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切入点加强技能培训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重点

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切入点加强技能培训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重点

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切入点加强技能培训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报告成果完成人李晓峰、李文杰、王雷、杨海、段晓旭成果完成单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11月26日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切入点,加强技能培训,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 教学改革成果总结几年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面向学生开展了大量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并以技能鉴定为切入点,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在技能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和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了学生技能水平和师资专业素质,并初步形成了“双证融通,课证融合,以赛促训,赛训结合”的高职教育技能培养新模式。

一、问题与思路为了摸清社会需求, 明确学院办学方向。

2006年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在辽沈地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人才培养调研,共走访企业265家,组织座谈29 次,调查历届毕业生1410 人,收回调查问卷近2000 份。

通过信息反馈和数据统计表明,大多数企业对学院的办学方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给予肯定,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比较满意。

同时,他们对学院的教学质量也提出不少的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一是所学非所用,知识转化能力差;二是专业水平欠缺,动手能力不强;三是技能培养、实训教学不到位。

通过调研使我们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实践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逐步形成了“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切入点,加强技能培训,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的教学改革新思路。

具体办法包括:一是严把技能鉴定关,积极拓宽鉴定渠道;二是推行“课证融合”,重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是有效开展技能培养工作,探索培养层次和方式;四是努力实现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的“双证融通” 。

二、改革与实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我们对解决问题的思考,我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

(一)深化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动技能培养模式创新1.完善鉴定工作制度,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学院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委员会,学院院长任主任,各系部主任为委员,院系两级对技能鉴定工作均实行“一把手”工程。

技能培训中心承担第三十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职能。

学院先后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所工作职责》、《院内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制度》等9 项工作制度。

学院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资格认证,获取“双师”经历和“双师”证书,最终获得考评员资格,并通过考评活动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

目前学院已建立了一支具有54 名高级考评员、72 名考评员的鉴定队伍。

2.扩大鉴定职种覆盖面,建立职业技能证书建设体系学院从多渠道开发各种考证项目,增加鉴定职种,提升鉴定层次,使鉴定职种达到30 个,实现了一个专业与多个职种对接的目标,最终建立了《职业技能证书建设体系》并以学院文件形式加以确立。

我们直接承办了车工、钳工、数控车工、维修电工等职种的培训鉴定工作,还获得了电子商务师、理财规划师、广告设计师、导游员等职种的培训资质等……。

3.发挥证书体系的导向作用,创新技能培养模式我们在加大对证书体系、职业标准宣传力度的同时,要求各系部加强技能鉴定工作,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技能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是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展情况作为系部考核的重要指标;二是将获取双证(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作为专业技能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予以明确,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将对应职种的考核内容列入相关课程;三是将证书建设体系纳入相应的教学工作中,将“双证书”工作贯穿在教学实施过程始终;四是不断加强对考评员队伍的建设;五是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生技能大赛和教师大比武活动,改革技能培养的形式和层次,开展更深层次的“双证融通”和“课证融合” 。

通过发挥导向作用和创新技能培养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全院师生提高技能水平、获取双证甚至多证的积极性。

在全院具有对应鉴定职种的专业中,参加人数已达到本专业人数的95%,获证率高达98%。

(二)开辟双证融通渠道,实现课证融合学院高度重视“双证融通、课证融合”培养模式建设,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要求做到二者的相互衔接、对应与融通。

从教学环节上讲,就是将高职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中高级技能鉴定的工作标准相融合,技能实践要求与职业技能鉴定应掌握的操作规范相一致,从而实现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1. 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显职业证书要求根据“双证融通”的要求,我们重新制定了全院48 个专业、26 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将职业标准融入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所有学生必须获取2 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获得毕业资格。

例如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必须在车工证、铣工证、钳工证、制图员证、数控工艺员证、机械工程常用软件认证、三维CAD软件应用认证7种证书中取得2 个以上高级证书、2 个以上非操作职种证书方可毕业。

2.重构课程体系,突显职业岗位能力主线(1)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在对职业岗位能力尤其是岗位核心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与之对应的职业标准引入到课程体系六大模块中,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对于“课证融合”,一是在岗位基本技能模块中,将鉴定考核内容与课程内容相融合,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相融合,从而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即可参加技能鉴定。

二是在岗位能力拓展模块和提升模块中,将鉴定考核内容和职业标准设计成单独的课程包,以供学生按照专业方向必修、限选或任选。

如在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我们引入了软件开发工程师认证的课程模块,设置了C++g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四门课程,并全部应用项目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优化课程内容在课程建设上,我们邀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开发,根据职业标准和学历教育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将职业岗位能力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与新技术整合到课程中。

如将专业核心课程数控机床与编程,按照数控机床操作的工作流程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

教学内容从引导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熟悉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整体结构、分类方法和应用范围,到能掌握简单零件的手工编程方法、计算机辅助编程的方法、复杂零件的加工程序。

课程内容的组织完全按照生产加工的基本过程与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

(3)开发配套实训教材,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去年,学院工业实训中心组织编写了操作技能实训系列教程7 本:《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技能实训》、《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与加工实训》、《数控车床操作与加工实训》、《普通铣床操作与加工实训》、《普通车床操作与加工实训》、《钳工技能实训》、《焊工技能实训》,并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这些实训教材与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紧密配套,严格遵循职业标准要求,具有实训任务具体、实训内容详细、考核要点简练、操作步骤明确等特点,是学生技能实践的良好载体。

同时,我们也注意结合各个职种的鉴定时间,合理安排教学进程,确保技能实践计划学时。

3.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专业技能实践一是实施现场教学。

我们将理论教学内容融入实训环节,在实训基地进行融“教、学、做”为一体的现场教学,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如数控机床实例简介、编程与操作练习、维修保养等理论教学内容均在实训基地进行。

二是开展项目教学。

以项目为中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在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按工作项目编制加工工艺,完成工件加工,并对加工工艺与工件质量进行评比。

4.改革考核工作制度,创新考核评价方式(1)改革考核工作制度。

一是加大职业技能的考核权重,逐步落实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考试同步的运行机制,使技能鉴定与课程考核结合起来。

二是建设职业技能题库。

各专业根据各技能模块对教学的要求建设职业技能题库,并设计考核表格。

(2)创新教学评价方式。

一是校企共同考核。

以操作能力、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作为评定的主要依据制定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由校企共同考核。

二是实现以证代考。

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结束后,参加相对应的技能鉴定,以获技能等级证书为依据,作为该课程的考核成绩。

如数控技术专业实施“以证代考”以后,学生100%都能获得中级数控车床操作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三是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将技能竞赛作为教学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技能竞赛为契机,加强技能训练、突出技能培养。

(三)推行以赛促训、赛训结合的技能培养方式1.组织参加学院职业技能竞赛我们将学院技能竞赛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在一起,以竞赛为载体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开创了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例。

通过举办学院的职业技能竞赛,为参加不同职种、不同级别比赛学生,提供了既可获得荣誉证书和奖金,又可获得相应级别职业技能证书的机会。

特别是中级工组不同职种获得前6 名的选手可以直接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这种结合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参赛热情,也极大地带动了学生参加实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经过三年的尝试,我们初步形成了“以赛促训、赛训结合”的技能培养特色,确定了一套包括组织宣传、自愿报名、培训、参赛及赛后总结表彰的工作流程。

此项工作得到了市劳动局的高度认可,并在去年举办的全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

2.组织专业教师技能大比武活动学院高度重视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对实施“双证融通”、“课证融合”、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作用。

一是安排专业教师轮训轮岗共110 人次,二是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开展岗位职业练兵大比武活动,将考核结果作为是否具有“双师”资格的主要依据。

通过大比武,既调动了年青教师加强平时训练、提高技能水平的积极性,又对老教师起到了促动作用,使其不断强化自己的实践技能。

3.开展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强化训练针对我院青年教师数量较多、实践经历较少、指导实践能力较弱的实际。

我们制定了青年教师培训方案,要求他们结合自己从事的专业教学岗位,利用校内实训条件强化基本技能,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强化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青年教师培训工程已列为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项目,仅2008 年一年我们就有计划地组织培训120 人,占青年教师数量的三分之二。

三、改革、实践的成果,近三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1.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大进展(1)成立了技能鉴定机构,制定了《职业技能鉴定所工作职责》、《院内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制度》等9 项工作制度;(2)鉴定职种发展到30个,建立了与专业对接的《职业技能证书建设体系》;(3)近三年来组织大规模的职业技能鉴定(院内技能竞赛)共计6 个批次,累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竞赛)4500 人次,成为沈阳高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排头兵;(4)考评员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已发展壮大到30 个职种126名考评员;(5)技能鉴定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职业资格认证得到学生广泛认同,开办鉴定职种的专业参加人数已达到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