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二一、判断题1、“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概念。
()2、“成均”、“痒”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3、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4、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而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为地方官学。
()5、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授内容可以分成经馆和小学两类。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2、现代教育不仅要把个体当作必要的工具塑造,更重要的是要把个体当作目的本身来加以培养。
()13、自治教育体现了“自由与责任”、“自由与纪律”的统一。
()14、清末洋务派和维新派在教育目的上均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所讲的“中学”与“西学”含义基本相同。
()15、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表述,“五育”说在逻辑上比“三育”、“四育”说更趋合理。
()16、学生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条件。
()17、教师行为的真正适应是以对学生的适应和为学生所接纳开始的。
()18、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19、教师的专业成熟不是独立个体的成熟,而是置身于班集体的环境中。
()2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的因素是环境与学习。
()21、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活动课程强调学生从“做”中学,这里所讲的“做”就是“动手操作”的意思。
()22、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
()23、对于学龄前儿童或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开设活动课程是比较适合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思维能力的逐步成熟,他们就应当开始学习比较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知识了。
()24、学科课程是按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组织而成的课程,活动课程是按学科知识固有的内在逻辑与体系组织而成的课程。
()25、综合课程不可能表现为学科课程。
()26、“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含义是教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学生最终能独立地学习。
()27、学生结合教材采取的自学和家庭作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28、教师不在现场而学生学校进行的自习不是教学活动。
()2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它不应该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
()30、教学过程应该受到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所制约。
()31、在实施自觉纪律教育中,教师应尽量多采用奖励,而避免使用处罚的方式。
()32、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33、“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过程”的规律,它提示教育者在实施德育中应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来进行。
()3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复杂性和曲折性是由于受到学生各种思想品德的不稳定性与社会各种影响的复杂性决定的。
()35、强调教学是德育最基本、最经常、最主要的途径,但并不否定其他德育途径的重要性。
()36、学校管理的机构包括决策机构、咨询机构、执行机构和反馈机构。
()37、教研组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38、正确的集体舆论标志着班级成员在自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
()39、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是对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40、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诊断功能。
()二、单项选择题1、私塾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主要是()。
A、识字学习B、音乐学习C、绘画学习D、算术学习2、经馆的对象大多数是成年人,主要是()。
A、天文学习B、技术学习C、儒家经学学习D、“射”与“御”学习3、书院的官学化的倾向始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明朝D、清朝4、全国各地书院分别改为中小学堂是在()。
A、唐朝B、宋朝C、元朝、明朝D、清朝5、“六艺”中的“礼”为()教育内容。
A、艺术B、基础文化知识C、文字D、政治伦理6、交流与合作能力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哪个目标的具体内容()。
A、态度和价值观B、技能C、知识D、行动7、下列哪个哲学家认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A、柏拉图B、康德C、亚里士多德D、苏格拉底8、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
A、遗传B、家庭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环境9、青少年儿童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
A、五六岁之间B、七八岁之间C、三四岁之间D、十一二岁之间10、下列哪个时期是一个人的启蒙时期,个体开始主动地认识自己及周围世界()。
A、童年期B、婴儿期C、乳儿期D、幼儿期来_源:考试大11、以下关于“自治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它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B、它有助于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承担责任C、它是学生学会运用自由的根本手段D、自治教育是不需要纪律约束的教育12、关于我国古代教育的教育目的,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A、以道德教育为轴心B、强调“明人伦”、“明礼”C、主要反映在儒家教育思想之中D、重视个别教育和个性发展13、在中国近代学者中,最早专门论述设立教育目的重要性的是()。
A、严复B、龚自珍C、张之洞D、梁启超14、借鉴英国学者斯宾塞的教育思想首先倡导对学生进行体育、智育与德育的我国学者是()。
A、梁启超B、严复C、魏源D、康有为15、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教育目的思想表述是()。
A、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相关表述B、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相关表述C、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相关表述D、1993年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相关表述16、教师的专业成熟最终反映在()。
A、班集体的培养B、对教育工作的认同程度C、对教育工作理解认识处于稳定状态D、对完成所担任工作的努力17、建构发生认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华生B、皮亚杰C、布鲁纳D、班杜拉18、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识发展()。
A、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B、能够进行逻辑推理C、语言和运算都表现出自我中心和不可逆性D、能够根据经验进行预见和假设19、研究表明,大致30%的学期儿童和小学生的认知方式属于()。
A、沉思型B、辐合型C、发散型D、冲动型20、下列哪项权利是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基本保障()。
A、参加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B、获得公正评价权C、获得学金权D、获得申诉或诉讼权21、关于儿童的心理经验与学科中所包含的逻辑经验的关系,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逻辑的经验是由心理的经验发展而来的B、二者是一个动手与动脑的关系C、同一生长过程的起点与终点D、逻辑的经验是运用抽象与概括的手段,将心理的经验加以系统化、条理化的结果22、下面所列举的各种课程类型中不属于综合课程的是()。
A、将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融合而成的“生物学”课程B、环境教育课程C、活动课程D、中学数学课程23、在教育史上,首次明确提出“隐性课程”,这一学术概念的是()。
A、(美)杜威B、(美)克伯屈C、(美)杰克逊D、(美)阿普尔24、下列描述与隐性课程无关的是()。
A、美国学者杜威所讲的“附带学习”B、班级生活中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结构对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影响C、课程知识负载着意识形态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以隐含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与态度D、学生在家庭或社会生活中,有意无意之中获得的知识与经验25、提出课程编制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美)杜威B、(美)布鲁纳C、(英)L•斯腾豪斯D、(美)R•泰勒26、“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衡量教师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这是()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C、知情意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27、“经验的获得与智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是()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C、知情意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28、“教学过程是学生智力发展与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的过程”,这是()教学规律提示我们的。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C、知情意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2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是中心环节。
A、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B、引导学生领会知识C、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D、检查和巩固知识30、挖掘教材的教育性实施教学是由()原则决定的。
A、理论联系实际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C、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D、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来_源:考试大_教31、对学生实施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主要属于()的内容。
A、爱国主义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理想教育D、民主与法制教育32、“教师吸收学生参与制定纪律条文,使学生负有责任感”,这是实施()的要求。
A、自觉纪律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理想教育D、道德教育33、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和德育内容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34、“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反映了德育的()规律。
A、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B、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C、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D、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35、“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
A、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B、知比行重要C、行比知重要D、知与行是可以分割开的36、关于操作测验,以下描述不恰当的是()。
A、它是一种非文字测验B、它主要通过观察被试实际的操作行为表现来进行评价C、这种评价主要用来检测被试将知识、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D、操作测验只适用于动作技能的评价37、我国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的是()。
A、校长负责制B、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C、党支部负责制D、民主集中制38、以下各种类型的评价形式中,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
A、新课程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的摸底测验B、课堂提问C、课程结业考试D、升学考试39、以下关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比较中,不恰当的是()。
A、形成性评价是多次性的,终结性评价则是一次性的B、形成性评价往往与教学过程合而为一,终结性评价则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C、形成性评价往往是非正式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往往是正式的评价D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之中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是在教学过程结束时进行的评价40、以下关于纸笔测验中主观式题目的描述不恰当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