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建绿色学校倡导绿色生活

创建绿色学校倡导绿色生活

创建绿色学校倡导绿色生活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实验小学吴中实验小学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龙西路113号,是一所正在迅速崛起充满朝气的学校。

学校创办于1996年,现有24个班级,1000多名学生,孙子兵法进校园活动、击剑、原木画等已成为学校特色项目,办学成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学校占地28785平方米,可绿化地均能得到绿化,绿化覆盖率达65%。

学校环境优美,绿化、建筑小品等颇具江南园林特色。

校园内绿草如茵、绿树成阴,花坛错落有致,四季飘香。

师生环保意识强,校园人文氛围浓厚。

学校在区环保局、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把绿化、美化、净化、艺术化、现代化作为学校环境建设的奋斗目标,健全创建领导机构,营造绿色环保氛围,增强绿色环保意识,普及绿色环保知识,落实绿色环保行动,开发绿色环保教育资源,积极实施“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2007年5月,学校通过苏州市绿色学校的验收。

2008年初,学校将争创江苏省绿色学校列入学校发展目标。

经过近几来的创建活动,“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在广大教职工中形成共识,一个自觉爱护环境,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减少污染、美化、亮化校园环境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从当初一片农田变为如今一所绿意浓浓,鲜花不断的美丽校园,这是我校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始终把环境育人当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的结果。

我们把“创建环境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当作长远办学目标,并努力使它成为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亮点。

我们着眼于提升全校师生的人文素养,并充分发挥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让全校师生置身于美丽如画的校园,通过各项活动,实现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渗透环境教育。

现将我校在创建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汇报如下:(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学校在总结前几年创建“苏州市绿色学校”经验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深化环境教育、丰富环境教育内容,同时也为了扎实有效地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再次以创建“省绿色学校”为抓手,进一步完善了创绿队伍建设,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了扎实有效地创建工作。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德育处、少总部、教导处、总务处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形成了多角度、多侧面的环保教育管理体系。

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制定学校环保教育计划和活动主题,组织指导师生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近年来,学校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先后完善了《校园绿化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加大了考核力度,使环境教育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尤其对教室、校园环境的卫生,我们有严格的打扫制度,卫生包干区责任到班,公共场所卫生由值日班级负责,少先队负责检查;厕所、食堂、餐厅卫生工作有专人负责,保证每日的状况都符合卫生标准。

学校有完善的节电、节水制度和措施,教室、办公室要求人走灯灭,这些管理制度、要求都纳入到了对班级、学生、年级组及个人的考核之中,从而保证了各项要求的有效地落实。

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要求各部门落实责任,在工作中做到了“六个到位”,即计划要求到位、活动场地到位、受教育学生到位、辅导教师到位、检查评比到位、总结奖励到位。

为了巩固绿化成果,在师生群体中树立起“人人爱绿,人人护绿”意识,做到“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环境”。

全校上下人人有绿化场地,班班有责任区域。

责任到班,责任到人的管理措施,使全体师生形成了责任重于泰山的群体意识。

全校建立环境监督岗,由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带队,不定期对全校环境进行检查监督,对问题及时记录并反映,采取改善措施。

环境教育还渗透进教育教学常规检查评比,纳入了班主任计划,如不准损坏一草一木,不准随地吐痰,墙脚不准有球印、脚印等。

学校对环境教育、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绿化等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校把深入持久地开展环境教育当作一次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全校环境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精心规划,营造氛围我们一贯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自1996年建校以来,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多次邀请行家对校园整体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力求使校园环境建设合理。

在我们新的校园规划中,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绿化品味,是我们考虑的重要内容,校园环境园林化、教育化、校园文化高品味是我们明确的要求。

学校对绿化工作的投入不断加大,对校园内的操场、绿化进行了改造,学校可绿化地均得到绿化,形成了四季有鲜花,终年可见绿的优美校园,使校园环境更洁静,给师生创造了一个清新的教育氛围。

学生参加护绿率达100%。

绿化布局合理,做到以绿为主,乔、灌木、花草配置得当,结合学校特点构筑出一幅丰富多彩的花园式学校。

学校花费了大量的资金,配套先进教育设施,创造了良好的育人条件。

在吴中实验小学的每一条走廊、过道的墙上,都挂有有科学家、英雄名人画像、学生自创的原木画等,花坛里,竖着一块块对每一种植物的介绍牌和爱绿护绿的公益广告牌子,每一个角落都润物细无声地发挥着示警功能与示范功能。

我们在校园内设置了特种垃圾箱,要求全体师生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等。

在美丽的校园里,同学们不仅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刊出优秀环保调查报告、环保动态、宣传图片等来宣传环保,至于红领巾广播站更是显示着学校独特的与时俱进的浓郁育人氛围;校园外,同学们配合环保部门搞好宣传活动,上街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环保咨询活动。

校内学习环保知识,校外宣传环保意义,这种立体化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了学生们的环境意识。

为构筑优良的校园人文环境、平安和谐的校园绿色环境,学校重视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做到“三随手”:随手拾捡废纸,随手关闭电源、随手关闭水龙头。

同时制订了“五化”标准:教室净化、室内绿化、窗帘镜框悬挂规范化、地面净化、物品摆放条理化。

各班有自己的卫生包干区,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责任区,校行政、卫生室、德育处、红领巾监督岗等定期或不定期对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通报,从而使整个校园变得绿起来、美起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校园就是我的家。

(三)立足课程,学科渗透学校强调教授基础型课程的教师在各学科中均应渗透环境教育、有渗透环境教育的计划、教案及有关的资料积累。

我们紧紧抓住了课堂这一主渠道,一方面引进《环境教育》校本教材,利用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环境教育;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并明确语文、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三门学科为主要的教学渗透学科。

我们要求相关学科的老师在期初及时梳理出本学科适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制订出教学重点,设计好教学方案,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增长了学生的环保知识。

例如,科学学科中蕴藏着丰富的环保知识:太阳能的运用、废弃物的再利用、关心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矿产的合理开发、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等;语文学科中有不少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文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拓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保护得当山河的美丽才得以永恒;美术教师则经常组织学生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围绕有关环保题材的内容进行上课,引导学生创作环保画;劳技老师则选用最环保的树枝组织学生进行原木画的创作;计算机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制作以环保为主题的电脑小报,组织学生参加生态文明节能减排全国小学生环保知识网络竞赛……(四)活动教育,拓宽渠道近年来,我们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环保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环保气氛,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创建绿色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突出视听功能,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如在校园内设立环保教育宣传栏、环保宣传标语(牌),班级进行环保板报竞赛,不断为环境教育营造浓郁的氛围。

我们力求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走道、每一个楼梯口都会说话,都有温馨提示,都有教育意义。

学校利用闭路电视系统,有线广播,通过感染力较强的直观的视觉、听觉效果,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共鸣。

学生经常观看环境教育录像片、录像资料,并将学校组织的各种环保活动及时录像,及时播放。

学校红领巾广播开办了《反光镜》固定栏目,及时反馈学校中存在的不环保、不文明现象,使之成为学校环境宣传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2.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开展环保知识教育。

学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讲话中,加入“珍惜地球上的有限资源”,“爱我蓝天、爱我清水”,“以实际行动清除地球上的污染”等内容,使环境教育渗透到国旗教育中,提高了师生的环境意识。

每学期少先队大队部开展诸如“争做绿色小使者”,“义捐花白鲢,吴娃在行动”“火星——人类的第二家园”“给废旧电池安个家行动”等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环境意识。

各班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班会课,班会课形式新颖,有故事、诗歌、小品、歌曲、知识竞答等,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环保知识。

3.结合重大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专题活动。

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四.二二”地球日等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地球日我们开展“环保知识书画竞赛”、环保小论文比赛、“变废为宝”小制作展览等。

植树节给每个学生发种子,发动学生开展植物种植活动以及“吴娃爱绿护绿行动”等活动。

教育过程中,注重把环境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学生们不仅应用了所学知识,而且学会了关注自然,树立了科学思想,提高了素质,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

4.走出校园,实施社区教育,扩大环境教育的成果。

学校坚持每学期组织同学们净化、绿化校园,利用节假日组织同学走上街头、新村进行卫生清扫和环保宣传活动。

每学期组织学生志愿者上街义务劳动,队员们将道路两旁的“白色垃圾”清扫得干干净净,打扫居民区楼道卫生,他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唤醒人人都来爱护环境,将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与学校普遍开设的研究性课程结合,学校把环境兴趣小组活动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走进自然、深入社会,定期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查活动。

如组织环保兴趣小组参观吴中区污水处理厂、对学校周围的工厂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进行调查等活动,通过参观、调查与分析,撰写了参观心得,还就学校周边环境污染整治,向办事处提出综合整治建议,最终争取到有利于学校教学活动的政策规定。

近几年来,学校坚持每学期组织这类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当地环境污染的情况了解,更使学生对目前环境污染的现状有了深刻的认识。

学校还要求每个学生广泛开展“家庭互助”活动,即不但自己要做环保标兵,而且要带动家庭开展环保活动。

5.从小处入手,从点点滴滴做起,让绿色理念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心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