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因果关系认识错误

因果关系认识错误

论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姓名**学号************专业法学指导教师***2016年6月1日摘要因果关系是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正确认识是刑事案件审判过程中的关键。

一旦对危害行为或者危害结果二者其中之一认识错误,则会对定罪量刑产生错误的判断。

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是社会所禁止的危害行为才能造成危害结果,而如果未认识到该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并且产生了危害结果,那么就是在因果关系的判断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也就是未认识到制造了被社会所禁止的危险。

因果关系的介入因素包括介入被害人的行为、介入第三者的行为、介入行为人的行为,如若对行为人的危害行为及其造成的危害结果之间的介入因素认识模糊,则会在刑事案件审判过程中出现误判或者量刑错误。

因而要弄清楚危害行为中是否介入了被害人、行为人或者第三方的具有影响结果的行为。

刑事案件中因果关系的查明是定罪量刑的标准之一,也是刑事责任的划分方法。

因而在刑事案件查明过程中定要谨慎,因为他关乎定罪量刑以及法律的公平正义。

关键词:因果关系;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刑事责任;认识错误。

I目录1.引言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1.3主要结论 (1)1.4文章结构 (1)2.刑法上因果关系的一般原理 (1)2.1因果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1)2.2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 (2)2.2.1制造了被社会所禁止的危险 (2)2.2.2因果关系的断绝 (2)2.2.3因果关系的介入因素 (2)2.2.4其他需要注意的情况 (4)2.3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 (4)3.认识错误的一般理论 (4)3.1认识错误在刑法上的概念 (4)3.2认识错误的分类 (4)3.2.1法律认识错误 (4)3.2.2事实认识错误 (5)4.对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剖析 (5)4.1对因果关系的概念认识错误 (5)4.2对因果关系的特征认识错误 (5)4.2.1对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掺杂主观因素 (5)4.2.2对因果关系的相对性认识模糊 (5)4.2.3对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的颠倒 (5)4.2.4对因果关系的条件性和具体性一概而论 (6)4.2.5对因果关系的复杂性的单一认识 (6)4.3对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产生误解从而导致认识错误 (6)4.3.1未认识到制造了被社会所禁止的危险 (6)4.3.2对因果关系的介入因素认识错误 (6)4.4刑事责任与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6)II4.5因果关系的错误 (6)5.研究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的意义 (7)5.1避免在刑事案件查明因果关系中出现误区 (7)5.2对于定罪量刑提供了参考价值 (7)5.3促进法律的进步和法制的发展 (7)参考文献 (7)致谢 (7)III1.引言1.1选题背景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是当下以及未来二十年中法律界不可忽略的重要议题之一,研究这一课题有利于刑法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培养。

1.2研究意义对于刚刚入门的法律专业学生来说,有必要在前辈的基础上多加的巩固和练习,因此研究这一课题对于刑法学习来讲有很深刻的实践意义。

1.3主要结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在危害结果发生时使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也是定罪量刑的参考条件之一。

因而因果关系的研究和判定在解决各种刑事案件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基础性的作用。

但是,如若对危害行为或者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错误,则会对行为人产生不公平或者不合时宜的判决,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学术、社会影响。

1.4文章结构本文采取先分后总的形式。

首先从因果关系的概念、特征、判断标准、与刑事责任的关系入手来全面分析因果关系;其次从整体上把握认识错误的一般原理;最后再从二者之间分析他们的联系及意义。

2.刑法上因果关系的一般原理2.1因果关系的概念及特征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有的学者认为,是指犯罪实行行为与对定罪量刑有价值的危害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合乎规律的联系。

也有的学者认为刑法上研究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而我们通常采用后者的意见,并由此分析刑法因果关系的特征。

(一)客观性。

刑法因果关系的客观性表明因果关系是不会因个人主观意识而改变的,他遵从的是已发生的客观的行为以及危害结果,同时也要求司法工作人员在刑事案件的因果关系查明中要客观、公正、公平。

(二)相对性。

刑法因果关系的相对性也就是刑法因果关系的特定性。

只能是人的危害行为所对应的某一危害结果。

而这里的危害结果指的是由行为人的不正当行为直接导致的,并为法律所不允许的危害行为引起的后果。

(三)时间序列性。

俗话说,凡事有因必有果。

因而刑事案件中的因果关系也理所应当的有因有果。

但这因果二者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所以时间序列性也是其基本的特征之一。

1(四)条件性和具体性。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的特殊性相一致的是,任何刑事案件的因果关系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复杂性。

刑法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具体表现为“一果多因”或“一因多果”。

一种危害结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多个危害行为所导致。

比如,甲和乙在没有意思联络的情况下同时向丙开枪,并且都击中了丙的心脏,丙死亡,这里丙的死亡就是由于甲和乙二人的两个危害行为所导致的。

同样的,一个危害行为也可能导致多种危害结果。

因此,因果关系也具有相当大的复杂性。

2.2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2.2.1制造了被社会所禁止的危险危险行为必须制造了被社会所禁止的危险。

如果这种危险是社会所允许的,就不存在因果关系。

另外,危险必须是行为人所制造的,如果危险并非是行为人所为的,一般也不存在因果关系。

如,甲希望乙死亡,又听说某地经常发生雪崩,就向乙推荐去该地游玩,乙遇到雪崩而死,这里甲的行为属于前者,因为雪崩是为社会所允许的,因而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2.2.2因果关系的断绝如果前条件对某结果还没有起作用时,与此无关的后条件导致了结果的发生,在此情况下,前条件就不是结果的原因。

如甲欲杀害其女友,某日故意破坏其汽车的刹车装置。

女友如驾车外出,15分钟后遇一陡坡,必定会坠下山崖死亡。

但是,女友将汽车开出5分钟后,即遇山洪爆发,泥石流将其冲下山摔死。

这就属于典型的因果关系的断绝,死亡结果和甲的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2.2.3因果关系的介入因素如果在因果关系的发展进程中,介入了其他因素,这就使得因果关系的判断变得非常复杂。

所谓介入因素,是指介于先前行为与最后结果之间的因素。

介入因素在因果链上的复杂性在于它不仅直接产生了结果,而且使得某些本来不会产生这种结果的先在行为和结果发生了某种联系。

(一)介入被害人的行为第一,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导致被害人不得不,或者几乎必然实施介入行为的,或者被害人实施的介入行为具有通常性,无论该介入行为是否具有高度危险,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都具有因果关系。

第二,行为人的行为导致被害人介入了异常行为,最终造成了结果;但结合被害人的心理恐惧或者精神紧张等情形,其介入行为仍然具有通常性时,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仍有因果关系。

2第三,介入了被害人不适当或者异常的行为,但该异常行为属于行为人的管辖范围之内的行为,则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四,介入了被害人不适当的行为造成了结果,如果该行为是依照处于优势地位的行为人的指示实施的,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果行为人并不处于优势地位,而是被害人自我冒险导致结果发生地,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第五,行为人实施行为后,介入的被害人行为对结果的发生只起了轻微作用的,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六,如果介入了被害人对结果起决定性作用的异常行为,则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第七,外在暴力结合被害人特异体质引发结果,暴力行为与结果有因果关系。

(二) 介入第三者的行为第一,与前行为无关的介入行为导致结果提前发生的,前行为与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第二,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没有导致被害人死亡的高度危险,医生或者他人的严重过失导致被害人死亡的,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有导致被害人死亡的高度危险,介入医生或者他人的过失行为而未能挽救伤者生命的,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存在因果关系。

第三,行为人实施行为后,通常或者必然会介入第三者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四,行为人实施行为后,介入了有义务防止危险现实化的第三者的行为,如果第三者能够防止而没有防止危险,则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第三者的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五,行为人的行为与介入的第三者行为都对结果的发生起决定作用的,二者的行为与结果之间都有因果关系。

(三) 介入行为人的行为第一,故意的前行为有导致结果的高度危险,介入过失行为造成结果的,前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第二,过失的前行为有导致结果的高度危险,介入故意或者过失行为直接造成结果的,介入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第三,故意或者过失的前行为有导致结果发生的高度危险,介入的故意或者过失行为不对结果发生起决定性作用的,前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后行为对结果的发生起决定作用,而且前行为通常不会引起后行为的,后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3系。

如果前后都是过失行为,对结果的发生都起决定作用的,则前后行为与结果都有因果关系。

2.2.4其他需要注意的情况(一)假定的因果关系。

A行为导致结果的发生,但是即使没有A行为,由于其它情况结果仍会发生。

(二)二重的因果关系。

两个条件单独都能导致结果发生,即两个以上的行为,没有意思联络的情况下竞合导致结果的发生。

(三)重叠的因果关系:两个条件单独都不能导致结果发生,相互之间没有意思联络,数行为共同作用而导致发生危害结果。

2.3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刑法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客观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也是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也就是说,如果刑法上因果关系不存在,行为人就不需要对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但同时,如若客观上存在因果关系,但是由于其他因素介入导致的,也不一定会让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

因此,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是不能完全分开,也不能完全等同的。

刑法因果关系对刑事责任的影响包括两点:第一,刑法的因果关系决定着刑事责任的有无。

如若行为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自然不必负刑事责任,但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了危害结果的产生,则必须要负所应当负的刑事责任。

第二,刑法因果关系通过行为人主观认识对刑事责任产生影响。

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只有在行为人对特定的因果关系存在认识或具有认识可能的情况下,这种因果关系才能真正成为影响、决定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3.认识错误的一般理论3.1认识错误在刑法上的概念刑法上所说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的刑法性质、后果和有关的事实情况不正确的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