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检测仪使用方法
e) 当一氧化碳气体浓度过高时,将对仪器传感器产生不利影响或损坏传感器。
f)测定时应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从进风侧进入,平巷中检测时仪器应置 于距巷道顶板30cm高度,一旦报警应立即撤离。
七.保管和维修
(1) 仪器应有专人保管,并建立登记制度,将使用情况一一记录在 案。 (2) 仪器长期不用,应放于通风干燥处储存。 (3) 禁止随意拆卸仪器,维修工作应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担 任。
5.一氧化碳气体浓度超过设定的报警点并继续增大时,仪器自动判 断识别,声、光、报警频率增加,光条报警提示增加;
6. 当电池电压低于 3.5V 时,仪器每隔 40 秒出现一次声光提示的 低电压报警;此时仪器剩余工作时间:在仪器的零点发生小量漂移时,可以对零点进行调零操 作,调零操作必须在纯净的空气中等待一段时间确保没有一氧 化碳残余气体时进行! 调节步骤: 在仪器浓度显示状态下,依次按功能键 “SET”+“OK”键,此时仪器显示初始零点且数值闪烁,再长按 功能键“OK” ,零点调节完毕;仪器返回工作状态; 注意:如果此时短按功能键(OK)则没有存储本次零点值,本 次调零无效
产品型号及其含义
CTH1000 1000 -----测量范围:0~1000×10-6 CO H--------电化学 T--------一氧化碳(CO) C -------测定器
一. 用途
CTH1000 型一氧化碳测定器适用于煤矿井下、 巷道等处连续 监测环境中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当一氧化碳气体浓度超限时,能 自动发出声、光报警。可供相关工作人员、管理人员、专业人员、 流动工作人员、煤矿通防人员等随身携带使用,也可供上述场所 固定使用。仪器防爆型式为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标志为 ExibI。 在具有甲烷爆炸性危险的煤矿井下: a)温 度:0~40℃; b)湿度:≤98%(25℃); c)大气压力:80~116kPa; d)风 速:0~8m/s; e)贮存温度为-40~+60℃。 f)在具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危险场所
三. 技术指标
四. 使用方法
4.1 仪器外形图
4.2 仪器充电
警示:仪器的充电必须在非井下的安全场所进行,充电时必须关 机! 步骤: ①、 充电器必须采用本公司提供的与仪器配套的专用充电器,以 其它充电器充电造成的仪器或电池的损坏,本单位不负责任。
②、充电器电源电压:交流电 AC220V 50Hz。 ③、充电指示灯:接通充电器电源,观察充电指示灯应为绿色, 表示未接仪器或仪器处于充满电后的浮充状态。 ④、 将仪器放入充电器仪器座,应保证仪器到位卡紧,防止接触 不良。
⑤、此时充电指示灯变为红色,为正常充电状态;否则仪器电极 片可能与充电器拄未接触好。
⑥、当充电指示灯变为红色后,正常充电时间约 5 小时左右,充 满时指示灯变为绿色,仪器进入浮充状态,浮充时不会损坏电池。
4.3 按键定义
仪器共设五个按键,分别是开关键(⊙) 、设置键(SET) 、功能键 (OK) 、上箭头(▲) 、下箭头(▼) ,如图: 仪器可以依次显示一氧化碳气体浓度、报警点值、时间和电池电压, 每种显示状态可以通过按功能键(OK)逐个显示,在每一种显示状态下数 字前面的显示状态标志亮
使用方法讲解
有关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67号令非煤矿山企业安全 生产十条规定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部分第5条规定:必须 配齐自救器和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标准《金属非 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AQ2031-2011) 明确要求,要确保每个作业班组均配置至少一台便携式气 体检测报警仪,人员进入采掘工作面时,应携带便携式气 体检测报警仪从进风侧进入,一旦报警应立即撤离。
一氧化碳特性
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 )纯品 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28.01,密度 1.25g/l轻于空气密度,冰点为-205.1℃,沸点-191.5℃。在水 中的溶解度甚低,极难溶于水。与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 74.2%。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 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严重时死亡。 一氧化碳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 影响最为严重。 在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在50ppm的时候,是成年人在8个 小时内的最大承受浓度;200ppm的浓度吸入2—3小时候有轻微 头疼和乏力;400ppm1—2小时前额痛,3个小时威胁生命; 800ppm45分钟内眼花、恶心、痉挛,2个小时内失去知觉,2—3 小时内死亡;1600ppm20分钟内有头疼、眼花、恶,25—30分钟 内死亡;6400ppm1—2分钟内头疼、眼花、痉挛,10—15分钟内 死亡;12800ppm1—3分钟内死亡。由于矿井下是密闭的有限空 间作业,有毒有害气体无法迅速飘散或降低浓度,所以在矿井 下对一氧化碳的浓度允许值不能超过0.0024%。
④ 、长按功能键(OK)存储新报警点值并退出设置状态;仪器继续 自检,然后返回工作状态
注意:此时如果短按功能键(OK)则不存储新报警点,设定失败!
5.4 时间设定
注意:每次仪器断电之后(例如充电或更换电池)时间必须重新设定!
操作步骤: ① 、按功能键(OK)使仪器显示时间; ② 、长按设置键(SET)进入时间设置状态,光条和时间前两位(时针)闪 烁; ③ 、通过上箭头(▲)或下箭头(▼)按键调节前两位(时针)与实际时间 相符; ④ 、按功能键(OK)仪器后两位(分针)闪烁; ⑤ 、通过上箭头(▲)或下箭头(▼)按键调节后两位(分针)与实际时间 相符; ⑥ 、长按功能键(OK)存储时间值并退出设置状态;设置完毕; 注意:此时如果短按功能键(OK)则不存储结果,本次设定
5.3 报警点设定
仪器出厂时报警点设定为 24×10-6CO,在某些地区或场合需要改 变报警点值时,操作方法如下: ①、仪器在开机过程中显示报警点时可以调整报警点,在其它状态下 不可以调整报警点 ② 、仪器开机显示报警点时长按设置键(SET)进入报警点设置状态, 光条全部点亮; ③ 、通过上箭头(▲)或下箭头(▼)按键调节使报警点显示值与期 望值相同;
4.4 开机与显示
操作步骤: 1.按开关键(⊙)开机,仪器自动对声、光、显示功能进行自检测, 并分别依此显示软件版本号(EX.XX) 、报警点(X.XX) 、时间 (XX.XX) 、电池电压(X.XX) ,之后进入气体浓度显示。仪器正 常工作检测。
2.按功能键(OK)可以进行气体浓度显示、报警点显示、时间显示、 电池电压显示互相转换。 3.仪器显示一氧化碳气体浓度、报警点数值的单位是 24×10-6CO。 电池电压显示单位为伏特; 4.一氧化碳气体浓度超过设定的报警点时,仪器出现声、光、光条 报警提示;
5.2 仪器的校准
注意:本仪器为了防止非专业调校人员不规范操作,特别为进入校准状态设置 了密码,具体密码为 1XXX,即进入校准状态后,将首位设为 1 即可进入通气 校准状态; 操作步骤: ① 在仪器浓度显示状态下,长按设置键(SET) ,进入密码(口令)设定; 此时密码第一位、浓度显示标志、四个光条闪烁;此时如果按功能键(OK)会 退出。 ② 按上箭头(▲) ,将第一位设成 1,然后按功能键(OK)可进入下一步通 气校准;此时按功能键(OK)或设置键(SET)可退出校准状态 ③ 进入通气校准时仪器首先显示原始零点,按功能键(OK)调零并进入通气 状态,可以通入一氧化碳标准气体。 注意:试验中所使用的标准气样(以下简称标准气样)应具有国家授权机构发 放的标准物质证书,其不确定度不大于 3%。推荐校准用标准气样 500×106CO。 ④ 使用厂家提供的专用通气校准罩,连接减压阀及流量计,流量调节为 200ml/min,空放半分钟将气路中杂质气体排出; ⑤ 将专用通气校准罩紧密插到仪器前端,待仪器数字显示值稳定后,通过上 箭头(▲)或下箭头(▼)按键调节使显示值与标准气体浓度值相同,等待半 分钟使数值稳定后,长按功能键(OK)存储校准结果,撤离校准罩;校准完毕。 如图: 注意:此时如果短按功能键(OK)则不存储校准结果,本次校准失败!
警示:当仪器使用环境条件超出上述使用条件时,可能会造成仪 器误差增大。
二.测量原理
采用电化学传感器,其结构 由电解液中的三个电极构成 工作电极的工作信号经过 U2 转化 为电压信号,电路同时保持工作电 极的电压处于其偏压之下,线路中 运放U1 在对电极产生一电压信号, 该信号与工作电极电流信号一致。 同时恒电位电路使工作电极与参考 电极之间保持一恒定的电位差。 模拟输出信号作为后级单片机 A/D 输入。
六. 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警示:仪器处于危险场所时,严禁拆装电池!严禁使用说明书中规定型号之外 的电池。 a) 本仪器防护等级 IP54,可以使用于较为阴暗、潮湿、粉尘等场所,但应避免 强外力的猛烈撞击和挤压。 b) 仪器充电应在地面安全区域。 c) 仪器检修时不得随意更改产品元器件的参数、规格及型号。 d) 仪器使用时必须佩带动物皮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