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铸钢件焊补工艺守则

铸钢件焊补工艺守则

1.认真检查工具和焊机等设备,应符合《安全操作规程》中的各项规定,做到安全生产。

2.铸件的裂纹、气孔、砂眼等缺陷的检查方法,一般用肉眼观察。

对于耐高温、高压等关键产品,必要时可用渗透法等无损探伤的方法检查。

3.铸件缺陷的清除一般使用气割、碳弧气刨、风铲和砂轮等方法进行。

4.碳弧气刨清除缺陷时要注意碳刨工艺
4.1压缩空气的温度以室温为宜,压力为4~6公斤/平方厘米;
4.2电弧长度应选择在1~3毫米为宜;
4.3碳棒伸出长度在800~1000毫米,待烧剩到30毫米左右时停下调整;
4.4刨槽深度与碳棒倾角的选择如下表:
刨槽深度/m 2.5 3 4 5 6 7~8
碳棒倾角α25℃30℃35℃40℃45℃85℃4.5 碳素钢、普通低碳钢:用直流反接法
铸铁、铜及其合金:用直流正接
5.缺陷清除后的焊补坡口应是倾斜和圆滑过渡,表面不得有棱角和毛刺坡口,两侧氧化皮应清除。

其坡口型式,应根据铸件的厚度缺陷形状、大小、深浅而定;
常用坡口型式有以下几种:
5.1未穿透的缺陷
5.2穿透的缺陷,穿透间隙较小者,且间隙小于20mm
5.3穿透的缺陷,穿透间隙较大者,且壁厚大于20mm
用t(3~4mm)铜板作垫板,焊后除去。

5.4空间尺寸很大的穿透缺陷,可以嵌入金属块焊补,其金属的材料应与铸件母材近似:
6.铸件缺陷周围50~60毫米内彻底清除油污、锈斑、水份等
7.铸件焊补一般采用如下工艺措施:
对于较短的裂纹或缺陷用直通式、焊接式、对称式焊接;
对于较长的裂纹或缺陷用逆向分段焊或跳焊法;
对于贯穿裂纹,间隙很大或刚性很大的铸件焊补时采用多层多道焊,轴孔可由上而下,逐圈堆焊,每次焊波相叠合不应小于三分之一焊波宽度;
8.焊条的选择和准备
根据铸件的钢种和缺陷的大小,刚性等选用相应的焊条。

凡属酸性焊条,焊前应将焊条在100~150℃烘焙1小时,低氢碱性焊条应在300~450℃烘焙2小时,然后放置80~100℃和恒温箱中,随用随取。

焊条选择范围见下表
9.为了防止裂纹和其他焊补缺陷,对于中、高碳钢和合金钢其缺陷面积。

数量小的允许局部加热,对于面积大,数量又多的缺陷焊补要求采取整体加热,焊补温度见表一。

10.焊条与电流的配合
11
间,后一道必须盖在前一道焊缝宽的三分之一以上;
12.在非工作面进行焊补时,焊肉不宜过高,精良补得平整、光滑、美观。

在加工面上的焊肉高度2~3mm,但均不能产生大于0.5mm深的咬肉和大于焊缝总长10%的未焊缝、未熔合以及任何长度的裂纹;
13.铸件上有多处缺陷时,应先焊小的,次焊较大的,最后焊穿透性的缺陷;
14.对于大面积,且又深的缺陷,可采用时间间隙小的,多层多道焊,第一层焊后不要中断,以免产生裂纹,尤其对中高碳钢,合金钢铸件更为重要;
15.一般情况下焊补工作在铸件热处理之前进行,若在热处理后进行焊补时,要去掉缺陷和氧化皮,焊补以后要进行清除应力处理;
16.对于热补件一般情况要连续施焊,若因中途停焊,造成铸件温度偏低,必须再加热后才能继续施焊,直至焊好。

焊好以后要注意保温,使之缓慢冷却或立即进炉热处理,以免产生裂纹;
17.对于初加工后的返修件要注意以下几点:
17.1对于热补件一般可以局部加热后再施焊,大面积的要先整体加热,趁热焊补,焊好后再退火或回火处理;
17.2对于小面积的返修件,焊补以后允许局部加热消除应力
18.焊补好以后要全面检查,防止遗漏及焊补缺陷的产生,发现焊补缺陷应立即去除,重新施焊;
19.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碳钢、低合金结构钢的一般铸钢件的缺陷焊补,如耐高压件及高合金钢铸件,按照有关工艺卡进行施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