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能耗绿色建筑分析

低能耗绿色建筑分析

漫谈低能耗的绿色建筑研究分析摘要:本文探讨了,在生态危机及环境恶化的压力下,低耗能的绿色建筑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通过对绿色建筑概念的界定和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绿色建筑发展历程及评价体系的畅述与分析,针对我国绿色建筑目前所遇到的技术支撑力度不够、相关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实际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区域绿色建筑节能数据库系统和加快绿色建筑立法等尝试性建议,希望能为中国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低能耗;能源;标准体系;可持续发展目前据统计,我国400多亿平方米的城乡建筑中,有98%为高耗能建筑,新建的建筑群中,有95%为高耗能建筑。

人们在享受现代建筑文明和城市文明带来的快乐和满足的同时,也逐步意识到建筑给人类与自然所造成破坏的严重性。

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对于我国来讲就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实现现代建筑能重新回归自然、亲和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专家和学者们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

并且以低能耗为主导的绿色建筑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随着各种建筑节能技术的完善以及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推广,低能耗的绿色建筑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一、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与作用从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在里约热内卢召开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来,人们对环境、能源消耗和人类居住环境等问题的思考就未曾停止过。

世界各国都提出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并建立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

作者认为,绿色建筑就是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安全、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空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绿色建筑在生命周期内的利用率。

绿色建筑从概念上讲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建筑,也可称为生态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以节约能源和充分利用资源为目标,为人们提供健康和舒适的工作空间与生活环境,通过低能耗的技术策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

生态建筑旨在从生态学的角度,将建筑作为生态链中的一环来设计,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可持续环保建筑显示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要满足人们当前的需求,又要满足人们长远发展的需求。

二、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及技术评价标准体系(1)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美籍意大利建筑师索勒瑞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之后,美国风景建筑师麦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提出了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应协调发展的概念,并阐述了建造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法,它标志着生态建筑理论的正式确立。

20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绿色建筑的初步探索,建筑电讯派开始对建筑的大胆思考和对自维持住宅的研究,似乎向全球宣告:包豪斯建筑学派后的建筑革命要来临了[2]。

与此同时,剑桥大学以佛雷策和派克等人为代表的团队开展了对自维持住宅的研究。

所谓自维持住宅就是“除了接受邻近自然环境的输入以外的完全独立维持住宅”。

它不需要城市的煤气、供排水和电力等市政管道的支持,只是靠自然能源以及自身消化来维持[2]。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佛雷策等人探讨了建筑材料的热性能、暖通设备的能耗效率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等。

虽然研究工作做了不少细致的技术尝试,但真正建造和正常使用自维持住宅应该是在近10年内才出现的。

20世纪70年代,在石油危机背景下,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注重建筑节能的研究,如太阳能、地热、风能和节能围护结构等新技术应运而生。

20世纪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并在英、德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但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产生的室内环境问题逐渐显现。

20世纪90年代之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开始步入正轨。

1991年,威尔提出了综合考虑能源、气候、材料、住户和区域环境的整体设计观之后,洛温斯又提出“绿色建筑不仅仅关注的是物质上的创造,而且还包括经济、文化交流和精神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由此可见,绿色建筑已从理论探讨阶段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阶段转化。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

目前,世界各国都结合自己的区域、能源和技术手段等客观因素,分别制定了符合自己国家战略的建筑评价标准体系,也有一些国家直接引用他国的评价标准体系,如美国的能源与环境先导的绿色评估体系(leadership inen2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leed)评价标准,已经被7个国家引用。

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有英国的建筑研究组织环境评价法(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aseessment method,breeam)、美国的leed和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2000(green building challenge2000,gbc2000)体系等[3]。

breeam是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由英国建筑研究所于1990年制定。

breeam的目标是减少建筑物的环境影响,该评价法涵盖了建筑主体能源和场地生态价值等内容。

breeam关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了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多个方面。

这种非官方评估的要求高于建筑规范的要求,有效地降低了建筑的环境影响。

如今,在英国及全世界范围内,breeam已经得到了各界的认同和支持。

leed的评分标准将环境和建筑各个指标进行量化,目的是采用定量的方法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

它是一个广泛适用的建筑环境性能评估体系,被人们认为是建筑环境性能方面最好的评价方法之一。

三、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绿色建筑技术支撑力度不够。

虽然我国在绿色建筑和建筑环境保护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我国经济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很难或者根本无法深入开展绿色建筑事业。

只有极少数发达地区开展了绿色建筑方面的技术评价以及制定了相关管理政策,不少地方尚未将建筑节能与发展绿色建筑工作放到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由于各个建筑实施主体以至广大人民群众均缺乏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因而难以保证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渗透力和普及力度。

(2)相关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刚刚起步,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和法律在地方由于种种原因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去积极地引导。

我国建设部颁发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作为一个部门的管理规章,在各地方缺乏相应配套的政策和相关的地方法规配合,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于非绿色建筑实施的惩罚力度也远远不够,只是流于形式,致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广工作长期落后,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社会的一个薄弱的环节。

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对我国的建筑用地和建筑市场及管理等做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但对于绿色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却限定得不够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虽然规定了房地产开发必须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和配套建设。

然而,这些规定都相对抽象,属于宏观控制范围内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6)新型建筑节能技术本身还相对落后。

绿色建筑最为关键的步骤就是技术创新,而吸收外国技术也只是辅助,其中最为紧迫的还是需要我国自主的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主要包括建筑设备技术、建筑规划技术、建筑材料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和建筑评估测量技术等方面创新。

目前,我国还是以煤为主要燃料,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和太阳能、地热、风能、核能、氢能等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利用率还很低。

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二至三倍,对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尽管建筑节能措施层出不穷,但现实中出于对成本投入和短期经济利益的追求,低能耗为主导的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应用并不理想,如何将这种可持续的生态节能建筑很好地实施并被广泛接受是人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大支持系统来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见图1)。

(1)要加大绿色建筑宣传的力度,为长远发展做思想准备。

通过加大对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普及绿色建筑方面的知识,使得绿色建筑意识贯穿在人们的经济生产活动之中,为建立节约型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一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宣传作用,发挥理论宣传带头作用,以企业党支部为基础,深入学习绿色建筑理论;二是地方政府可以运用展览、交流会、研讨会和技术交流会等形式在全国各地进行绿色建筑的普及和交流活动;三是要发挥社区作为社会群体基本单位的作用,在社区中积极向社区成员宣传绿色建筑知识,使得绿色建筑的观念深入人心。

(2)要加强建筑节能的统计计量工作,建立区域绿色建筑节能数据库系统。

缺乏量化的统计数据,往往成为绿色建筑评估的难点,也是各地区建筑技术交流和政府管理的瓶颈。

因此,建筑企业自身应该建立独立的数据库监测系统,对自身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建筑过程和建筑成果有一个全面的记录,透明作业。

此外,按照经济区域,各级行政管理部门针对本地区的绿色建筑的实施情况构建行政监管数据库系统,并进行科学管理。

建立区域数据库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统一管理、明确职责、责任到位。

因此,国家应该根据各地数据库系统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实施统一部署、统一管理。

(3)确立建筑行业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管理。

绿色建筑事业的践行者是各个建筑企业,他们是建筑市场的细胞,是现代绿色建筑事业的参与者和建立者。

因此,从微观管理的角度,基于宏观的政策激励机制下,最为重要的是各个建筑企业承担起实施低能耗节能绿色建筑的责任。

对于企业本身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将节能和低能耗与企业的绩效和利润挂钩,达到对于企业自身来说是节约成本,对于社会环境来说是节能环保的双赢效果。

笔者认为,重新打造现代建筑企业势在必行,主要抓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

第一,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一体化设计模式。

一体化设计就是在现有的成本约束条件下进行绿色设计,要求与项目有关的各类人员,包括建筑师、土木工程师、暖通工程师和电气工程师,甚至包括承包商和物业管理人员从一开始就介入设计过程[6]。

从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再到建筑产品的质量都要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

具体可以引入精益生产方式、六西格玛管理等现代管理手段加以控制。

第二,将企业财务制度与节能全过程相结合,绿色节能的具体流程应在财务账目上表现出来,进行全面的成本控制、降低能耗,从而降低成本,给企业的节能形成最终的内在动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