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胆改革创新 锐意开拓进取

大胆改革创新 锐意开拓进取

孝义十中2012年9月开学学习材料之一大胆改革创新锐意开拓进取夺取建设全国教育强市各项工作新胜利——在2012—2013学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市教育局局长田曜(2012年8月24日)同志们: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11-2012学年工作,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予以表彰,安排部署2012-2013学年工作。

进一步动员全市教育工作者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提振精神,扎实工作,为建设“山西顶尖、全国一流”教育强市而奋发努力。

一、求真务实,团结奋进,教育发展成效显著过去的一年,是我市教育开拓前进、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下,全市教育工作者同心同德,奋力争先,自加压力,负重前行,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市教育事业在谋突破、求创新中实现新跨越。

——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以“先行先试”的改革精神,组建崇文小学教育集团,在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师资调配、学生活动等方面大胆尝试,初步摸索出一套集团化办学的新机制,择校风得以明显缓解,永安路和安居街校区办学水平明显提升。

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成立孝义六中教育集团,将集团化办学推广至初中。

有效转换乡镇中心校职能,农村初中直管后自主发展能力增强。

在部分乡镇试行九年制办学,乡村教育资源得以优化组合。

高中多样化办学改革获省教育厅正式立项,特长生招生计划批准实施。

教职工岗位设臵工作顺利完成,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在全省作为典型经验交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制度大大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加快标准化建设,学校环境明显优化。

投资1.65亿元,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中阳楼初中等11所学校22个项目,被省政府授予“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全覆盖工程先进县市”。

争取各级投入3083万元,为全市中小学购臵装备7大类1092种56.3万余件、图书77万余册、多媒体724套,教育教学装备实现城乡一个标准,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周边环境治理,校容校貌明显改善。

同职能部门紧密联合,扎实开展“法制教育进校园”、“防火、防震、防空”和交通、消防、食品安全等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全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孝义六中、崇文小学教育集团被评为“国家级平安和谐校园”,孝义三中、六中被省公安厅、教育厅授予“消防安全示范学校”。

——强化队伍建设,师德师能明显提升。

坚持落实校长、教师队伍建设三个《规定》,深入开展以“三爱”活动为主线的师德建设活动和“师德建设先进校”评选活动,组织“十佳班主任”评选及巡回演讲,涌现出司马初中、李家庄小学等一批师德建设和养成教育先进学校,师德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严把教师入口关,两年招聘中小学教师352名,其中研究生学历以上60名,教师结构和学历层次明显改善。

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840名校长和骨干教师赴华东师范大学参加高级研修,与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启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工程”,首批120名教师参加专题培训。

一年来,全市5000余人次参加“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支教”、教材教法、现代教育技术、普通话、仪器管理等培训考试,被省教育厅授予“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单位”。

广泛开展“千名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五个一”专业成长活动,组织537名城区优秀教师送教下乡,教师素质明显提升。

——坚持依法办学,教育形象明显改善。

围绕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方案》引起省教育厅关注,在全省典型推广。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实行就近入学,规范学校招生编班和收费工作。

严肃中高考考试纪律,落实优质高中招生定向分配,公开组织农村教师进城考试。

筹资303.83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040名,为796名学生办理助学贷款415万元,被评为“全省助学贷款先进集体”。

深入开展三大活动,组织“局领导进学校、校长进教室、教师进家庭和学生评教师、教师评领导、家长评学校”的“三进三评”活动,妥善解决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在政风行风评议中名列前茅,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突出特色建设,学生素质明显提高。

邀请《德育报》张国宏社长、重庆教育评估院龚春燕院长等全国著名特色发展专家讲学,引导学校特色建设。

各学校结合实际纷纷开展体育、音乐、美术、文学、民俗等特色活动,崇文小学教育集团的乒乓球、青年路小学和孝义六中的足球在全国比赛中获多项殊荣;振兴东街小学创建书香校园事迹被山西日报等媒体报道;孝义中学、青年路小学被授予“全国特色学校”;新义中心校、高阳中心校特色教育实现全覆盖。

重视立德树人,开展“我为城市文明添光彩”等体验式养成教育活动,涌现出职教中心、天相中学等典型学校,府东街小学等学校被省教育厅授予“中小学德育先进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基本养成。

坚持开展师生同操同唱、春秋两季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在山西省田径锦标赛上,取得9枚金牌、8枚银牌、6枚铜牌、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

承办吕梁市体卫艺国防工作现场会,在东风剧院举办第十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汇报演出,赢得社会好评。

——注重课程改革,教育质量明显进步。

狠抓教研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校本教研、区域教研和网络教研,被省教育厅授予“首批县级教研室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

在全省第四届基础教育“三优工程”评选中,35项作品获省级荣誉,57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两个国家级课题获奖,五个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七件自制教具荣获全省一等奖。

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第二届教育局长峰会上荣获“区域推进课改全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区域”,《中国教师报》进行专题报道。

中高考喜获丰收,中考600分以上学生达145名,占吕梁市52%,各科均分和及格率均居吕梁第一;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大幅攀升,突破2500人大关,达到2568人,比上年净增368人(不含对口升学),一本达线551人,比上年净增81人,应届生达线963人,比上年净增281人。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我市教育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标志着我市教育在建设全国教育强市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大力配合的结果,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辛勤工作、忘我奉献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向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面对来之不易的成绩,我们更清醒地感到孝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一是孝义区域地位对教育发展的更高要求。

我市是山西省唯一的全国百强县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开创“五新”时代为核心、建设民生幸福型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

打造具有孝义品牌特色的区域教育中心,需要更多的投入、更大的决心、更执着的追求和更高的发展目标,推动全市教育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二是城市化进程中人民群众的更多诉求。

目前,我市的城市人口、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人口分布的巨大变化与城市功能定位、城市资源状况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严峻考验着孝义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及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选择。

如何满足不同群众的教育需求,对我市教育布局的合理性、教育机会的均等性、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和优质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新旧教育观念交织带来的阻力。

基于新的教育改革形势,教育内部还存在诸多认识和实践上的问题,科学的质量观和人才观还没有真正树立,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忽视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培养的现象依然存在。

在全省有影响力、全国有话语权的名师名校长队伍尚未形成。

这说明我们教育工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需要我们坚定信心,认真扎实、务实创新地去工作、去开拓、去奋斗。

二、把握方向,全力攻坚,推动全市教育跨越发展今年是孝义教育乘势而上、发力突破的关键之年。

新学年的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五次党代会和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把握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内涵发展的基本要求,围绕“抓队伍、促均衡、提质量、创特色”的工作方针,更加注重校长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更大力度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更加坚定推动学校特色建设,加快“山西顶尖、全国一流”教育强市建设进程,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新学年,我们要突出抓好两支队伍建设,扎实做好四项工作。

两支队伍建设:要把校长、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第一要务”。

一是实施校长领导力提升工程。

我们将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展为期三年的“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工程”,在全市选取办学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40所小学和15所中学作为北师大实验基地校。

为实验学校校长选取在国内教育界有相当知名度的教授作为理论导师,选取北京著名校长作为实践导师,选取全国品牌学校作为实践基地,通过构建边工作、边学习、边思考、边研究、边实践、边写作、边提高、边带动的学习工作共进机制,将高端培训、自主研修、定型定位、挂职锻炼等理论研修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校长教育理论、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打造一支以先进理念立校,以超前思维建校,以发展眼光谋划发展的有教育家特质和教育情怀的专家型校长群体。

广大校长要抓住机会,加强与教育名家的沟通,人人和全国两名以上的名校长建立联系,将名校的成功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到学校建设中。

同时,探索建立校长任职资格评审机制,聘请省内外教育专家、名校长、名教师对任职校长进行评审。

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学校教职工、学生家长、在校学生等对校长履职情况进行评议。

二是推进名师培养工程。

实行“依托高校、高端研修”的培训模式,通过个人自荐、学校推荐、教育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考核等程序,在全市选拔60名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一线教师作为名师培养人选。

分别确定一名教育理论专家和一名全国特级教师作为导师,实行双导师合作培养。

为每个人量身制订发展规划,通过自我发展规划、高端研修、跟班学习、全程指导、课题研究、典型示范、成果总结提升等为期三年的培养,使这批教师在省内享有知名度,在全国同学科拥有话语权。

并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发挥这批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有效带动全市教师素质整体提升。

三是全方位开展素质提升工程。

把培训作为教师的最大福利,各学校用于教师培训研修的经费不得少于公用经费的10%。

强化继续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参加“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支教、新课标、现代信息技术、图书仪器管理等专项培训。

动员全体教师参与现代教育能力培训,45岁以下的教师要人人会讲普通话、人人会做PPT,人人会用多媒体。

围绕学校特色发展,在45岁以下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中开展“专业技能大赛”,选拔一批具有鲜明教学风格的教学标兵。

帮助新入职教师树立职业理想,规划职业生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