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调查

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调查

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调查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幸福指数会
是多少呢?幸福指数如今日益成为了国民生活状况提高的标准,为了了解城
乡居民的幸福指数,特作此调查,真诚感谢你的参与!
1、您来自()
A、农村
B、城市
2、您认为如今生活状况幸福值高吗?()
A、高
B、不高
C、一般
3、您认为如今生活状况幸福值高吗?()
A、城市
B、农村
4、作为城镇(农村)居民,您认为如今生活状况幸福值高吗?()
A、高
B、不高
C、一般
5、你认为月收入多少以上才算是幸福呢?()
A、1000-2000
B、2000-3000
C、3000以上
6、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会让你感到困惑吗?
A、有,非常大
B、有一点点
C、没有,因为很正常
7、你对自己的身形容貌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
B、不怎么满意
C、还可以
8、你有追求的生活目标吗?
A、有、很明确
B、有、但不名确
C、暂时没有
D、随遇而安
9、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还算满意
C、不太满意
D、很不满意
10、你的家庭状况如何?
A、不和谐
B、较和谐,偶有争吵
C、美满和谐
11、你跟家人在一起感觉如何?
A、很幸福
B、还算幸福
C、不太幸福
D、很不幸福
12、你认为你在朋友或亲人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的?
A、活泼开朗
B、沉默寡言
C、睿智聪颖
D、温文尔雅
E、大大咧咧
13、你对你的家庭经济状况持什么态度?
A、乐观
B、无所谓
C、忧虑
D、悲观
14、你觉得幸福的人应具备哪些特点?
A、自信乐观
B、开朗
C、人际关系好、
D、聪慧、
E、自由、
F、有追求
G、心态平和H、自我接纳I创造性J、努力奋斗
15、你认为一下哪些因素有可能增加你的幸福感?
A、稳定的社会局势
B、健康的心理
C、舒适的居住环境
D、个人的发展前景很好
E、家庭和睦能 F 、实现自我价值G、良好的工作环境 H、丰厚的收入 I、融洽的人际关系
系别:理学系;年级:09级;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班级:数学2班;学号:092014020064 ;姓名:杨廷洋
实践单位:
实践时间:2012年6月14日到2012年6月17日共3天
《关于城乡幸福指数的调查报告》
前言:
什么是幸福?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数以万计有关于幸福的表述。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人生背景、文化教育、思想观念、身体状况各不相同,都会有自己对幸福的特定理解。

而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会不会也随之提高,如今幸福指数已经成为衡量国民生活质量的标准了;为了了解我们城乡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我们特在2012年6月16日这一天在白云区麦架镇集贸市场做了一份有关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这次的调查对象包括个体商户、小贩以及周边镇上居民共50人(附带在网上以问卷方式的测试的人数)做了一次幸福指数调查。

一、实践目的:
这次调查实践的目的旨在为了进一步了解居民的生活、情感等满意状况,提高社会工作者的满意度,调查人们普遍的幸福指数,从而提高对人们的了解和认识。

并且从这次调查中研究探讨在哪些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制约了人们幸福感,从更高层次上要求能够找所谓的幸福指数就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生活幸福感的一种指数。

而专家认为,幸福感可以理解为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

国民幸福总值,或者称作国民幸福指数,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

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理解和诠释不同。

幸福指数就
是通常所说的幸福感的量化,或者说是生活质量的高低值。

主要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主观偏好来对自身的生活状态所做出的满意程度方面的评价,它是生活事业的满足感、心态情绪的快乐感、人际关系的价值感的有机统一。

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而幸福指数的意义一方面是审视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对国民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反映了民生质量的核心指标。

标志着城镇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提高,而幸福指数也开始成为多数国民的一种客观需求。

它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民众利益、民生不足始终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首要不足。

幸福指数是社会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党和政府所追求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民众幸福指数的走势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受,很多心理学家更愿意把它称为“幸福感”。

但是幸福感是一种很模糊的东西,如果要对他进行统计和数量分析,应该对构成幸福感的各种要素进行一个说明,以下的心里指标对幸福感或幸福指数的实证调查、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

一、富裕感富裕感是被调查者对于自身物质生活状况满足的一种感受。


类指标可以通过被调查者对物质生活方面的总体感受反映出来。

国内外研究的共同结论是,国家或地区的富裕程度与人们的幸福感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生存与发展水平的高低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的幸福体验息息相关。

世界价值研究机构根据人类发展报告中的54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人均GDP(按购买力计算)与他们计算的各国和地区的幸福指数相比较,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到了0.7,他说明,从整体上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越高,人们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就相对越强。

二、愉悦感该指标反映了个体幸福感最直接的感受,而这种感受与人的教育、经历、健康状况乃至遗传基因都存在隐含的关系。

三、期望值期望值主要通过被调查者多个人以及家庭成员生活及工作等可预见未来的前途的一种预期,来反映被调查者对于未来信心状态。

四、安定感该指标主要表现调查者心里承受力、心里平衡感、心胸宽容度、以及放松从容的心里状态等。

五、归属感该指标主要指被调查者对于所处环境及地位的认同程度、包括职业归属、家庭归属与婚姻状态等。

六、向心感主要是调查者对于国家、民族、政治、制度以及社会以及社会发展现状的认同程度和自豪感,可以表现为情感、需求、情绪、期望、习惯、传统习俗等,是一种自发的倾向。

七、自由感自由感是被调查者在日常行为中,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心里上无拘无束的一种感受。

八、情谊感情谊感是人类对亲情与友情的需要,是人类沟通、交往的天性,对于个体幸福感不可或缺
而我们的调查也正围绕着这几点展开,其中在我们调查的人数中城乡居民各占一半,这份调查结果显示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居民,家庭和睦、身体健康、经济无忧是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三大幸福源泉。

在回答者中38(城镇居民20人、乡村居民18)个人认为自己现阶段是幸福的。

其中有子女的答题者幸福指数高于无子女者,月收入3000以下收入者相对于3000以上收入者幸福感较低;而乡村和城镇的居民的回答者有关幸福指数大多围绕家庭和睦、居住环境为指标,以收入为幸福指标只占少数;而剩下的12人(城镇居民5人、乡村居民7人)则各自认为自己的社会认可度、相貌、感情方面为指标;其中8(城镇居民3人、乡村居民5人)认为只要改变这些外在的客观因素(国家、民族、政治、制度以及社会)自己就能获得幸福;4人(城镇居民1人,乡村居民3人)幸福跟自己的居住环境和收入成正比。

调查结论:从以上调查来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对有关幸福的概念是一样的。

并不存在多大区别,并且多是围绕着富裕感、愉悦感、期望值、安定感、归属感、情谊感这几方面来判断的,只要少数人认为自由感、向心感是自己的幸福指数的指标。

而幸福这一概念并不是恒定不变的,他也会随着居住环境、政治、健康、婚姻、工作……的改变而改变,在这一调查中显示,大多数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还是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还有调查结果显示个人的心灵状况上的幸福和他的生存情况没有绝对的关系。

而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幸福已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多注重在追求精神生活方面,从这也证明了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不管是在追求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层面都在日益提高。

而人类社会发展这么多年特别是这半个世纪以来经济一直在增长,社会生活水平也在上升,不少人也常常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幸福,甚至不少人认为自己是不幸福的,那么是什么妨碍了我们的幸福呢? 在这卡曼尼等人在研究中总结了幸福感缺失的三大原因:
一、人们总是在攀比中更能得到幸福和满足,而不在于个人财富的绝对增加。

二、物质消费只能带来短暂的快乐,而随着财富的增长,人们的欲望和需求也在增长。

三、生活方式。

越有钱越幸福也许只是个假想,财富的增加往往意味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

而结果是越来越忙碌,并面对更多的紧张和压力
摘自:幸福指数——中国人幸福吗梁捷著
国学热——十年人文热点对话录冯永锋著
房奴——中国房改真相涂民著
传媒时代——人类认知新概念金雁李兵郑穗平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