为公司感到骄傲,难道真的会把它卖给一家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吗?”他回答说:“不会。
”我们先来估算一下出售彭博社能带来什么。
假定营业利润确实是15亿美元,假定终端的销售量会不断增长(2006年增加了 2.6万台),那么它的售价可能达到200亿美元,而且这还是最低的估价,实际售价完全可能更高。
即便以200亿美元售出,迈克•布隆博格的股份的价值也达到了130亿美元,远远高于《福布斯》杂志(Forbes)在其富豪榜中对这位市长身家的估值。
[事实上,CNBC和纽约的一家报纸《太阳报》(Sun)早在去年秋天就指出,《福布斯》低估了迈克•布隆博格的财富,但没有产生任何反响。
]不好的情况是,这130亿美元现在还在公司。
如果他马上需要钱参加选举和搞慈善,这笔钱并不在他的手上。
所以,该怎么创造现金呢?可能的办法是借债。
也许他还没开始借债,但与公司关系密切的人说,他肯定会这样做。
衡量彭博社的另一种方法,是拿它与其公开交易的竞争对手的市值做比较─这里有几个惊人的数据。
Thomson Corp.以前是家报业连锁集团,后来成为医疗、金融等领域的信息提供商,市值为270亿美元。
从产品和营业收入来说,与彭博社最可比的是路透集团,其市值不过110亿美元。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的出版社道琼斯是多少呢?30亿美元!没想到吧。
彭博社超越道琼斯的故事,令人称奇。
1982年,彭博社进入行业时只是一个小角色,而道琼斯是金融信息领域无可争议的霸主。
它拥有《华尔街日报》、行情显示系统,也隐约认识到技术决定未来。
所在,在20世纪80年代末,道琼斯花16亿美元购买了领先的电子产品公司─Telerate。
但Telerate只是向客户提供金融信息,仅此而已。
彭博社的人说:“Telerate不会处理数据,”也不提供可以增强信息实用性的软件。
1998年,由于难忍Telerate的经营亏损和股东的愤怒,道琼斯把它卖给了布里奇信息系统公司(Bridge Information Systems),售价是 5.1亿美元,比当初的买入价少了10亿多。
去年,道琼斯的营业收入是19亿美元,彭博社高达47亿。
营业利润方面,道琼斯为 1.05亿美元,彭博社估计为15亿美元。
《华尔街日报》尽管近几年版面变窄,但依然是业界的高端产品。
但在商业史上,道琼斯跌下金融信息领域的王座与彭博社的兴起,肯定会被描绘成一次惊天大逆转。
路透集团与彭博社的战斗还在进行。
总部位于伦敦的路透集团是老牌新闻机构,曾在1850年采用信鸽发送新闻,为的是快过往来于布鲁塞尔与亚琛之间的火车。
150多年后,路透集团在商业上举步维艰,但在20世纪60年代,它迎来了一个关键时刻:它与美国的一家计算机公司组建了合资企业,向它的用户提供股票的统计数据。
它还借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1944年联合国在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所确立的外汇支付体系─译注)取消固定汇率制之利,一跃成为外汇交易最大的中介机构。
所以,在迈克•布隆博格开办他的公司之时,路透集团早就开始了技术转型。
但是,路透集团严重低估了这个新来的对手。
2003年,两位路透集团前记者布莱恩•穆尼(Brian Mooney(和巴里•辛普森(Barry Simpson)合著的《突发新闻:路透如何失去主宰地位?》(Breaking News:How the Wheels Came Off at Reuters)一书出版。
书里说,公司先是“没有注意,而后又阻挠应对挑战”。
在路透集团内部,人们大多认为迈克•布隆博格是个傲慢的交易员,缺乏经营公司的能力。
但路透集团自己的管理有时就很让人厌烦,它故意把最好的人才都积压在编辑部,不让他们进入高管层。
后来,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路透集团被怀疑窃取彭博社的商业机密,并受到联邦调查局的调查,此事让它极为窘迫。
该案最终撤诉。
它的最大影响也许是挫伤了路透集团与彭博社决一死战的激情。
911事件和随之而来的经济下滑,使两家公司都受到冲击。
路透集团的业务更是急转直下,在2002年2003年遭受惨重亏损。
目前,首席执行官是深受敬重的美国人汤姆•格罗塞尔(Tom Glocer),他仍在整顿公司,大幅简化产品线,剥离非核心业务。
此时,彭博社在大幅缩小双方在营业收入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