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7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7年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图】2017年08月08日 14:19:48字号:T|T(一)行业概况1、旅游业概述从广义上而言,旅游业是指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一系列相关行业的统称,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服务和商品的综合性产业。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涉及的相关产业包括餐饮业、旅馆业、交通运输业、旅游景区业、零售业和娱乐服务业。

2、旅游业发展现状(1)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1)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从全球范围看,现代旅游业开始于十九世纪中期,到上世纪50年代,世界旅游业开始具有一定的规模;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旅游业加快了发展速度,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行业收入增长速度远超过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据《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统计,1950年至2010年的60年中,年平均增长率达6.90%。

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2013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显示, 2012年旅游业对世界GDP总量的直接贡献为2.10万亿美元,全部贡献(包括直接、间接和引致贡献)为6.6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9.30%,比2011年上升3.00%。

2)世界旅游市场逐步出现分化,亚太地区增长快速从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板块划分来看,欧洲和北美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两大旅游胜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世界旅游业的影响逐步深入,原有的旅游市场格局被打破,国际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出现多样化,亚太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首选目的地,从而形成欧洲、北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2030年全球旅游展望研究报告》,亚太地区接待的国际入境游客人数预计将由2010年的2.04亿人次增加至2030年的5.35亿人次,成为新增入境游客最多的旅游目的地,占世界旅游市场的主要份额。

3)旅游呈休闲化、大众化和社会化发展趋势,世界已经进入“旅游时代”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的休闲时间与时俱增,恩格尔系数则与时俱减,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恩格尔系数已下降至20%~30%,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大幅度增加。

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同时又实行每年5~52天不等的在职带薪休假制。

有些发达国家甚至打算实行每周工作4天、每天工作5小时、每周工作20小时,并进一步延长带薪休假时间,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加。

因此,在“可支配收入增加”及“闲暇时间增加”两大因素的驱动下,旅游者已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开始选择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和个性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休闲度假旅游成为最重要的市场方向,在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如百慕大、巴哈马、开曼群岛等,旅游经济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旅游业收入占其国民收入的50%以上,世界已经迈入了“旅游时代”。

4)旅游业与周边产业紧密联动一是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交通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旅游需求多样化、旅游管理信息化、旅游装备科技化。

在线旅游预定业务、电子旅游信息、电子签证和电子商务等正在改变旅游业的市场环境,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也在改变旅游业的面貌。

二是旅游业与文化体育事业产业的结合成为亮点。

文化是旅游产品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是不存在的。

如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的文化体育盛会,既可以为主办国带来强劲的旅游客源和旅游收入增长,又可以传播本国文化、展示文明成果、提升国家形象。

三是旅游业直接促进了与其密切相关的酒店业、餐饮业、服务业和百货及奢侈品消费。

(2)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旨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和具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

1)我国旅游业发展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经济萧条,旅游业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旅游产业尚没有形成。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较快提高,我国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已经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成为增长最快的居民消费领域之一。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2015年的十年间,国内旅游收入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收入从2006年的6,229.70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34,195.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00%。

近十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和出游人数情况如下图所示: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旅游业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15年国内旅游总人数4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4,195.10亿元,入境旅游收入1,136.5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及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2)旅游业已经步入爆发式增长期研究表明,“当城乡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每增加10%会有1%用于旅游;当城乡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每增加10%会有2~5%用于旅游;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旅游进入大众化日常性普遍消费阶段。

2015年,我国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正处于旅游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时期。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升级加快、“带薪休假”逐步落实,汽车时代全面来临,用于旅游的花费越来越高,旅游消费将成为一种刚需,旅游形式将由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和度假旅游转变,大众旅游时代将全面来临。

3)从旅游市场的发育程度看,以“观光旅游”、“中短距离旅游”为主,旅游消费尚待进一步升级旅游产业发展呈现阶梯性态势:在第一阶段,游客的旅游大体是观光,目的是看世界,丰富经历,出行方式大多是团队,选择的目的地主要是名胜古迹、名山名水,以拍照片为主,游客在此过程中往往较疲惫。

第二阶段,游客旅游目的增加了休闲的需求,目的地不再局限于名胜古迹,城市周边、自然山水、农家乐园和休闲文化主题公园成为人们的徜徉之地,从容游玩日益成为一种爱好和时尚,消费程度加深,出行方式中散客、家庭自助式、自驾游的比例大大增加,开始超过团队方式,出国旅游也日渐增加。

到第三阶段,人们的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日益增强并多样化,目的地选择更在乎环境的优雅和设施的品位,停留时间大大增加,一地滞留型和第二家园式的休闲旅游日渐成为有消费能力者的爱好。

其目的不再是为了猎奇或是长见识,而是休憩身心,尽享天伦和自然之乐,借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近年来我国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很快,但观光旅游仍处于主体地位,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享受型、文化型旅游项目比较少。

就旅游的地域性和时间期限而言,一般以中短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相对较少;旅游时间期限较短,一般多为二、三天或三、五天,“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一周以上旅游的比较少。

我国旅游业目前尚处于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过渡的阶段,还没有真正进入休闲度假旅游时代。

4)城镇居民依然是国内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花费差距缩小2006年-2015年的十年间,城镇居民旅游收入与农村居民旅游收入基本保持在8: 2比例左右,城镇居民旅游依然是国内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下图为2006年至2015年我国旅游收入结构图: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从人均旅游花费看,近十年来旅游人均花费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城镇居民旅游人均花费从2006年的766.40元上升至2015年的985.50元,增幅29.00%;农村居民旅游人均花费从2006年221.90元增长至2015年554.20元,增幅149.75%,农村居民旅游人均花费增长速度远超过城镇居民的增长速度,与城镇居民旅游人均花费的差距正在缩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民对旅游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强,未来农村居民旅游人均花费将进一步增长,对旅游业的贡献将不断增加。

(3)我国红色旅游业发展现状1)红色旅游定义1999年,江西省首次提出“红色旅游”概念,此后,红色旅游便逐渐兴起而发展。

2004年1月,由江西发起并联合陕西、福建、河北、广东、北京和上海签订了《七省市共同发展红色旅游郑州宣言》,决定就发展红色旅游进行区域协调,打造红色旅游精品链。

同年,国务院颁布《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将红色旅游定义为: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2005年2月,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召开全国发展红色旅游工作会议,对全国范围内深入持久地发展红色旅游进行了全面部署。

随后,国务院持续颁布《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后者更加突出强调红色旅游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更加突出强调红色旅游的脱贫攻坚作用,更加突出强调红色旅游的内涵式发展,进一步促使红色旅游蓬勃发展,成为促进我国旅游业更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2)国内红色旅游的发展模式和轨迹我国现阶段红色旅游的开发与发展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将目的地建设成为以观光为主的传统旅游目的地体系的传统开发模式;二是将目的地建设为注重游客参与和体验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体系的体验经济开发模式;三是混合开发模式,将传统型与体验经济型有机结合,使旅游目的地既有传统项目,又有新项目。

国内红色旅游的发展轨迹主要由革命纪念地演化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演化为红色旅游景区。

3)我国红色旅游行业的规模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两个规划纲要的推动下, 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人数达到10.27亿人次,红色旅游景区达到249个,综合收入达到2,611亿元。

另据统计,2016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11.47亿人次,同比增长11.7%,综合收入达到3,060.9亿元,同比增长17.2%。

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渠道,成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

4)江西省红色旅游行业的发展江西是全国红色旅游的策源地和热点地区,井冈山、瑞金共和国摇篮旅游是全国著名的5A级旅游景区, 2015年,江西红色旅游接待人次1.21亿人次,综合收入1,089亿元。

2017年是我国三个“9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暨“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秋收起义90周年),历史背景均涉及江西省,以此为契机,江西省2017年旅游工作会议明确将“办好2017年红色旅游博览会”列入“2017年江西旅游十件大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