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watch/5965517 234442493994.html?page=videoMulti Need 前40秒
四、规则游戏的指导要点
规则的年龄适宜性问题 要不要教给幼儿游戏的策略 教师不是幼儿游戏的裁判
相信幼儿能够通过自己的协商制定规则并维护规则 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处理问题
2.以对游戏动作的归类为依据的分类 凯米和狄佛瑞斯对发生在规则游戏中的动
作进行了归类,并以此为根据把规则游戏 分为八类:
瞄准游戏、赛跑游戏、 追逐游戏、躲藏游戏、 猜测游戏、口令游戏、 纸牌游戏、盘面游戏。
3. 以对游戏动作的性质分析为依据的分类
(1)竞技性游戏:以身体技能为主要竞争手 段的游戏,如踢毽子、跳绳、跳房子、抽陀 螺、抖空竹、击球、抓子、放风筝等等。
5.降低游戏的竞争性:①把重点放在游戏的 过程而不是“赢”上。②不要为“赢者”提 供奖品或奖赏。③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到“ 赢者”所用的有效的策略上,引导幼儿学习 伙伴的策略,意识到他人的想法和观点。
6.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
①3-5岁的幼儿喜欢非竞争性的猜谜游戏、运用数目、 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元素的简单的拼图或匹配 游戏、运用再认技能的游戏、棋牌游戏、简单的追跑 等大肌肉活动。指导的要点应放在提醒幼儿如何玩和 注意游戏的技能上。
夹沙包的游戏
套环游戏
保龄球
冰壶球
三、不同类型规则游戏的发展价值
2.赛跑游戏
(1)数学学习的机会:赛跑为幼儿提供了极佳的学 习序数“第一、第二、第三……”和比较“最快、比 较快”等概念的自然的机会。
“抢椅子”的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习“一一对应”和分类的方 法,如“抢到椅子的”和“没有抢到椅子的”。
第三节 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规则游戏的概念
规则游戏一词译自西文games或games with rules,是指至少有两人参与的、按 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活动。
二、规则游戏的分类
1.以对游戏者之间关系的分析为依据的分类 以对游戏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为依据,可以把规则游戏
分为互补性规则游戏和平行性规则游戏。
(3)“个体”对“全体”的竞争性游戏: 例如“老狼老狼几点啦”在这种游戏中,通 常有一个“中心人物”。这个中心人物与其 他所有游戏者的关系是对抗的,也是互补的 。“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一个“牺 牲者”来作为自己的替代者,从而使自己回 归群体。由于这个“中心人物”通常在游戏 中所扮演的角色比较积极,所以往往对幼儿 的吸引力更大。
5.猜测游戏
猜测游戏的特点是利用有限的线索去猜测是 “谁”或是“什么东西”。
三、不同类型规则游戏的发展价值
6.口令游戏
口令游戏是指跟着口令做适当的动作。一种 口令游戏是要求游戏者跟着口令迅速做出正 确的动作,另一种口令游戏是带诡计的口令 游戏,它要求游戏者跟着口令做出与口令相 反的动作。口令游戏可以锻炼幼儿思维和反 应的敏捷性,同时也有益于幼儿去“自我中 心”。
三、不同类型规则游戏的发展价值
4.躲藏游戏 躲藏游戏有助于幼儿思维的去“自我中心”。
因为要把自己或物品藏好,必须从他人的角 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 题。躲藏游戏也可以帮助幼儿发展空间概念, 例如这个地方是否足够大,可以让他藏进去, 或者可以藏几个人在里面。
三、不同类型规则游戏的发展价值
②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不要常常让幼儿停下游戏 以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动作。
③在参与游戏的幼儿年龄和游戏技能的发展水平 不同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游戏的“碰运气”因素 以使每个幼儿都有“赢”的机会。
4.保持规则的灵活性:①游戏的工作应当由 简单到复杂,逐步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 增加游戏规则的难度;②如果幼儿要求、而 且他们也都同意改变规则时应当允许幼儿改 变规则。
在平行性的规则游戏中,所有的游戏者都做 同一件事,如赛跑。游戏。
在互补性的规则游戏中,游戏双方做不同的 事,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赢得游戏对 于游戏双方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动作要求 。如在“追逐游戏”中,“追”和“捉”是 不同但互补的动作,游戏双方所运用的策略 不同。
②5岁以上的幼儿则能够预测对方的策略,重视游戏 的规则,往往会花很多时间在游戏规则的制定上。他 们会就游戏规则进行协商、谈判,并且改变游戏规则 以增加游戏的新颖性和挑战性。对于幼儿“游戏”规 则的行为,成人不要轻易地加以干预。
7.幼儿参与游戏必须基于自愿原则,允许个 别幼儿在集体游戏的时间独自游戏。
3.追逐游戏 追逐游戏是角色互补的游戏。如果在游戏者
中有一方不想或不做他应该做的或被期望做 的事情,例如该跑和躲的人不跑也不躲,游 戏就无法继续下去或开展不起来。 追逐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 追逐游戏也为幼儿学习空间推理提供机会。 例如在追逐的过程中,游戏双方都可能需要 考虑哪一条路线是回到“安全区”的最短的 路线。
1)以个体为单位的竞争性游戏:例如“争 上游”的扑克牌游戏。在这种游戏中,只有 一个“赢者”,所有参与游戏的人相互之间 都构成“对手”的关系。
2)以小组为单位的竞争性游戏:例如“拔 河”比赛。在这种游戏中,游戏者结成小组 比赛。“小组”是游戏的“单位”。游戏者 形成组内合作、组间对抗的关系。
(2)智力游戏:以思维和心智策略为主要竞 争手段的游戏,如七巧板、益智图等。
4.以对规则游戏的竞争性分析为依据的分 类
以对规则游戏的竞争性分析为依据的分类, 可以把规则游戏分为不同类型的竞争性游 戏。
(1)以个体为单位的竞争性游戏 (2)以小组为单位的竞争性游戏 (3)“个体”对“全体”的竞争性游戏
1. 尽可能选择可以让大多数幼儿能够参与而不 是旁观、等待的游戏。
2. 游戏如果需要分组的话,最好采用随机分组 的方式帮助幼儿分组而不要让幼儿因性别、能力、 性格等而体验来自同伴的“忽视”或“拒绝”的 压力。
3. 让幼儿体验到游戏成功的快感而不是挫折:
①所选择的规则游戏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 展水平。
三、规则游戏的发展特点
(一)早期亲子游戏的特点和意义 代代相传的民间游戏是早期的亲子游戏的主
要形式 早期亲子游戏的动作的结构
单一动作的游戏 无序多重动作的游戏 有序无逻辑的游戏 有序有逻辑的游戏
(二)伙伴亲子游戏的发展阶段
规则实践行为的发展
以动作为中心的玩物阶段(3岁) 以自我为中心的游戏阶段(3-5岁) 初步的合作阶段(5-7、8岁) 规则协调阶段(11、12岁)
三、不同类型规则游戏的发展价值
1.瞄准游戏 瞄准游戏是指游戏者拿东西瞄准目标然后击
打或投掷。在这种游戏中,游戏者有机会练 习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练习瞄准,把物体投 向目标。因此这种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空间 概念,当幼儿尝试把物体投向某一点时,虽 然也涉及到感知-运动的协调问题,但是游戏 者也必须建构关于空间的关系问题。
(2)动作的协调和对动作与动作结果之间 关系的思考:一些赛跑游戏通过添加一些新 的动作来增加动作的难度和游戏的趣味性。
(3)社会性的合作与协调:在“两人三足 跑”的游戏中,幼儿必须使自己的动作与伴 的动作协调。这样的游戏活动有助于幼儿思 维的“去自我中心”。
三、不同类型规则游戏的发展价值
如何看待游戏中的竞争性
游戏中的竞争不同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竞争,也不同于幼儿 在实际生活中的竞争
并不是所有的规则都意味着竞争 对幼儿来说,意识到竞争或“输赢”本身也是认知和社会性
发展上的进步。 锻炼孩子的承受挫折能力 在规则游戏中,成人对规则的态度很重要。 不要一味用物质奖励或者其他方法强化竞争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