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 1-专题一化学用语(新)(1) 附答案解析

2020高考 1-专题一化学用语(新)(1) 附答案解析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化学用语和化学与STSE知识网络【p9】专题探究【p9】一、命题趋势本专题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再现能力为主,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都有体现。

由于本专题能够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所以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特别注意结合社会热点和传统文化的考查方式。

二、考情分析三、备考建议1.高考试题中常用选择题来考查学生对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和核素、无机反应和有机反应的分类、化合价、原子结构等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学生要加强对化学基础概念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

2.无论是基础型试题还是能力型试题,这些试题大多会要求学生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结构简式等基本化学用语来表述答案。

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的答案中化学用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熟练掌握化学用语、理解这类化学用语的含义非常重要。

3.要熟练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等重要基本概念并理解透彻,无论是化学概念辨析题还是化学计算题中都必须要用到这些重要概念。

4.关注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信息技术等的关系,了解“绿色化学”、古文中的化学知识等,此类知识点的考查一般在高考选择题第7题中呈现。

探究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一、知识归纳1.物质分类的“4个标准”和“4个误区”(1)“4个标准”(标准不同,分类不同)①混合物与纯净物——是否由同种物质(或分子)组成。

②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两性氧化物——是否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③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否导电的化合物。

④溶液、浊液与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2)“4个误区”①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的单质混合而成,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而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

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最简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一物质。

如C4H10的结构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二者组成混合物;C2H2与C6H6的最简式相同,但前者为乙炔,后者为苯。

②误认为胶体粒子都带电。

某些分子组成的胶体,如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的胶粒不带电。

③误认为溶液呈酸性的物质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物质一定是碱。

如:a.NaHSO4、CuSO4、NH4Cl的溶液呈酸性,但这些物质均属于盐。

b.Na2CO3、NaHCO3的溶液呈碱性,但这些物质均属于盐。

④误认为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分别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相对应。

a.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1)同位素原子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因为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

(2)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氯化钠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过程中,能量一定发生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水的蒸发、氨气的液化等。

(4)金属导电、吸附、胶体聚沉等属于物理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煤的气化和液化等属于化学变化。

二、典题导法例1下列正确的叙述有( )①CO2、S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②Ca(HCO3)2、Fe(OH)3、FeCl2均可由化合反应制得③碘晶体分散到酒精中、淀粉溶于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分别为:溶液、胶体④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⑤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泳、电镀、电化学腐蚀⑥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能透过滤纸,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⑦按照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CuSO4·5H2O、盐酸、苛性钾、次氯酸、氨气⑧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A.3个 B.4个 C.5个 D.6个探究二化学用语一、知识归纳1.常见的化学用语(1)元素的描述:元素名称、符号、化合价。

(2)原子的描述:原子符号、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3)离子的描述:离子符号、电子式、离子结构示意图。

(4)分子的描述: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5)方程式的描述: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2.物质的表示方法——化学式的使用(1)最简式最简式即实验式,只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能表示物质的结构,最简式中涉及的原子个数互为质数,如乙烷的最简式为_。

(2)分子式分子式表示物质分子组成,分子式中各原子数可以不互为质数,如H2O2。

(3)结构简式结构简式是指省略部分碳氢键和碳碳单键的有机物表示方法,但一定要突出官能团,如乙烯的结构简式不能写成CH2CH2,而应该写成__ __。

(4)结构式结构式表示物质内部结构中原子的排列和结合情况,要求每一条共价键都要用__ __标出。

(5)电子式如··N ⋮⋮N ··、Na + [×·O ······O ····×·]2-Na +等。

(6)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如Cl: ,K +:,S 2-:等。

3.常考易错的化学名词(1)萃取、分液、渗析、溶解、熔融、熔点;(2)气体逸出、溶液溢出、用玻璃棒蘸取、振荡试管; (3)酯化反应、焰色反应;(4)氨气、铵盐、乙酸乙酯、油脂、硫氰化钾; (5)研钵、坩埚、褪色。

【注意事项】 化学用语使用“五注意”(1)电子式:离子(或根)带电荷,基团不显电性。

(2)书写化合物的电子式时要切实注意: ①明确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②切勿漏掉未成键电子对; ③理清原子的排列顺序。

(3)书写结构简式需保留官能团,如CH 2===CH 2不能写成CH 2CH 2,还要注意有机物中原子的连接情况。

(4)各“式”切勿张冠李戴:是名称还是化学式,是分子式还是实验式,是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是原子结构示意图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是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等。

(5)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化学计量数要最简,注明反应条件并注意“↑”“↓”“”“===”“―→”符号的使用。

二、典题导法例2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 )A .-CH 3的电子式为B .三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C .光气COCl 2的结构式:D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探究三 化学与STSE一、知识归纳1.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及能源问题 (1)生产、生活中的安全与健康问题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食品添加剂、有关化学与健康方面的材料等。

(2)新材料与新能源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新型燃料电池;高能绿色电池;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新进展;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

(3)环境保护新进展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废旧电池对水源和土壤的污染、绿色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导向作用等。

绿色化学的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④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4)新成果诺贝尔化学奖、科技发展的前沿。

2.化学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1)经典典籍中的化学成就。

(2)考查我国古代化学成就及相关化学史。

(3)根据古代典籍中的材料,考查有关物质的名称、成分、基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典题导法例3.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D.向豆浆中加入盐卤(主要成分为MgCl2)可制作豆腐,利用了胶体聚沉的性质【解题指导】STSE型试题解题“四步曲”第一步:读题对于新材料、新信息题,读题尤其重要。

要做到逐字逐句读,挖掘关键字,排除无效信息,找到对解题有价值的信息,并作标记。

对于新物质或常见物质的新性质,找出其不同点。

第二步:联题(1)结合题目中的问题或选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板块。

(2)联系中学化学知识体系中的“知识板块”和“化学性质”,找准提取信息(知识、性质、用途)的方向。

第三步:析题(1)思维从新情境回归教材,回归平时学习中。

(2)回顾解同类题易犯的错误、易漏知识等。

第四步:解题(1)解题时要抓住题目要求和关键词,如“不正确”与“正确”“一定”与“可能”等易看错内容。

(2)熟记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重要性质及典型化工流程的基本原理。

【方法小结】STSE试题解题关键(1)这类题目往往综合性较强,考查的知识点较多。

起点高,落点低,解答时不要被这个“新”所迷惑,只要认真审题,把握关键,吃透信息,就可迎刃而解。

(2)平时注意关心社会时事中的化学问题,善于积累这方面的资料,是解决该类题目的关键。

培养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注意化学与环境保护的联系、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化学与新能源的联系、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的联系、化学与新科技的联系。

通过各种媒体关注社会生活,拓展知识面。

真题赏析【p12】(2019·北京卷) 2.(6分)下列示意图与化学用语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水合离子用相应离子符号表示)()考点限时训练【p105】A卷,1、《本草述钩元》中的“石碱”条目下记载“采蒿蓼之属,开窖浸水,漉起,晒干烧灰。

以原水淋汁,每百斤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如石,连汁货之四方,浣衣发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碱”的有效成分为碳酸盐B.记载中包括石碱的制法与用途C.制取过程中包括浸取、过滤、煅烧、蒸发结晶操作D.“浣衣发面”都与石碱的碱性有关2.关于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胶体的聚沉是化学变化B.含有0.01molFeCl3溶液制成的胶体中,胶体粒子的数目约为6.02×1021个C.胶体的介稳性与胶体带有电荷有关D.NaCl晶体既可制成溶液又可制成胶体3.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或变化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食醋、淀粉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③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Na2O、Na2O2为碱性氧化物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⑤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⑥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⑦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产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⑧煤的气化、液化、干馏都是化学变化A.④⑤⑧B.②③⑤C.①④⑥⑦D.③④⑦⑧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氢氧根的电子式:HB.离子结构示意图既可以表示35Cl-,也可以表示37Cl-C.NH5的结构与NH4Cl相似,NH5的结构式:D.丙烯的结构简式:C3H65.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B.石油分馏,丁烷裂解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D.向品红溶液中通入SO2;向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6.南京理工大学团队合成了能在室温下稳定存在的五氮阴离子盐[(N5)6(H3O)3(NH4)4Cl],已知五氮阴离子(N5-)是制备全氮类物质(N5+N5-)的重要中间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