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高效教学的“高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精彩不精彩,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高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

学贵得法,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每一位教师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上,要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特点、学科方法及其作用,对本学科学习进行方法指导。

指导学生自学。

教师树立学生可以学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会的观念,帮助学生制订自学方案,解答学生疑难。

对于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讲,解决不了的问题精讲,遗漏的问题予以补充。

以课堂作业、来回巡视等手段督促学生自学,最大限度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各学科可以依据具体情况确定自学内容。

指导学生质疑问难。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

"鼓励学生就学科学习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顺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学生发问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一、课前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求体现四位一体的实效性备课(即:一备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惑,兴趣倾向等;二备课程,深入研究课标、教材、整合课程资源,尽量让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的“心田”和“心灵”;三备情景,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备设计,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

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二、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三、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教学话语要简洁明了,能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听全面;教学手段要先进适合,能让学生易理解、易接受、易记忆;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得快。

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四,课堂上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文本,力求精讲多练。

教师只是在核心问题处讲,思路方法上讲,疑点难点处讲,依据有效课堂教学基本标准,要求自己力争做到连续讲课不超过8分钟,整节课不超过20分钟,克服以往的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老师还在细心地讲,再讲学生也不会的内容老师也在耐心地讲,这种无效讲解现象。

五,课后做好有效的反思,有效课堂虽然以课堂为主阵地研究课堂,但少不了走出课堂看课堂,静下心来思考课堂这一环节,课后反思是有效课堂的重要生长点,为此,每节课后,我总是扪心自问:“我的课堂教学中有哪些高效的行为,还有哪些低效、无效的行为呢?如何改进?”等通过反思进行总结,通过反思加以调整,通过反思实现教学行为的改善,教学水平的提升。

在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中,要学会将他人的经验模式加以引进、内化、创新,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挥,开拓创造了自己的特色,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课堂上少了无效的讲解,多了学生自主探究;少了无效的提问,多了学生合作与交流;少了无效的演示,多了学生动手操作;少了无效的互动,多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空;少了无效的训练,多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将学生从低效学习和无效学习的苦海中解脱出来,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着力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精神,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转型。

但构建高效课堂是一
种理想的教育境界,追求“高效”就是追求教育理想,它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实践探索与研究,才能在构建有效课堂上再创一番新局面,达到构建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