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表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1.《我们知道的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2.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 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板书设计:1.我们知道的植物绿色、有叶子、能生长、开会、结果有生命、需要水、阳光……水培土培2.《观察一棵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植物、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板书设计:2.观察一棵植物根、茎、叶3.《观察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板书设计:3.观察叶掌形叶扇形叶卵形叶针形叶圆形叶 ......4.《我们知道的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叶具有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产生到植物生长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3.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叶的哪些特征找到对应的植物。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一年级学生有序并有效的到室外开展科学活动。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冬青叶、牵牛花、法国梧桐(悬铃木)叶、松树叶、月季叶等,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板书设计:1.4 这是谁的叶区分角度:叶子形状、颜色、大小、薄厚、气味5.《植物是“活”的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
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2.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记录自己种植的植物生长过程,归纳植物作为生命体“活”的证据。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生活照片、图画等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塑料花、植物、课件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板书设计:1.5 植物是“活”的吗?会长大、会生病等需要阳光、需要水、要施肥等5.《校园里的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2.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1.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带领学生去校园实地观察和认识植物,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和主动交流、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探究植物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保护。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师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和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板书设计:校园里的植物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记录方法:文字描述,画图.....新的发现:第1课在观察中比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每组四只恐龙模型(要求:长短不同、高矮不同、胖瘦不同;最好是缩放比例相同的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时数1课时板书设计:第2课起点和终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目标●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学习用纸带测量。
教学难点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时数1课时板书设计:第3课用手来测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教学难点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向每位学生提供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
教学时数1课时板书设计:第4课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
●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终点。
科学探究目标●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
●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纸带、橡皮、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表。
教学时数1课时板书设计:第5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
教学时数1课时板书设计:第6课做一个测量纸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以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
●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