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与海上救助体系有关的国际、国内的法规法律初步统计如下:《国际救助公约(1989)》、《日内瓦公海公约(1959)》、《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1979)》、《中华人民共和国潜水员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1999)》、《沉船沉物打捞单位资质管理规定(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搜寻援救民用航空器规定(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山东省海上搜寻救助工作规定(1994)》、《关于切实加强水上交通险情报告工作的通知(2000)》、《广东省海上搜寻救助工作规定(1996)》、《船舶遇险紧急通信处置细则(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2001)》、《海上救助打捞局船舶调度指挥管理办法(1992)》、《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管理规定(试行)(2001)》、《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规则(修正)(199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1995)》。
由于海上搜救工作涉及面广,牵涉不同的部门和社会力量,经常需要陆、海、空协同行动。
而要实现这一点,仅靠上述的法律法规及内部的规定和办法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国家在此方面单独进行立法,让所有的海上搜救活动,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而目前,我国的搜救水平就受到有关搜救的法律法规不完整、不系统的制约。
如与搜救管理体系较完善的美国相比,该国关于搜寻救助的立法内容周全、层次分明、职责清晰,高层次的有国家搜寻计划、对国际航空和航海联合搜寻手册(IAMSAR )的搜寻补充规定;美国海岸警卫队对搜寻补充
规定的手册等,较低层次的有各地区的地
方立法等。
应急预案海上灾难通常由船舶遇险、碰撞、海上泄漏、火灾、爆炸、航空器坠落,甚至由恐怖和海盗的袭击所造成,救助内容涉及人命、财产和保护海洋环境。
鉴于其复杂性,
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