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水利水电枢纽布置

第十一章水利水电枢纽布置

第十一章水利水电枢纽布置教学要求:了解拦河坝水利枢纽、取水枢纽、堤防工程和厂区布置的基本要求,掌握河坝水利枢纽、取水枢纽、堤防工程和厂区的选址、主要建筑物布置和形式的方案分析方法。

第一节拦河坝水利枢纽布置拦河坝水利枢纽是为解决来水与用水在时间和水量分配上存在的矛盾,修建的以挡水建筑物为主体的建筑物综合运用休,又称水库枢纽,一般由挡水、泄水、放水及某些专门性建筑物组成。

将这些作用不同的建筑物相对集中布置,并保证它们在运行中良好配合的工作,就是拦河水利枢纽布置。

拦河水利枢纽布置应根据国家水利建设的方针,依据流(区)域规划,从长远着眼,结合近期的发展需要,对各种可能的枢纽布置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定最优方案,然后严格按照水利枢纽的基建程序,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规划设计。

拦河水利枢纽布置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坝址、坝型选择和枢纽工程布置等。

一、坝址及坝型选择坝址及坝型选择的工作贯穿于各设计阶段之中,并且是逐步优化的。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是根据开发任务的要求,分析地形、地质及施工等条件,初选几个可能筑坝的地段(坝段)和若干条有代表性的坝轴线,通过枢纽布置进行综合比较,选择其中最有利的坝段和相对较好的坝轴线,进而提出推荐坝址。

开在推荐坝址上进行枢纽工程布置,再通过方案比较,初选基本坝型和枢纽布置方式。

在初步设计阶段,要进一步进行枢纽布置,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最合理的坝轴线,确定坝型及其他建筑物的形式和主要尺寸,并进行具体的枢纽工程布置。

在施工详图阶段,随着地质资料和试验资料的进一步深入和详细,对已确定的坝轴线、坝型和枢纽布置做最后的修改和定案,并且作出能够依据施工的详图。

坝轴线及坝型选择是拦河水利枢纽设计中的一项很主要的工作,具有重大的技术经济意义,两者是相互关联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不仅要研究坝址及其周围的自然条件,还需考虑枢纽的施工、运用条件、发展远景和投资指标等。

需进行全面论证和综合比较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合理的方案。

(一)坝址选择选择坝址时,应综合考虑下述条件。

1.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建库建坝的基本条件,是衡量坝址优劣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兴建枢纽工程的难易。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是影响坝址、坝型选择的重要因素,且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选择坝址,首先要清楚有关区域的地质情况。

坚硬完整、无构造缺陷的岩基是最理想的坝基:但如此理想的地质条件很少见,天然地基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地质缺陷,要看能否通过合宜的地基处理措施使其达到筑坝的要求。

在该方面必须注意的是:不能疏漏重大地质问题,对重大地质问题要有正确的定性判断,以便决定坝址的取舍或定出防护处理的措施,或在坝利选择和枢纽布置上设法适应坝址的地质条件。

对存在破碎带、断层、裂隙、喀斯特溶洞、软弱夹层等坝基条件较差的,还有地震地区,应作充分的论证和可靠的技术措施。

坝址选择还必须对区域地质稳定性和地质构造复杂性以及水库区的渗漏、库岸塌滑、岸坡及山体稳定等地质条件做出评价和论证。

各种坝型及坝高对地质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如拱坝对两岸坝基的要求很高,支墩坝对地基要求也高,次之为重力坝,土石坝要求最低。

一般较高的混凝土坝多要求建在岩基上。

图11-1 三峡拦河坝水利枢纽2.地形条件坝址地形条件必须满足开发任务对枢纽组成建筑物的布置要求。

通常,河谷两岸有适宜的高度和必需的挡水前缘宽度时,则对枢纽布置有利。

一般来说,坝址河谷狭窄,坝轴线较短,坝体工程量较小,但河谷太窄则不利于泄水建筑物、发电建筑物、施工导流及施工场地的布置,有时反不如河谷稍宽处有利。

除考虑坝轴线较短外,对坝址选择还应结合泄水建筑物、施工场地的布置和施工导流方案等综合考虑。

枢纽上游最好有开阔的河谷,使在淹没损失尽量小的情况下,能获得较大的库容。

坝址地形条件还必须与坝型相互适应,拱坝要求河谷窄狭;土石坝适应河谷宽阔、岸坡平缓、坝址附近或库区内有高程合适的天然垭口,并且方便归河,以便布置河岸式溢洪道。

岸坡过陡,会使坝体与岸坡接合处削坡量过大。

对于通航河道,还应注意通航建筑的布置、上河及下河的条件是否有利。

对有暗礁、浅滩或陡坡、急流的通航河流,坝轴线宜选在浅滩稍下游或急流终点处,以改善通航条件。

有瀑布的不通航河流,坝轴线宜选在瀑布稍上游处以节省大坝工程量。

对于多泥沙河流及有漂木要求的河道,应注意坝址位段对取水防沙及漂木是否有利。

3.建筑材料在选择坝址、坝型时,当地材料的种类、数量及分布往往起决定性影响。

对土石坝,坝址附近应有数量足够、质量能符合要求的土石料场;如为混凝土坝,则要求坝址附近有良好级配的砂石骨料。

料场应便于开采、运输,且施工期间料场不会因淹没而影响施工。

所以对建筑材料的开采条件、经济成本等,应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分析。

4.施工条件从施工角度来看,坝址下游应有较开阔的滩地,以便布置施工场地、场内交通和进行导流。

应对外交通方便,附近有廉价的电力供应,以满足照明及动力的需要。

从长远利益来看,施工的安排应考虑今后运用、管理的方便。

5.综合效益坝址选择要综合考虑防洪、灌溉、发电、通航,过木、城市和工业用水、渔业以及旅游等各部门的经济效益,还应考虑上游淹没损失以及蓄水枢纽对上、下游生态环境的各方面的影响。

兴建蓄水枢纽将形成水库,使大片原来的陆相地表和河流型水域变为湖泊型水域,改变了地区自然景观,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产生多方面的环境影响。

其有利影响是发展了水电、灌溉、供水、养殖、旅游等水利事业和解除洪水灾害、改善气候条件等,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诸如淹没损失、浸没损失、土壤盐碱化或沼泽化、水库淤积、库区塌岸或滑坡、诱发地震、使水温、水质及卫生条件恶化、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以及造成下游冲刷,河床演变等不利影响。

虽然水库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与水库带给人类的社会经济效益相比,一般说来居次要地位,但处理不当也能造成严重的危害,故在进行水利规划和坝址选择时,必须对生态环境影响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并作为方案比较的因素之一加以考虑。

不同的坝址、坝型对防洪、灌溉、发电、给水、航运等要求也不相同。

至于是否经济,要根据枢纽总造价来衡量。

归纳上述条件,优良的坝址应是:地质条件好、地形有利、位置适宜、方便施工造价低、效益好。

所以应全面考虑、综合分析,进行多种方案比较,合理解决矛盾,选取最优成果。

(二)坝型选择常见的坝型有土石坝、重力坝及拱坝等。

坝型选择仍取决于地质、地形、建材及施工、运用等条件。

1.土石坝在筑坝地区,若交通不便或缺乏三材,而当地又有充足实用的土石料,地质方面无大的缺陷,又有合宜的布置河岸式溢洪道的有利地形时,则可就地取材,优先选用土石坝。

随着设计理论、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方面的发展,近年来土石坝比重修建的数量已有明显的增长,而且其施工期较短,造价远低于混凝土坝。

我国在中小型工程中,土石坝占有很大的比重。

目前,土石坝是世界坝工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和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

目前已建、在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74座,其中坝高在100m以上的有12座;已建最高的广西天生桥一级178m;在建的水布垭坝高232m,为该坝型世界最高;完成设计待建的坝高100m以上的还有19座;南水北调西线的通天河引水与大渡河引水方案,需建面板堆石坝,坝高方案为296~348m,且还位于地震区。

2.重力坝有较好的地质条件,当地有大量的砂石骨料可以以利用,交通又比较方便时,一般多考虑修筑混凝土重力坝。

可直接由坝顶溢洪,而不需另建河岸溢洪道,抗震性能也较好。

我国目前已建成的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浇筑实体重力坝。

近年来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发展很快,自1986年我国建成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坝到现在,已建、在建的有43座,其中超过100m的座;设计待建的21座,其中超过100m的8座;是世界上建设碾压混凝土坝最多的国家,以红水河龙滩坝坝高192m,为该坝型世界最高。

3.拱坝当坝址地形为V形或U形狭窄河谷,且两岸坝肩岩基良好时,则可考虑选用拱坝。

它工程量小,比重力坝节省混凝土量1/2~2/3,造价较低,工期短,也可从坝顶或坝体内开孔泄洪,因而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坝型。

已建成的二滩混凝土拱坝高240m,在建的小湾混凝土拱坝坝高292m,待建的溪洛渡混凝土拱坝坝高278m。

另外,我国西南地区还修建了大量的浆砌石拱坝。

二、枢纽的工程布置拦河筑坝以形成水库是拦河蓄水枢纽的主要特征。

其组成建筑物除拦河坝和泄水建筑物外,根据枢纽任务还可能包括输水建筑物、水电站建筑物和过坝建筑物等。

枢纽布置主要是研究和确定枢纽中各个水工建筑物的相互位置。

该项工作涉及泄洪、发电、通航、导流等各项任务,并与坝址、坝型密切相关,需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认真分析,全面论证,最后通过综合比较,从若干个比较方案中选出最优的枢纽布置方案。

(一)枢纽布置的原则进行枢纽布置时,一般可遵循下述原则。

(1)为使枢纽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进行枢纽布置时,应综合考虑防洪、灌溉、发电、航运、渔业、林业、交通、生态及环境等各方面的要求。

应确保枢纽中各主要建筑物,在任何工作条件下都能协调地、无干扰地进行正常工作。

(2)为方便施工、缩短工期和能使工程提前发挥效益,枢纽布置应同时考虑便是选择施工导流的方式、程序和标准便是选择主要建筑物的施工方法,与施工进度计划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工程实践证明,统筹行当不仅能方便施工,还能使部分建筑物提前发挥效益。

枢纽布置应做到在满足安全和运用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枢纽总造价和年运行费用;如有可能,应考虑使一个建筑物能发挥多种作用。

例如,使一条陪同做到灌溉和发电相结合;施工导流与泄洪、排沙、放空水库相结合等。

(3)在不过多增加工程投资的前提下,枢纽布置应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应注意建筑艺术、力求造型美观,加强绿化环保,因地制宜地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多功能的宜人环境。

(二)枢纽布置方案的选定水利枢纽设计需通过论证比较,从若干个枢纽布置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优方案。

最优方案应该是技术上先进和可能、经济上合理、施工期短、运行可靠以及管理维修方便的方案。

需论证比较的内容如下。

(1)主要工程量。

如土石方、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砌石、金属结构、机电安装、帷幕和固结灌浆等工程量。

(2)主要建筑材料数量。

如木材、水泥、钢筋、钢材、砂石和炸药等用量。

(3)施工条件。

如施工工期、发电日期、施工难易程度、所需劳动力和施工机械化水平等。

(4)运行管理条件。

如泄洪、发电、通航是否相互干扰、建筑物及设备的运用操作和检修是否方便,对外交通是否便利等。

(5)经济指标。

指总投资、总造价、年运行费用、电站单位千瓦投资、发电成本、单位灌溉面积投资、通航能力、防洪以及供水等综合利用效益等。

(6)其他。

根据枢纽具体情况,需专门进行比较的项目。

如在多泥沙河流上兴建水利枢纽时,应注重泄水和取水建筑物的布置对水库淤积、水电站引水防沙和对不游河床冲刷的影响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