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发展理论第八章产业政策的类型

产业发展理论第八章产业政策的类型

第十一章 政策类型
(三)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
❖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可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般目标是促进市场的有效竞争,以提高产业内部的资 源配置效率。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创始人贝恩曾经提出,产业组织政 策的具体目标可以细化为六个方面: 1.企业应达到并有效地利用规模经济,市场的供给主要应 由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承担,企业应有较高的开工率。 2.不应出现某些产业或企业长期获得超额利润或长期亏损 的情况,从较长时间来看,各产业的资本利润率应是比较 均等的。
(四)产业组织政策的手段
实现产业组织政策目标的手段主直接改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 从政策手段的属性看,还可以将产业组织政策的手 段分为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第十一章 政策类型
二、产业组织政策的核心内容
(一)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政策
1.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政策的基本内容有: (1)分割已经形成的垄断企业。 (2)限制企业的横向与纵向合并,以防止生产过度集中而 形成新的市场垄断。 (3)限制价格共谋行为,鼓励竞争。 (4)禁止非法的价格歧视。 (5)禁止搭配销售和排他性交易。 (6)禁止欺诈行为。如虚假广告、盗用商标名称等。 (7)扶持小企业的发展,并为小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第十一章 政策类型
(二)产业组织政策的分类
❖从政策取向看,各国已有的产业组织政策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鼓励竞争、限制垄断的竞争促进政策(即反垄断、反 托拉斯和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政策),它着眼于维持正常的 市场秩序;另一类是鼓励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产业合理化 政策,它着眼于限制过度竞争的作用。这两类政策虽然取 向不同,但它们都有法律依据,且在法理上是相容的。 ❖从政策对象看,产业组织政策可分为市场结构控制政策 和市场行为控制政策两大类。前者是从市场结构方面禁止 或限制垄断的政策,如降低市场进入壁垒,控制市场集中 度等;后者是从市场行为角度控制各种妨碍竞争和不公正 交易行为的发生。
第十一章 政策类型
(二)产业合理化政策
❖ 产业合理化政策,是旨在促进规模经济形成、改善 产业组织结构、建立大批量生产方式和增加产业利润、 实现产业振兴的基本政策。 ❖产业合理化集中表现为产业组织的合理化和高效化, 其基础是流通过程的改组,产品的规格化、标准化、 定型化,以及加工的专业化。 ❖日本的产业合理化政策是世界上最系统、最广泛和 最富有成效的政策体系。 ❖产业合理化政策不仅在一些工业化先行国家发挥过 重要作用,更是广大后发国家实施赶超战略必不可少 的基本政策之一。因为后发国家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 基本问题,就是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过低,缺 乏足够的竞争力。
第八章 产业政策的类型
大连理工大学 经济系
内容概要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技术政策
第一节 产业组织政策
一、产业组织政策概述 二、产业组织政策的核心内容
第十一章 政策类型
一、产业组织政策概述
(一)产业组织政策的概念界定
❖ 所谓产业组织政策,是指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 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 系的公共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的实质是协调竞争与规模经济之间的矛 盾,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促进有效竞争态势的形成。 ❖产业组织政策是市场经济实践的产物,其产生的依据 在于:市场力量本身并不能自发地避免过度竞争,也不 能防止大规模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采用共谋、卡特尔 和价格歧视等不正当手段来获取高额利润、抑制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必要以立法形式制定市场规则、 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从而提高市场效果。
第十一章 政策类型
(三)直接规制政策
❖ 直接规制政策的对象主要是自然垄断产业. ❖ 其目的是防止因重复投资与过度竞争所带来的资源低效配 置,并确保产品的稳定供给、收入的公正分配、物价的稳定, 以及产业的健康发展。 ❖直接规制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入规制、数量规制、质 量规制、设备规制、价格规制和退出规制等。 ❖由于直接规制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它 不利于发挥经营者的创新能力,需要一定的规制成本,还容 易为政府官员滥用职权,乃至“权钱交易”留下隐患,不利 于行政的廉洁与高效。所以,政府应当尽量缩小直接规制的 对象范围,在不得不采用直接规制时必须充分注重行政的公 正、廉洁和高效,否则就极易偏离公众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这一结论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第十一章 政策类型
3.较快的技术进步,主要指技术和产品开发、革新活 动有效且比较充分。 4.不存在过多的销售费用。 5.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较高,并具有多样性,以适 应提高大众福利和消费水平的要求。 6.能够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上述六项具体目标可以作为产业组织政策制定和评 估的理论依据。
第十一章 政策类型
第十一章 政策类型
中国政府制定的《“十五”计划纲要》中 也包含了产业合理化政策
即要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原则,依靠优胜劣汰 的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竞 争,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通过上市、 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 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提高产业 集中度和产品开发能力。实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完善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 向发展,提高与大企业的配套能力。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 要的行政手段,关闭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不 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厂矿,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压缩 部分行业过剩和落后的生产能力。
第十一章 政策类型
2.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政策例外原则的适用范围
❖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政策“例外原则”是产业组织政策 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于国情的不同,各国反垄断政策的 例外条款也各有特色。 (1)美国:美国反垄断政策的例外原则适用范围主要包括特殊 行业、特殊组织和某些特殊活动。 (2)原联邦德国:原联邦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反垄断的竞 争促进政策法规《卡特尔法》,其例外条款集中体现在对各 种“合法卡特尔”的界定中。 (3)日本:日本反垄断政策的“适用除外”范围主要包括:① 自然垄断所固有的行为。 ② 基于特定事业法令的正当行为。 ③ 无形财产权的行使行为。 ④ 依法成立的各种合作社的行 为。⑤ 转销价格的商定和维持行为。 ⑥ 不景气卡特尔。 ⑦ 合理化卡特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