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7章 相似数学活动》的教学设计-人教九下优质课精品

《第27章 相似数学活动》的教学设计-人教九下优质课精品

第二十七章相似数学活动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测量旗杆的高度;位似与美术字.
2.内容解析
数学活动是数学的综合与实践领域中一个重要内容,本章的数学活动是相似与位似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这两个数学活动的内容对学习锐角三角函数起到了引入的作用,为解直角三角形作铺垫,体现了教材的前呼后应,还对后面的《投影与视图》有对比学习的作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把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逐步形成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在本节内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位似图形的性质之后,利用已有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构造图形,探索测量旗杆高度的实际问题和位似在一些美术字中的运用.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的探究,渗透数学模型的思想,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判定、性质及位似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能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性质测量旗杆的高度.
(2)能运用位似图形的性质说明立体美术字的制作原理.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够从建立的数学模型中判定三角形相似,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会根据立体美术字的制作方法,运用位似图形知识解释其制作原理.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数学活动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境构建数学模型,并与所学的相似三角形以及位似图形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确定要测量的数据及所运用的原理,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问题1怎样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测量我校操场直立的旗杆高度?
师生活动:学生不能回答或答案多样,教师给予鼓励或肯定,并指出不能直接测量.设计意图:通过实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教师顺势引出下面的测量方法.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测量旗杆高度,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构造相似三角形,测量有关数据,求出代表旗杆的边.
问题2图1是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测量旗杆的高度,你能画出相关几何图形,并说出这种方法的道理吗?
利用影子
图1
追问1:图中有相似的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师生活动:学生寻找相似的三角形,并画出几何图形,说明相似的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追问2:哪条边代表旗杆?这条边根据什么来求?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追问3:每条边表示什么?我们实际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师生活动: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确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条件.
设计意图: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3图2是利用标杆及镜子测量旗杆的高度,你能说出各种方法的道理吗?
师生活动: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通过上面的思路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学会类比的思考方法,同时经历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问题4 观察图3中的美术字,图(2)中的立体美术字是怎样由图(1)中的美术字得到的?你能结合有关知识进行解释吗?
(1) (2)
图3
追问:量一量(2)中每个美术字上端的各条线段,你能发现其中对应线段的比(如图4中''B A AB 与'
'D C CD )有什么关系?
图4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测量的结果,经过计算得出对应线段的比大体上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实践操作获得初步感知.同时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相等的问题,为下面的探究埋下伏笔.
问题5 图5给出一种立体美术字的制作方法,请找出其中的位似图形以及位似中心.
图5
利用标杆 图 2
利用镜子
追问:你能画出几何图形解释上面所说的对应线段的比的关系吗?
师生活动:学生联系位似图形的知识建立数学模型,并解释问题.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运用位似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6你能说说这些立体美术字是怎样写出的吗?
师生活动:学生总结立体美术字的制作过程,教师指导补充.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增强知识运用的能力.
3.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课外实践:
(1)与同学合作,设计方案,准备工具,测量校园中一些物体(如旗杆、树木等)的高度,并写出完整的过程及理论依据.
(2)利用位似写出一些立体美术字,并与同学交流.
师生活动:学生课后完成实践,并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再次经历运用知识指导实践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反思小结,反思提高
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与技能?
(2)在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实践过程中,是怎样体现建模的数学思想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数学思想,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5.布置作业
教科书复习题27第6,12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如图,A,B两地被池塘隔开,小明通过下列方法测出了A,B间的距离:先在AB 外选一点C,然后测出AC,BC的中点M,N,并测量出MN的长为12 m,由此他就知道了A,B间的距离.有关他这次探究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AB=24m B.MN∥AB
C.△CMN∽△CAB D.CM:MA=1:2
(第1题)
设计意图:考查相似的应用.
2.在某一时刻,测得一根高为1.8 m的竹竿的影长为3 m,同时测得一根旗杆的影长为25 m,那么这根旗杆的高度为m.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能否构建相似三角形的模型来解决问题.
3.某一天,小明和小亮来到一条河边,想用遮阳帽和皮尺测量这条河的大致宽度.两人在确保无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先在河岸边选择了一点B(点B与河对岸岸边上的一棵树的底部点D所确定的直线垂直于河岸).
①小明在点B面向树的方向站好,调整帽檐,使视线通过帽檐正好落在树的底部点D 处,如图所示,这时小亮测得小明眼睛距地面的距离AB为1.7米;②小明站在原地转动180°后蹲下,并保持原来的观察姿态(除身体重心下移外,其他姿态均不变),这时视线通过帽檐落在了DB延长线上的点E处,此时小亮测得BE为9.6米,小明的眼睛距地面的距离CB 为1.2米.根据以上测量过程及测量数据,请你求出河宽BD是多少米?
(第3题)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能否将实际问题通过建立相似三角形的模型,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
4.一般的室外放映的电影胶片上每一个图片的规格为3.5 cm×3.5 cm,放映的银幕规格为2 m×2 m.若放映机的光源距胶片20 cm,那么光源距屏幕多少米时,放映的图像刚好布满整个屏幕?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能否构建相似三角形的模型来解决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