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政治学概论》第四章 意识形态
《政治学概论》第四章 意识形态
• 四、保守主义 • 埃德蒙· 伯克:保守主义之父,《法国大革 命沉思录》(《论法国大革命》) • 观点:由于人性的不完善,理性的不足, 所以必须尊重前辈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 和经验(智慧),反对针对社会建构的抽 象的哲学演绎,反对浩大的乌托邦式的社 会理想和社会工程,要求限制国家权力和 维护个人自由。
第四章 意识形态
•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含义与特征 •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 • 意识形态(ideology)这一概念是由法国哲 学家德· 特拉西于1796年提出,意为“观念 的科学”(或“理念的学说”、“观念 学”、“观念的体系”)(a science of ideals) • 背景:法国启蒙时期和法国大革命时代 • 目的: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思想观念 • 评价:具有进步意义
• 综上,意识形态就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 是一定社会阶级、集团基于自身利益对现 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理论体系。 它为团体的集体行为提供合理性(合法性、 正当性)解释,也是对成员行为的一种规 范。这种理论体系是由一定的政治、法律、 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观 点所构成。——“观念的体系” • 意识形态可分为: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 意识形态
• 三、新自由主义(保守自由主义) • 传统自由主义→现代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保 守自由主义) • 传统自由主义:强调小政府,弱国家; • 现代自由主义:强调大政府(积极干预),强国 家——凯恩斯主义的哲学基础; • 新自由主义:主张国家的中立性,反对国家对社 会和个人事务过多干预,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极端重要性——导致里根革 命、撒切尔主义
• • • • • • •
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1、现实性(实践性) 2、总体性(整个上层建筑、观念的体系) 有机的思想体系,三个层次 3、阶级性 4、相对独立性 5、依赖性
• • • • •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 当前,仍然具有重大影响的意识形态 一、马克思主义 二、民主社会主义 不赞同科学社会主义,但保留了马克思主 义的某些思想因素,并与资产阶级自由民 主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意识形态理论。突 出“民主”在社会主义理念中的地位和价 值,区别于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盛行于北 欧国家。 • (《炎黄春秋》2007年第2期刊登谢韬的文 章《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引起 很大的反响)
• 1、马思提出的意识形态有三重含 义: • ⑴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否定和揭示。认 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是人类的生产 实践活动,而不是观念、体系等精神 性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 对意识形态持批评态度——历史唯物 主义 • ⑵它是对社会存在的系统解释。 • ⑶它是一类确定的文化(上层建筑)。 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受其制约。
• 4、直接促进或阻碍经济发展 • 马克思、韦伯、诺斯(1993年诺贝尔经济 奖得住,提出“制度变迁理论”)均对意 识形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过论述。 • 诺斯提出,一套促进制度变迁、经济成功 发展的意识形态,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 全局性,合理性,灵活性,包容性
• 二、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 1、有利于克服“搭便车”问题。 • 一个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解决好公平与平 等的问题。 • 用意识形态去约束、规范“经济人”的自 私和自利的天然属性。
• 2、有利于规范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 • 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利益集团 (分利集团) • 3、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非市场机制的资源配 置问题 • ——东西方国家皆有此种现象 • ——节约时间、精力的工具,简化交易双 方的决策过程,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 3、政治论证功能 • 第一,使团体成员确信采取与集体一致的 步骤和做法是合理的、正义的、应该的; • 第二,对其他团体以致整个社会来说,意 识形态证明特定集团的行动目标和方法的 合理性,减少抵触和敌对,争取认同和支 持。
• 4、政治团结功能。 • 意识形态是团体成员(阶 级、阶层)共有的,是他 们共同拥有的认知体系 (世界观),有助于达成 其认识上的一致和行动上 的统一。 • 意大利共产党领袖葛兰西 (1891-1937)指出, “……意识形态起到了团 结统一的水泥作用。”
•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 • 意识形态既是特定社会存在的产物,但又 不是这种社会存在的消极反映,它能动地 反作用于特定的社会存在。这使意识形态 在社会过程中表现出明确的、强烈的政治 和经济功能。 • 一、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 1、政治合法化功能。
• 2、政治动员功能。 • 政治动员是自上而下的政治鼓动形式,一 般发生在社会危机或社会转型期间。 • 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激发起社会成员 的信心,热情和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决心。 • 第二,使特定社会集团的长远目标对团体 成员更具吸引力、说服力。 • 西里尔· 布莱克以俄、日现代化为例。 • 参阅布莱克主编《比较现代化》(当代学 术思潮译丛)
• 五、社群主义 • 是一种关注社会利益的表现形式的社会哲学,又 称为合作主义、共同体主义。 • 强调社群和集体的意义,反对自由主义强调个人 自由,忽视社群意识的观点;强调国家干预和引 导,要求“强国家”。 • 六、民族主义 • 肇始于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美国独立战 争、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运动等事件,促进了民 族认同和民族文化。 • 可以从心理和政治两个方面界定民族主义。
• 2、曼海姆对两种意识形态的区分 • ⑴特殊的意识形态:指为了自己派别(特殊集团、 小集团)的利益,美化自己,丑化对方。 • ⑵整体(全面)的意识形态:指不再怀有私心, 是一种群体性、阶级性的,与社会现实连接,是 社会群体所具有的的世界观或生活方式。 • 3、韦伯的信仰体系 • 从统治合法性的角度来解释意识形态,认为意识 形态就是导致人们自愿服从某种统治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