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金属材料

第六章 金属材料


12
• 渗碳体(cementite,符号C表示)
– – – – 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Fe3C,一般含碳6.67% 复杂的正交晶格 熔点1227℃。 极高硬度(BHN600以上)的脆性化合物,塑性、 韧性几乎为零。
13
• 珠光体(pearlite,符号P表示)
– 奥氏体冷却时,在727℃发生共析转变的产物 – 碳质量分数平均为Wc=0.77% – 显微组织为由铁素体片与渗碳体片交替排列的片状 组织
钢的组织状态对其抗热性也有影响,奥氏体组 织的钢比铁素体组织的钢耐热性高。Ni、Mn、N的 加入能扩大和稳定奥氏体面心立方结构
26
奥氏体和马氏体
奥氏体和马氏体的结构
27
工艺技术 定向凝固
叶片旋转时,所受的拉力和热应力,平行 于叶片纵轴,定向凝固工艺形成沿纵轴方向的 柱状晶粒,消除垂直于应力方向的晶界,从而 可以使得热疲劳寿命提高10倍以上。
9
• 马氏体(Martensite,符号M表示)
–碳在-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为体心四方结构(BCT),中高碳 钢中加速冷却通常能够获得这种组织 – 普遍具有较高强度和硬度
高碳马氏体
低碳马氏体
10
奥氏体和马氏体
奥氏体和马氏体的结构
11
• 铁素体(Ferrite,符号F表示) – 碳溶解于α-Fe的体心立方晶格中形成的间隙 固溶体 – 碳原子含量很少(仅0.02%) – 强度和硬度低,塑性和韧性好。
• 原子中未成对的价电子数很多——强化学键; • 原子半径较小——晶格结点上粒子间的距离短, 相互作用力大。
Metals with high melting point
耐热合金
Ⅴ-Ⅶ副族元素 和第Ⅷ族元素形成的合金
22
Periodic table
23
6.2.2 超耐热合金的分类
• 铁基超耐热合金
呈现一种异常的延伸现象。
33
34
产生超塑性的条件
• 产生超细化晶粒; • 适宜的温度和应变速率。
4.3.1 超塑性现象
晶粒的超细化、等轴化以及稳定化 可通过合金化,控制凝固过程、 热处理、形变热处理、粉末冶金、 机械加工等方法来实现。
35
6.4.2 超塑性合金类别
• 结构类别:
– 细晶超塑性 – 相变超塑性
52
形状记忆合金作紧固件、连接件的优势: ① 夹紧力大,接触密封可靠.避免了由于焊 接而产生的冶金缺陷; ② 适于不易焊接的接头;
Advantages
③ 金属与塑料等不同材料可以通过这种连接 件连成一体; ④ 安装时不需要熟练的技术。
53
(3)在医疗方面的应用
19
6.2 超耐热合金
6.2.1 超耐热合金定义 • 能在700~1200℃高温下仍能长时间保 持所需力学性能,具抗氧化、抗腐蚀能 力,且能满意工作的金属材料通称超耐 热合金。 • 对高温材料的要求
– 在高温下有优良的抗腐蚀性 – 在高温下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20
1——压气机叶片 2——燃烧室 3——涡轮盘 4——涡轮叶片
J
37
超塑成型
38
2. 固相粘结能力的应用
–晶粒的超细化,即晶界体积比的增加使得 低压下的固相结合易于进行。 –超塑性合金与另一金属压合时,其微细晶 粒可以顺利地填充满微小凸起的空间,使两 种材料间的粘结能力大大提高。 –利用这一点可轧合多层材料、包复材料和 制造各种复合材料,获得多种优良性能的材 料。这些性能包括结构强度和刚度、减振能 力、共振点移动、韧脆转变温度、耐蚀及耐 热性等。
– 基于奥氏体不锈钢 – 中温(600~800℃)条件下使用
• 镍基超耐热合金
– 镍含量一般>50% – 在650~1000℃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 好的抗氧化、抗燃气腐蚀能力
• 钴基超耐热合金
– 含钴量40~65%的奥氏体高温合金 – 在730~1100℃下 ,具有一定的高温 强度、 良好的抗热腐蚀和抗氧化能力。
J
39
3. 减振能力的应用
– 合金在超塑性温度下具有使振动迅速衰减 的性质,因此可将超塑性合金直接制成零 件以满足不同温度下的减振需要。
4. 其他
–利用动态超塑性可将铸铁等难加工的材料 进行弯曲变形; –对于铸铁等焊接后易开裂的材料,在焊后于 超塑性温度保温,可消除内应力,防止开裂; –高温苛刻条件下使用的机械、结构件的设计、 生产及材料的研制。
(2)
粉末冶金
采用粒度数十至数百微米的合金粉末,经过 压制、烧结、成型工序制成零件,可以消除偏析 现象,组织成分均匀并可以大大节省材料
28
6.3 超低温合金
6.3.1 超低温对材料的特殊要求
低温
常温以下直至绝对零度的较大温度范围 天然气:-163℃ 液 氮:-195.8℃ 液 氢:-253℃ 液 氦:-269℃
• Ti-Ni系合金 • 铜系合金 • 铁系合金
特点
– 弯曲量大,塑性高 – 在记忆温度以上恢复以前形状
48
4.4.3 SMA materials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及其转变温度
49
6.5.4 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
(1)在军事和航天工业方面的应用
月面天线略图
50
51
(2)在工程方面的应用
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口
航空燃起轮机中使用的高温合金示意图
Example
主要部件占发动机重量70%由超耐热合金构成 燃烧室、涡轮盘和涡轮叶片用耐高温的Ni-Co 基合金制造 高压氧涡轮泵和高压氢涡轮泵上的叶片,都是 高Cr-Co-W基耐高温合金,通过定向凝固精密 铸造制成
21
高熔点金属
第Ⅴ副族、第Ⅵ副族、第Ⅶ副族
– 材科加热恢复原形状后,再改变温度,物体不再改变 形状。
2. 可逆记忆(双程):
– 物体不但能记忆高温的形状,而且能记忆低温的形状, 当温度在高低温之间反复变化时,物体的形状也自动 反应在两种形状间变化。
3. 全方位记忆(全程):
– 除具有可逆记忆特点外,当温度比较低时,物体的形 状向与高温形状相反的方向变化。 – 一般加热时的回复力比冷却时回复力大很多。
• 合金种类:
– 锌基合金:巨大的无颈缩延伸率;低蠕变强度, 冲压加工性能差 – 铝基合金:综合力学性能较差,室温脆性大 – 镍基合金 – 超塑性钢: – 钛基合金
36
6.4.3 超塑性合金的应用
1. 高变形能力的应用
–真空成型或气压成型 –可以在密封模具内挤压或锻造,可以得到相 当高的加工精度,并能大幅度降低加工压力、 减少加工工序 –尤其适于极薄板和极薄管的制造,也非常适 用于加工具有极微小凹凸表面的制品。 –缺点是加工速度慢,效率低
Chapter 6 Metallic Materials
金属材料
1
本章内容
6.1 6.2 6.3 6.4 6.5 6.6 6.7 金属材料结构与性能 超耐热合金 超低温合金 超塑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 贮氢合金 非晶态金属材料
2
学习目的
• 结合前面所学内容,理解金属材料结构与性能 特点; • 了解各种新型金属材料的特殊性能和结构以及 其用途。
24
6.2.3 提高超耐热合金性能的途径
改变合金的组织结构
采用特种工艺技术
25
合金结构
在钢中加入对氧的亲和力比铁强的Cr、Si、Al 等,可以优先形成稳定、致密的Cr2O3、Al2O3或 SiO2等氧化物保护膜,成为提高耐热钢高温抗腐蚀 的主要措施。
(1)
为了增强金属材料的耐高温蠕变性能,可以加 入一些旨在提高其再结晶温度的合金元素,例如高 熔点的合金元素W、Mo、V等。
4
6.1 金属材料结构与性能
6.1.1 金属晶体结构 • 金属键特性 • 紧密堆积结构 • 金属材料形态——多晶 结合第二章内容
T12号钢退火金相形态
5
6.1.2 合金基本结构与性能
• 混合物合金(mixture alloy)
– 细微晶粒相互间混合 – 具有低共熔点
• 固溶体合金(solid solution alloy) • 金属间化合物合金(intermetallic compound alloy)
18
6.1.4 金属材料热处理
分类 整体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 特点 常用方法 是 对 工 件 整 体 进 退火、正火、 淬火+回火、 行穿透加热 调质等 是 仅 对 工 件 的 表 表面淬火和回火 (如感应 面 进 行 的 热 处 理 加热淬火)、气相沉积等 工艺
化学热处理
是 改 变 工 件 表 层 渗碳、渗氮、碳氮共渗、 的 化 学 成 分 、 组 氮碳共渗 、渗金属 、多元 织和性能 共渗等
29
沸点
• 防止低温脆性
–铁素体钢呈体心立方结构,在温度达到-200oC左 右,就会出现韧性-脆性转变。 –添加13%的镍,可以使其过渡温度下降至液氦 温度,即在液氦温度以上不会出现低温脆性。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例如 铝合金、奥氏体系不锈钢等。
30
• 需要具备低温下的热性能
– 低温合金膨胀系数尽可能小 – 低膨胀合金:铁镍合金、钛合金等
42
单程、双程及全程记忆效应示意图
43
6.5.2 形状记忆效应机理
44
Ni-Ti合金的马氏体和奥氏体结构
45
• 孪晶(twinning)——指两个晶体(或一个晶 体的两部分)沿一个公共晶面构成镜面对称的 位向关系,这两个晶体就称为"孪晶",
46
马氏体与母相的平衡温度
47
6.5.3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
• 必须是非磁性合金
– 超低温技术多在磁场下利用 – 带有磁性的合金,在构件中就会由于产生电 磁力的作用而造成对磁场的不良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