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材加工学

中药材加工学

中药材加工学总论名词解释中药材加工中药材生产阶段为中药饮片炮制、药剂生产提供商品药材所进行的一门独特的传统技术中药材加工学专门研究中药材采收与加工处理的理论、方法、中药材规格、质量标准及其发展的学科道地药材在一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出的,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讲究的药材采收季节研究同一物种、同一生产区域、不同物候期药用部位中可利用成分的积累动态,结合产量指标以确定的最佳采收期中药材产地切制净选后的新鲜药材直接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的加工工艺。

对抗同贮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放在一起保存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同贮而起到相互克制,抑制虫蛀、霉变、泛油的贮存方法防湿养护法使用保管技术来改变库房的小气候,或利用自然吸湿物进行贮藏养护的一种方法中药材干燥系借扩散作用将水分从药材内部达到药材表面,并从表面受热而汽化蒸发除去活立树采皮法(环割采皮)先分别在树基部离地20cm和树干120cm处各环割一刀,在上下割口间沿树干向下对齐割两条切口,之后慢慢将树皮剥下即可发霉中药材在适宜的温度(20~35)和湿度(75%以上)条件下,霉菌在其表面或内部滋生、繁殖的现象虫蛀中草药经虫蛀后,有的形成孔洞产生蛀粉,有的甚至被完全蛀成粉状的现象变色中药材的天然色泽起了变化泛油(走油或浸油)中药材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干燥药材表面呈现出油样物质,此时伴有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发出油败气味等现象气味散失:中药材固有的气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或因贮藏时间长而使气味散失或变淡薄GAP控制中药材质量,保证临床所用饮片及药物制剂安全有效的中药材质量标准净制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中药材制成饮片或制剂前的基础工作。

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的纯度标准发汗有些中药材在产地加工时,通常将药材在晒、微火烘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回潮”,使内部水分向外散发,促使药材变软、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的方法假干燥现象若干燥速度过快,药材表面的蒸发速度大大超过内部水分扩散到药材表面的速度,导致表面黏着或形成硬壳,从而阻碍内部水分扩散及蒸发填空选择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唐代苏敬的《新修本草》“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乖于采摘,乃物是而实非”《本草蒙筌》总结出“出产择地土”、“采收按时月”、“藏留防耗坏”等采收加工理论缪希雍的《炮制大法》叙述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朱橚的《救荒本草》收载了414种可供荒年食用的植物中药材采收专著《桐君采药录》早期文献对中药加工为:采造、采治、采药、采收、采取采收树皮类中药材的剥取法:砍树采皮法(砍树剥皮)、活立树采皮法(环割采皮)采收树皮类中药材多用剥取法砍树采皮法:把需要间伐或主伐的树先行砍倒,再按一定的长度分节剥下枝皮和树干皮(四季均可)在干燥过程中同时进行传热过程传质过程干燥过程的主要目的:除去水分,具备传质和传热的推动力是其重要条件(压差越大,干燥过程进行得越迅速)在干燥过程中,药材水分存在方式: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平衡水分和自由水分【空气中温度越高,则平衡水分的数值越小;相对湿度越小,则空气从药材中吸取水分的能力也就越大】【干燥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面积上被干燥药材中水分的气化量取决于内部扩散和表面气化率】影响中药材干燥的因素1)中药材的种类与性质2)干燥室的温度3)干燥室的湿度4)干燥介质的流速5)干燥速度及干燥方法6)压力一般中药材不超过80℃为宜;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以不超过50℃为宜,干燥后的中药材含水量一般应控制在8%—12%【当温度升至34度以上时,含油脂较多的中药材如杏仁、柏子仁以及某些动物类药材油分外溢,产生油哈味】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发霉虫蛀变色泛油气味散失风化潮解溶化粘连(变色、腐烂)影响中药材变质的自然因素:空气、温度、湿度、光线、微生物、虫害、鼠害中药材采收中的注意事项1)加强科学管理,合理采挖野生药材2)注意中药材单位面积产量及产品质量的关系3)灵活遵循“采药有时,但无定月”论4)注意采收时间及外界气候对药材质量的影响1)适时采收有利于优质高产2)分离不同药用部位,使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纯净药用部位,便于商品分级)中药材贮藏保管新技术:1)气幕防潮技术2)气调养护技术3)低温冷藏技术4)气体灭菌技术5)60Co射线辐射技术中药材包装材料的选择原则:相容性、协调性、适应性、对等性、美学性、无污染浙八味:白术、白芍、浙贝母、麦冬、杭白菊、延胡索、温郁金、玄参磐五味: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新磐五味:天麻、铁皮石斛、三叶青、玉竹、灵芝中药材净制的方法1)挑、拣2)颠簸3)筛选4)刮5)摘6)挖7)风选8)水选中药材净制的一般要求(去除非药用部位的方法)1)去根茎2)去皮壳3)去毛4)去心心一般指根类中药材的木质部或种子类中药材的胚芽5)去核6)去瓤7)去杂质及霉败品药材煮制可以分为:清水煮、盐水煮、碱水煮、萝卜煮含淀粉,糖分多的中药材常用什么加工方法:蒸法山药带皮“毛山药”,搓光揉直“光山药”菊花:安徽亳州“亳菊”;滁县“滁菊”;浙江“杭白菊”;河南新乡、武陟“杯菊”常见经验贮藏法:对抗同贮法、喷酒同贮、谷糠贮藏、干沙贮藏论述题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1)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位,保证药材品质2)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3)进行初步处理,利于药材干燥4)保持有效成分,保证药效5)整形、分等,利于按质论价6)便于包装、贮存和运输举例说明加工对含生物碱类中药材的影响1)有些生物碱可溶于水,应尽量减少与水接触的时间(如苦参中的苦参碱、黄连中的小檗碱)2)各种生物碱都有不同的耐热性,高温情况下某些生物碱不稳定,会产生水解、分解等变化,加工时用蒸、煮、烫等方法,可改变生物碱结构,以起到降低或消除毒性的作用(如乌头碱类生物碱在较缓的加热条件下可生成毒性较小的脂生物碱类从而降低其毒性)3)不同药用部位所含生物碱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有不同,在净制加工时要严格区分不同的药用部位(如茎中麻黄碱、伪麻黄碱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根中麻黄碱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举例说明加工对含苷类中药材的影响1)苷类成分易溶于水,要减少与水接触或快速洗涤(煮法比蒸法可使天麻甘损失较多)2)苷类中药材往往在不同细胞中含有相应的分解酶,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可被相应的酶所分解,从而使有效成分含量减少,如槐花、黄芩、天麻,采收后若长期放置,相应的酶可分解芦丁、黄芩苷及天麻苷。

可通过蒸、烫或暴晒以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从而便于贮藏,保存疗效。

(杀酶保甘)3)花类中药材所含的花色苷也可因酶的作用而变色脱瓣各类中药材采收加工时间:植物类中药材1)根及根茎类药材:阴历二、八月为佳,深秋或次年早春时节2)茎木类药材:秋冬落叶后或初春萌芽前3)皮类药材:清明至夏至剥取树皮,少数在秋冬(肉桂以往多在清明前后的雨天,现多秋冬,皮中有效成分含量高)——砍树、活立树采皮4)叶类药材:叶片生长旺盛、叶色浓绿、花蕾未开前采收5)花类药材:对花蕾的采收一般多在花蕾期或花朵初开时采收,不宜在花全盛开时采收,更不可在衰败欲落时采收;对花朵的采收,在开花或全盛时期;对花粉的采收,在花朵盛开——摘取法或剪取法6)果实类药材:成熟或将成熟时,少数在未成熟时7)种子类药材:完全成熟、籽粒饱满,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收8)全草类药材: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或花蕾初放而未开前割取9)动物类中药材:具体采收时间是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一般动物及虫类药材大多在春、夏、秋三季,以其生命力旺盛、成熟健壮时捕捉为佳;还需要根据药用动物的生长习性、活动规律采取不同的捕捉和采收方法,如诱捕、网捕、活体收取10)矿物类中药材:一般没有季节限制,选择杂质少的矿石作药用,与矿藏的采掘相结合进行收集和选取中药材的现代采收原则1)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基本一致时,共同的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2)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高峰期,而药用部位产量变化不显著者,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3)有效成分含量无明显变化,药材产量的高峰期应是其适宜采收期4)当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位的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应考虑有效成分的总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5)有多种因素影响中药材,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是复杂的,可借助计算机确定其适宜采收期采收加工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采收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1)采收季节的影响:不同的药用部位有各自一定的成熟期。

如根及根茎类中药材一般在秋冬或次年早春采收,此时植物生长缓慢,根及根茎中贮藏的各种营养物质最丰富,有效成分含量也最高。

(石菖蒲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含量在秋冬季节采收时高于春夏)2)采收时间的影响:如全草类中药材薄荷在小暑至大暑期间为开花盛期,此时薄荷油与薄荷脑的含量最高。

根据其生长特性,又以连晴数天后采收最好。

加工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1)外观质量:①形状:如巴戟天从圆柱形到扁柱形②颜色:如丹参因“发汗”过程,断面显褐色③气味:如白芷经过晒干比经过硫磺熏干气味更浓厚④表面特征:如产地加工后的知母有“毛知母”和“光知母”的区别2)内在质量:①化学成分含量:如晒过、烘干的菊花挥发油含量没有生品的高②化学成分质量:如菊花蒸晒品与熏晒品较生品所含的挥发油多③中药材含水量对质量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中药材都要经过烘干、阴干、熏干等加工方法降低其含水量以防止其在贮藏过程中霉变。

1)根及根茎类:先洗净泥土除去非药用部位然后按大小不同分级,趁鲜切片晒干或烘干2)皮类:沸水略烫;发汗;再蒸软刮去栓皮3)叶及全草类:采收后立即摊开、晒干或放在通风处阴干或晾干4)花类:放置通风处摊开阴干或者晾干,避免阳光直射5)果实类:采收后直接晒干或烘干,一定要使内部干透为止6)种子:采收后直接晒干、脱粒、收集,有的带果壳一起干燥贮藏7)动物类:一般洗涤、净选、干燥、冷冻,有些加入适宜防腐剂对“采药有时,但无定月”的理解1)同一品种的药材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最佳采收时月。

2)药材生产的品种较多,产区有固定和不固定之分,药材有野生和栽培,草本和木本等性质的不同。

3)所以采收时间,要根据药材的种类,地域范围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而不是全国范围内的一成不变。

学完这一门课,你觉得中草药加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1)在传统中药材产地加工生产中,各地药农根据自己的加工习惯和销售需求,形成了各地独有的产地加工方法,造成了中药材产地加工的“一药多法”,进而影响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

2)由于中药材是作为农副产品市场化管理,一些不法药材商利用药材产地加工技术不统一,医药监督部门无法严格监管的薄弱环节,采用掺杂使假,以次充优等非法手段,严重影响中药材的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