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甘肃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
共40分)1.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裴斯泰洛齐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学校教育D.个体因素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的关系。
A.教育与政治B.教育与文化C.教育与科技D.教育与经济4.我国唐代的教育家韩愈提出教师应“以身立教”,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
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中的( )。
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师爱C.以身作则,为人师表D.职业信念5.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
A.崇高的职业道德B.文化科学知识C.过硬的教学基本功D.教育理论知识6.以下不属于素质教育内容的是( )。
A.面向全体学生B.继续教育C.全面发展D.创新精神7.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
A.团队活动B.班级活动C.政治工作D.教学8.在小学教育活动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小学( )。
A.教育目的B.教育途径C.教育内容D.教育评价9.( )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工具。
A.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教材10.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B.分组教学制C.个别教学制D.道尔顿制11.《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符合( )。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12.国家教委规定:四年级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 )。
A.30分钟B.45分钟C.1小时D.一个半小时13.培养学生良好的( ),这是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任务。
A.人生观B.世界观C.自我教育能力D.道德观念14.衡量学生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5.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是( )。
A.情理交融说服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16.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
A.教师B.学生C.少先队组织D.学校管理人员17.( )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个别教育D.班级日常管理18.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
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19.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是( )。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社区教育20.( )是农村小学教育的骨干,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A.实验小学B.乡(镇)中心小学C.农村小学D.单班小学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各种教学手段如直观教具、各种电教设备等,统称为________。
2.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________。
3.教育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主要是通过________来实现的。
4.1983年国庆节,________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5.________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一切认真教授的教师和一切认真学习的学生都要通过互相交流,做到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得各自的教和学彼此相长,取得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完满实现教学目的。
6.________是小学生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集体及其活动在儿童的社会化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7.________是教育方针指明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8.________是指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
9.________是一般能力在独立学习活动中的综合运用,它是由许多独立学习能力组成的一种综合能力。
10.以________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能动作用。
11.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经过实验得出一条最基本的遗忘规律,即遗忘的历程是先快后慢。
12.________是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阶段检查的主要方式,它的特点就是总结性。
13.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首先是受________的根本任务所规定的。
14.________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确定的目的,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
15.________原则是指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既要加强教师的教导,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只有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6.________是学校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之外,对学生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17.________是由整个班级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
它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
18.________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或整个班级的风气。
它是班级绝大多数学生言论、行动和精神状态的一种共同倾向或表现。
19.少先队的道德教育要以________为起点。
20.________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通过言传身教或其他教育方式方法,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小学教育学教程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
2.简述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
3.简述良好师生关系的功能。
4.简述小学智育的任务和实施要求。
5.班主任的任务有哪些?四、论述题(10分)试述上课的技能。
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出版了其代表作《大教学论》。
该书论述了有关教育的一系列问题,因而被看做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2.B【解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指环境完全左右人的行为,就像生长在麻丛中的蓬草,会长得很直,失去原来的形貌;而混在黑泥中的白沙,也会变黑。
3.A【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礼记映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教育为先、最重要的事情。
反映了教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4.C【解析】“以身立教”与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一样的。
5.A【解析】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
6.B【解析】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7.D【解析】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8.A【解析】在小学教育活动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小学教育的目的,即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奠定基础。
9.C【解析】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工具。
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考核学生学习成绩提供最基本的材料。
10.A【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取代的优点,在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1.A【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学记》中的三句话,即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
符合启发性原则。
12.B【解析】国家教委规定:“小学一年级一般不留家庭作业,二三年级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
”13.D【解析】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这是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任务。
14.D【解析】道德行为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外部表现,是衡量学生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5.A【解析】情理交融说服法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
16.B【解析】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课外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和有关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下独立自主开发的。
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辅导者,对学生活动的组织起辅助作用。
17.A【解析】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18.B【解析】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班主任。
19.C【解析】学校教育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
20.B【解析】乡(镇)中心小学是农村小学教育的骨干,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二、填空题1.教学媒体2.教育规律3.培养人4.邓小平5.教学相长6.班级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8.道德品质教育9.自学能力10.赫尔巴特11.艾宾浩斯12.考试13.学校德育14.道德意志15.教育和自我教育16.课外活动17.班集体18.班风19.日常行为规范20.家庭教育三、简答题1.简述小学教育学教程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
答:(1)小学教育学教程的学习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教学,使自己掌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初步具备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小学教育实际的能力。
(2)小学教育学教程的学习任务是:①使自己掌握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工作必备的现代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②提高自己对小学教育工作的认识,懂得小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培养自己热爱小学教师职业的思想感情;③使自己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并能识别常见的错误的教育思想、观点和做法;④进一步培养自己运用教育理论予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和今后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的能力;⑤培养自己研究小学教育的兴趣,积极参与小学教育改革的实践。
2.简述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
答:(1)教育的战略地位和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地位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完全落实;(2)义务教育的实施仍很困难;(3)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师待遇偏低,办学条件较差;(4)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陈旧落后,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5)教育体制的许多环节还不适应日益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
3.简述良好师生关系的功能。
答:良好的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它具有激励功能。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心理的激励力量。
通过师生心理的交往和交流,激发起创造性劳动的巨大热情。
其次,它具有调节功能。
师生关系的融洽和气氛的和谐特别有利于处理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产生的矛盾,及时把消极的因素消灭于萌芽之中。
第三,它具有德育功能。
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
它为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起典范,使学生受到它的熏染,学会将来到社会中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做人。
学校是孕育社会风尚的摇篮,健康的协调的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的良好风气,对于转变社会风尚、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4.简述小学智育的任务和实施要求。
答:智育是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小学智育的基本任务是:(1)使学生掌握小学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