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公开课
五年级下册第18课《将相和》公开课
《将相和》是根据《史记•廉颇 蔺相如列传》改编
战国故事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 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 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 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 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 形成大治局面。
18 将相和
第二课时
课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 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 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 候,主要讲了完璧归赵,渑 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 事。
2
“完壁归赵”这个故事的起因是: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蔺相如机智勇斗秦王。 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
上大夫 上卿 “大夫”、“卿”都是一种官职,分为 上、中、下三级,“上大夫”是最高一 级大夫。上卿是诸候下面最高的官职。 廉颇在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 的时候,因伐齐有功,被提升为上卿。 渑池之会后,蔺相如也被封为上卿。但 由于上朝集会时,文官通常在右边,而 秦汉以前,又以右为尊。所以说蔺相如 的职位比廉颇高。
思考2: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之间有 什么联系?
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三个故事有相对的独立,也 有紧密的联系。 前面的是后面故事的原因, 后面的是前面故事的发展和后果, 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将相和 的故事。
完璧归赵
秦王想骗和氏璧 机智勇敢斗秦王 完璧归赵封大夫
智勇双全
蔺相如
将 相 和
拓展阅读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老马识途
管鲍之交 纸上谈兵 朝秦暮楚
毛遂自荐
„„
按图索骥
思考1:
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默读课文第三大段,想一想 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 样?结果又如何呢?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廉颇、 蔺相如分别是个怎样的人?从哪 儿看出?
负荆请罪
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
背着荆条上门请罪,比喻向别人认错赔罪。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起因是 廉颇看到蔺相如职位比自己的高, 很不服气。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 退让。经过是廉颇负荆请罪,结果 是将相和好。
以国为重 品德高尚 侮辱赵王要鼓瑟 针锋相对要击缶 再立大功封上卿
渑池之会
维护尊严
廉 颇
廉颇不服欲羞辱 相如回避忍退让 负荆请罪将相和 知错就改 精神可嘉 顾全大局
负荆请罪
资料袋
《史记》用为人物 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 ,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 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 物。如治水三过家门而 不入的大禹、伟大诗人 屈原、西楚霸王项羽。 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 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 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 称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作者是汉 代的司马迁。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默读第二大段,想一想这个 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 结果又如何呢?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蔺 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 出?
词语中的学问
瑟: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鼓瑟,就是弹瑟。 缶:古代一种装东西的器皿。
瑟 缶
“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起因是
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想侮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经过是_____________ 蔺相如针锋相对 , 赵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逼秦王击缶。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秦王没占到便宜,蔺相如再
________________ 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战国故事
围魏救赵:魏国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 为军师,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直接攻 打魏国的国都大梁,魏军只好回军救援,解
了邯郸之围。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 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 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 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 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 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 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 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 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 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 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