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保护海洋生态多样性【摘要】海洋生态系统与我们息息相关,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对我们的生活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认识的广泛和深入,人们多海洋生态系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海洋生物多样性对扔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
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环境恶化程度的加深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被放在人类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
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成为必然。
关键词:海洋生态系统现状影响意义一、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海洋是地球上综合生产力最大的一个生态系统。
我们只有对海洋生态系统及其作用有更深、更充分的了解与应用,同时保护好该系统,使它可持续发展,才能利用它为我们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
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生物群落如相互联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是其中的生物成分,而非生物成分即是海洋环境:阳光、空气、海水、无机盐等。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四个成员:无生命的海洋环境(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就是海藻等植物;消费者:不管是大鱼、小鱼、虾还是海瘙,它们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质,而只能靠捕食为生;再就是分解者了,主要是微生物,它们是辛勤的“清道夫”,如果没有它们,海洋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会被动植物的排汇物或遗体填满了,在这个物质循环链中,缺少哪个环节都不行,机器就不会运转,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克相生。
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就会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状态。
因此,过渡的开采与捕捞海洋生物,就会导致一个环节生物量的减少,这也必然导致下一个相连环节生物数量的减少。
海洋污染是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一大“罪魁”。
海洋污染时,首先受到危害的就是海洋动植物,而最终受损的还是人类自身利益。
海洋生物资源主要包括浅海生物资源、滩涂生物资源、药用生物资源。
对人类而言,鱼类是经济价值最高的海洋生物,海洋鱼类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中国海沿岸滩涂总面积为19660平方千米,生物种类为1544种,其中无脊椎动物1173种,占总种类73%,鱼类51种占3%,植物320种占21%(其中藻类占植物总种数的98%)。
目前已知具有药用作用的海洋生物有1556种,其中动物1431种,藻类125种,它们分别隶属海洋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的各个门类。
①二、当今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当今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人类开发对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已成为21世纪使社会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领域。
富饶的海洋资源为支持人类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展现了美好的开发前景。
随着技术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影响已经涉及远洋。
即使在南极洲,那儿的企鹅远离任何农业却带有DDT,海岸线还被溢油污染,蓝鲸处于严重濒危状态。
然而,物种和生态系统受害最重的则还在最靠近人类的海域。
而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远不如陆地生多样性丧失那样引人注目,海洋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丧失本身也是一种全球危机。
②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环境也发生着变化,海洋环境遭受了严重的污染,使得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峻的威胁。
1.污染物危害遗传多样性褶牡蛎的胚胎和幼体受汞、铜、铬毒害而中毒;砷的浓度达到1.0毫克/升导致刺参耳状幼虫立即死亡,3.0毫克/升时会导致扇贝面盘幼虫中毒死亡……这些危害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对生物的遗传多样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2.污染破坏生态多样性向海洋倾倒污水使得海水富营养化,会造成赤潮等富营养化现象,覆盖在海面上的水华会使海里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导致食物链传递受阻,捕食和被捕食失去平衡,以致各个关键环节受到影响和破坏。
石油的泄露也对海洋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厚厚的油层阻碍了海草的光合作用,导致生物链的破坏,进而破坏了生态多样性。
3.受污水域改变物种多样性在长江南岸,受上海污水的影响,底栖动物组成趋于简单,不耐污种类消失,相反耐污种类却大量繁殖,原有物种多样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加剧,海洋生物多样性已经受到各种威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过度捕捞、生境丧失、环境污染、生态入侵和海水养殖单一化。
这些活动重则使海洋生境彻底丧失,轻则使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干扰。
许多珍稀海洋生物被毒死或受到伤害,有的则导致其基因突变或因被排挤而消失。
③三、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对产生人类的影响人们把海洋当作排污纳垢的好地方,源源不断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都向海洋排放,是海洋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从而也影响了人类自身的生活。
20世纪50 年代,日本南部的水俣镇爆发了稀奇古怪的疾病。
病人神情狂躁,四肢瘫软,身体变性,最终死亡。
经过多年调查,终于明白该病爆发的原因是该镇的化工厂长年累月地向海洋排放含剧毒元素汞污水,海洋生物吸收了这些元素,并通过食用进入人的体内积累,于是人出现了严重的汞中毒症状。
1998年3月,我国珠江口附近海域暴发赤潮。
渔民在网箱里养殖的珍贵海水鱼成批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4千万元以上。
来势凶猛的赤潮,在一夜之间使无数渔民倾家荡产。
据统计,我国沿海在2000年共发生赤潮28次。
到2002年,赤潮猛增至79次。
人类对海洋的破坏,使人类自己承受破坏后的苦果四、保护海洋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海洋生物在海洋中是一项宝贵的资源,它是可再生的,人类要依赖它,不仅是当代,还涉及到子孙后代长远持续地发展利用。
但海洋生物需要有良好的再生条件,如今的海洋环境遭受破坏,绝大部分是人类行为的干扰破坏所引起的,只有减少对海洋环境的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才能得到更好再生,增殖,人们将会更好,更合理,有序有度的开发利用。
(一)保护海洋生态多样性有利于海洋生物的丰富和发展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对海洋生物自身而言是有利的。
它主要表现在海洋生物的总量和种类变化上。
如果海洋生物多样性能得到有效的保护,那么海洋生物的总量和种类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平衡而不会灭绝。
a)使海洋生物总量得以保持。
海洋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后,海洋生态系统会保持稳定和平衡。
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利于生物之间的繁殖和竞争。
合理的竞争关系使得生态系统的机制更为有效,有利于控制物种的数量,使其平衡,不给环境造成负担。
b)保护海洋生物的种类。
海洋生物的灭绝,意味着生物多样性的大规模减少。
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是使海洋生物免遭灭绝的有效方式。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能防止海洋生物的消失灭绝,保证了其自身的生物多样,有利于其更好的发展。
(二)海洋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就是保护了人类的资源。
a)海洋植物的价值海藻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可食用的藻类如红藻门中的紫菜、石花菜,褐藻门中的海带、裙带菜,蓝藻门中的螺旋藻等;可作为工业原料提取琼胶、卡拉胶、褐藻胶等的如红藻门中的石花菜、江篱,褐藻门中的马尾藻等;许多含有抗癌、治疗心血管疾病、碘缺乏症等的化学物质,为开发研究海洋药物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一些药品已相继开发成功,如施普瑞、PPS、碘晶片等。
b)无脊椎动物的价值无脊椎动物的许多种类是重要的经济种。
如甲壳动物的虾、蟹,软体动物的扇贝、鲍鱼,棘皮动物的海参、海胆等是重要的海产品;小型种类则是鱼、虾等的天然饵料,甲壳素是工业和医药原料;一些种类具有药用、工艺品、饵料等价值。
近年来,海洋活性物质的研究开发逐渐加强,尤其是对海绵、腔肠动物的珊瑚和海葵和棘皮动物的海星、背囊动物的海鞘等动物活性物质的研究筛选非常活跃。
海洋无脊椎动物将是未来重要的药物c)微生物的价值现已从海水,海底泥,海鱼胃内容物,柳珊瑚表面含有河豚毒素的叉珊藻、毒蟹、河豚、毛颚动物等的体内或体表等各种采自海洋的样品中分离到的细菌、放线菌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抗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的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绿脓杆菌和一些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活性,抗菌谱广,毒性低的抗菌物质和肌醇胺霉素;寡霉素的羟衍生物,肠菌素的脱氧衍生物以及两种全新的细菌化合物辛内酰亚胺和八氢内酰亚胺、亚酮乳酰胺、大环内酰亚胺、喹唑啉哈利凯等具有抗病毒或抗肿瘤活性的物质,一种具有增强免疫活性,促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抑制多种动物移植肿瘤的杂多糖,与化疗药物在抗肿瘤方面有协同作用,已用于临床,海洋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生物活性,包括小分子内酯化合物、真菌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活性的新物质:十二醇、不饱和烃、酸、酯可抑制植物和人的真菌病菌作用于真菌细胞壁合成新靶位的脂肽类抗生素,微藻中某些甲藻能形成不寻常结构类型的多醚类抗生素,螺旋藻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的含量也很丰富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防癌抗癌,增强肠道乳酸菌群,降低重金属和药物的毒性以及放射防护等诸多方面的潜在药用价值,除了海洋微生物的直接产物外,海洋微生物产生的具有药理功能的先导生物活性物质,我国第一个抗艾滋病一类新药就是从海洋提取分离后经分子修饰后而得到的,目前该药已经完成临床前药学和药效学实验,批准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三)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已是众多学者和研究者的共识。
丰富的海洋生物为人类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迪,这些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例如,根据青蛙等的复眼视觉原理发明了雷达,根据鱼的漂浮原理,成功制造了潜水艇。
关于放生的例子,不胜枚举。
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机制。
人类本来就在生态系统中充当消费者的角色,如果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类将无法从生态系统中获得必要的资源,那么势必会影响到人类的发展,甚至使人类灭亡。
④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对人类具有多重利用价值。
自然界里,所有生态系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非常重要。
对人类而言,海洋生物多样性有很大的未被开发出来的潜能。
因此保护海洋生态多样性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①/view/2262540690c69ec3d5bb75e6.html②/view/78aea21dfc4ffe473368abc2.html③/view/3e569026192e45361066f573.html④/view/f1e2f439376baf1ffc4fad2a.html;/view/e020ea2c647d27284b7351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