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首师大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首师大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首师大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对全册的课程的理解: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反映自然界本质与联系的“科学主题”为教学内容,以从课本中学习与从自然、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习相结合为教学途径,以受教育者亲自经历和体验的探究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作为课程组织的主要线索。

努力构建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点科学课程。

二、我认为主要体现三个要点:〈1〉指导学生学习了解、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2〉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情感态度。

〈3〉指导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性学习。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其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该课程具有开放性,课程的评价应该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四、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学习一些浅显有趣的、与自己学习、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2、过程方法:体验学科学和做科学的基本方法,即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获取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的欲望。

能主动接纳科学课程,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参与一系列有序的观察、思考、讨论、试验、比较、分类、推理、归纳、辩论、评价等活动。

2、从事观察,动手、动脑、动口等的经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考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

六、教学难点:1、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科学知识。

2、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熟练的进行操作实验。

3、指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体现新课标的思想: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周围常见的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课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相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单元备课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历经科学、体验科学的欲望。

能主动接纳科学课程。

2、体验学科学和做科学的基本方法,即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获取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3、知道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知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了解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求。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单元教学基本要求:(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

(二)科学能力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方法,主动接纳科学课程。

(三)科学知识、技能。

1、感受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初步了解科学课的教学常规。

教学仪器、材料一览表1、科学在我们身边授课时间:9月7日一、教学目标:1、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历经科学、体验科学的欲望。

能主动接纳科学课程。

2、体验学科学和做科学的基本方法,即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获取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3、知道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知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了解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学科学做科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比较、测量、记录、分析等方面的培养,锻炼学生探寻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测量用的白纸、软尺和线绳2、自然界和科学家的图片等。

3、岩石、树叶或昆虫标本。

五、教学过程:单元备课第二单元一、单元教学内容。

第二课植物世界第三课栽培的植物第四课保护植物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

(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1、体会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人类与生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发展学生对研究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植物、救助濒危植物的情感和爱护环境、保护植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3、激发学生对栽培植物的兴趣。

4、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二)科学能力1、初步具有搜集资料、整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2、初步具有调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具有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4、初步具有观察植物的能力。

5、初步学会制作粮食标本。

(三)科学知识、技能。

1、了解植物的概况,认识植物的多样性。

2、知道几种常见的栽培植物,了解栽培植物与人的关系。

3、了解1—2种栽培植物的播种、管理和收获等。

4、知道制作粮食标本的方法。

5、了解我国珍稀的植物。

6、知道怎样保护植物。

7、知道有些植物已经灭绝,有些植物濒临灭绝。

三、教学仪器、材料一览表。

2、植物世界授课时间:9月20日一、教学目标:1、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知道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

2、初步具有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交流资料的能力。

3、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产生对植物多样性的兴趣,能够搜集和整理资料。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知道植物体的器官。

四、教学准备:图片:各种各样的植物学生:搜集各种植物的图片各种有趣的植物植物的器官五、教学过程:教学反思4、保护植物授课时间:9月28日教学思路:本节课主要是认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首先是让学生认识北京的古树名木和珍稀植物,然后讨论植物和我们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最后了结怎样保护植物。

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与植物的关系,体会人与植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了解我国的珍稀植物,知道怎样保护植物。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知道怎样保护植物,了解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的衣食住行与植物关系。

四、教学准备:植物和人类的关系,我国的珍稀植物,保护植物,北京植物园的资料五、教学过程:(三)《人与动物》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标准一、单元教学内容第5课动物世界第6课饲养的动物第7课拯救野生动物二、单元教学基本标准(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1、体会动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人类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发展学生对研究动物的兴趣,树立爱护动物、救助濒危动物的责任感和养成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3、激发学生对饲养动物的兴趣。

4、向学生进行严谨踏实,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教育。

5、向学生进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二)科学能力1、初步具有搜集信息、整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2、初步具有自定标准给动物分类的能力。

3、初步具有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初步具有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科学知识、技能。

1、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感受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认识几种人类饲养的动物。

了解动物与人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进行长期观察的能力。

3、了解北京和我国珍稀的野生动物。

初步知道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学仪器材料一览表。

5、动物世界授课时间:10月19日教学思路:首先运用课件形式让学生了解自然界里动物的多样性,同学之间有一个交流的过程,通过了解动物的多样性,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为动物进行分类,寻找动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科学课堂上的观察能力。

一、教学目标:1、认识自然界里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动物分成许多类别。

2、初步具有搜集动物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类和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

3、初步具有了解动物趣闻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认识动物世界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能够根据不同标准,给动物分成类别。

三、教学难点:在分类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根据动物之间最大的类别来分,知道掌握观察动物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的图片或VCD。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昆虫、鸟类、鱼类等分类的图片实物标本或图片五、教学过程:7、拯救野生动物授课时间:10月25日一、教学目标:1、知道有些动物已经灭绝,有些动物正在濒临灭绝。

2、初步具有调查、分析问题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初步具有爱护动物、不虐待动物、救助动物的情感和保护动物的责任感,逐步养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自觉行为。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具有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小主人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认识到有些动物已经灭绝或正在灭绝,让学生能够以正确、同情的态度进行处理,知道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各种野生动物、濒危动物、灭绝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五、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人与水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标准一、《人与水》单元教学内容第八课水第九课流动的水第十课用水量的调查第十一课水和生命二、《人与水》单元教学基本标准(一)态度、情感、精神、价值观。

1、具有探索水的性状的兴趣。

2、初步具有对问题的质疑和探索精神。

3、初步具有克服困难、与人合作的精神。

4、养成良好的饮水、节约用水习惯。

5、体验北京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增强珍惜水的意识。

(二)科学能力1、具有对水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具有记录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初步具有调查、分析信息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4、初步学会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

5、初步学会制作小水轮。

6、初步学会做小水轮转得快的实验。

(三)科学知识、技能1、认识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

2、了解自然界里水的分布、淡水资源及水的用途等概况。

3、学会使用感官去观察水的性状。

4、了解家庭用水情况。

5、知道节约用水的方法。

6、认识水与动物、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7、认识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

水能发电,也能带来灾难。

三、教学仪器、材料一览表8、水授课时间:11月1日一、教学目标:1、认识自然界里水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

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了解自然界中可使用的淡水非常少。

2、学会使用眼、耳、鼻、舌、手去观察和记录水的性状,并能对水的性状进行描述。

3、初步具有探索水的的兴趣。

4、初步具有对水问题的质疑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认识水的性状三、教学难点:学会使用眼、耳、鼻、舌、手去观察和记录水的性状四、教学准备:6个玻璃被,分别装有牛奶、白醋、水、白酒、红糖水、盐水。

塑料袋自来水五、教学过程:课后反思:9、流动的水授课时间:11月2日一、教学目标:1、认识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

流动的水可以给人带来好处,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