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课件.ppt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课件.ppt

• 1、保障劳动权原则(首要原则) • (1)宪法依据:42、33条 • (2)涵义:六项,其中,平等就业和择业
是核心。 • (3)劳动权的国家保障 基本保护 全面保护 优先保护
7
• 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 宪法依据:序言 • 七项内容
• 3、物质帮助权原则
• 宪法依据:《宪法》14、44、45 • 物质帮助权——劳动者通过社会保险来实
• 2、合同体系: • (1)劳动合同:除具备劳动合同的一般条
款外,增加法定条款(教材P356) • (2)劳务派遣协议:(教材P356) • 3、劳务派遣单位的义务:不得克扣劳动报
酬,不得向被派遣的劳动者收取费用。
宪法 劳动法 律
劳动行政法规 劳动规章

地方性劳动法规
地方规章
国际公约

正式解释
fan
10
四、劳动法的体系
• 1、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 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法律制度 • 3、劳动标准制度 • 4、职业培训制度 • 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 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 7、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 8、监督检查制度
• 3、接受单位与派遣单位——民事争议

在组合劳动关系的任一用人单位单独承担
法律责任的争议中,如果争议处理结果与另一用
人单位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前者作为被诉人,后
者作为第三人。
26
异地劳务派遣的管辖
按照单位所在地管辖 如果是接受单位和派遣单位作
为共同的当事人的,可通过劳 动合同或派遣协议选择一地。
• 用工的权利能力 • 用工的行为能力
19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 劳动权利 • 劳动义务 • 劳动者的八项权利与四项义务
20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 权利与义务指向的对象
21
• 三、劳动法律事实 • 概念: • 种类: 劳动法律行为 事件 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行为只能是合法行为!
22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
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
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
系。
13
• 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有二: • 一是存在现实的劳动关系;二是有相应的
法律规范 • 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它体现了
国家意志 • 劳动关系的产生是以劳动条件的分离为其
人力资源管理师课程
1
第二章 劳动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 劳动法的体系
• 一、劳动法的概念

法(法律)的概念:一定经济基础之
上的上层建筑,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以
权利义务的设定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
强制力保证的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的总和。
2
法的概念的理解
• 范畴——上层建筑 • 创制主体——国家专门机关 • 调整机制——权利与义务 • 实施保障——国家强制力 • 作用——调整社会关系 • 形式——规范的总和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劳动法所包括的、
在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关系
时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 2、特点
指导性、纲领性
反映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
高度的稳定性
高度的权威性 5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
指导劳动法的制定 指导劳动法的实施 指导劳动法的理解、解释
6
(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11
劳动法的职能结构模式体系
劳动关系法 劳动标准法
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民主管 理、劳动规则、劳动争议处理法
工时法、工资法、劳动安全卫生法
劳动保障法 劳动监督检查法
促进就业法、职业培训法、社会 保险法、劳动福利法
劳动监督法
12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
中所形成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第一节 劳务派遣
• 一、劳务派遣的含义和性质 • (一)劳务派遣的含义(教材
P351) • 不同的称谓: 雇员租赁 劳动派遣 劳动力派遣
23
(二)劳务派遣的性质
• 组合劳动关系 • 派遣单位——有关系,没劳
动 • 接受单位——有劳动,没关

24
劳动者派遣的法律性质(组合劳动关系)
劳动者
劳动合同
派遣单位(用人单位)
民事关系 派遣协议
要派单位(用工单位
25
二、劳务派遣的特点
• (一)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
• 派遣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 (二)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
• 接受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 (三)劳动争议的处理
• 1、劳动者与派遣单位的争议——劳动争议
• 2、劳动者与接受单位的争议——劳动争议
3
劳动法的概念
• 三层含义:
• 狭义的劳动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这个法律文件
• 广义的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
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本教材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劳动法学——法律科学中的一个亚学科
4
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 (一)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涵义和特征
• 1、含义:
27
三、劳务派遣的成因
• (一)降低劳动管理成本 • (二)促进就业 • (三)为强化劳动法制提供条件 • (四)满足外国组织驻华代表机构
等特殊单位的要求
28
四、劳务派遣的管理
• (一)劳务派遣单位的管理
• 1、资格条件:符合企业法人设立的条件, 依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 少于50万元人民币。
条件
14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
• 1、劳动合同关系 • 2、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 3、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15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 1、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 2、其内容是权利与义务 • 3、是双务关系 • 4、具有国家强制性
16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 主体的含义: • 主体应具备的条件: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

• 社会保险的基本属性:强制性 • 社会保险的特征:社会性、互济性、补偿

8
三、劳动法律渊源
• (一)劳动法律渊源的含义 • 三种涵义:
一是影响劳动法的各种因素 二是对法律适用者有约束力的规范 三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劳动法律规范的表
现形式
9
• 法的渊 源:法的源头、法的源泉。
水积 水之所出
能力 • 劳动权利能力:主体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
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法定劳动年龄内) • 劳动行为能力:主体能以自己的行为依法
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使劳动法 律关系建立、变更和消灭的资格。
17
自然人劳动行为能力的分类
• 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 • 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 • 无劳动行为能力人
18
用人单位的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