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论文由八个部分构成“八股”,缺一不可。
并且每一“股”都有特定的内涵,不能随意增减或张冠李戴。
1、标题:准确、精炼的技术术语表达的创新点名称。
即主题,在摘要、引言、正文和结论中应反复出现。
由名词加定语构成,没有必要加谓语构成句子,例如“……研究”。
忌含混、放之四海而皆准。
忌戴大帽子(小内容、大题目),例如“……技术”。
忌用非公知外文和缩略字母。
忌文字过多,不得超过20字。
2、单位和作者:只写作者和实际参与了论文写作的人名,按对论文而不是工作的贡献排序。
共同完成的工作可以、并且应该各写各的论文。
期刊论文不宜排列很多作者,要求论文数量的考核一般仅承认第一作者。
3、摘要:是论文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精炼缩写,是一篇独立的短文。
其作用是使读者不用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论文的必要信息。
摘要要有实质内容,要反映论文三个方面的要点:①研究的原因(要解决的问题,引言的要点);②主要研究内容(正文的要点);③结论和成果(结论的要点)。
摘要应开门见山,不得使用“本文……”字样。
允许从引言、正文或结论中摘出。
不应写成论文结构介绍。
4、关键词:关键词是表达论文所属门类的主题词。
列出能通过模糊检索查到这篇文章的3~8个主题词。
关键词要反映研究范围,但不一定是文中的高频词,排列最好按范围,先大后小。
关键词忌生僻,最好出自《中文主题词表》。
5、引言:引言可以作为论文的一节(符号可以是0、可以是1),也可以是正文前的一段无标题文字。
应鲜明简洁,不要图表、公式。
内容包括三方面:①概念,是为了让非专业人士也能明白研究方向。
②起点,即国外、国内研究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这是引言的重点。
③点题,点出为解决上述不足而提出的方法(或其它创新),点到为止。
允许在末尾作论文结构简介。
6、正文:正文要分节,合理分节并拟定小标题可以突出重点,有助于理解。
要尽量多用图表直观地表达,图表要有自明性,使用中文表头、坐标,无需解释就能看懂。
正文发挥余地最大、最灵活,一般包含三方面内容:①基础铺垫,可以包括基础概念、量化现状和问题等。
以便与非专业人士的知识衔接,使人能看得懂主题和证明。
篇幅要少于后两部分,不要喧宾夺主。
②主题,阐明创新点,原理、特点、关键技术等,但不应包括如何操作的说教。
③证明,通过理论推演、误差分析、仿真、算例或实验及其分析、小结,证明主题的正确性、优越性、可行性。
7、结论:全文而不仅是试验或仿真的总结。
①归纳研究中发现的规律、优点;②应用或应用方向;
③局限或不足,今后努力方向。
结论应相对独立,提到创新点时不应使用“该方法”之类代用词。
不十分肯定时可用“讨论”代替“结论”,但不得使用“结束语”、“小结”之类标题。
结论中不应有图表、公式。
8、参考文献:列出作者在研究范围内所看过的国内外文献。
参考文献与引言呼应,反映作者跟踪技术发展的眼界和敏锐性,反映作者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反映作者有资格说自己是创新。
数量不可过少,例如中国科协期刊优秀论文评选要求研究性学术论文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
参考文献不限于中文但,教科书不可多,不宜过陈旧。
注意:①引用论点、公式、图表、数据必须用角标标明出处(参考文献序号),否则就是剽窃,引用只要结果不要推导。
②外文及其缩写尽可能不要进入标题或小标题,第一次出现时必须加中文注释。
③以考生面对老师的谦虚口吻,忌自吹。
④使用第三人称。
⑤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