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一、编制依据和原则1、编制依据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提供的<<K0+300~K13+100段钢筋混凝土涵洞>>施工图,及相关设计说明;现行国家、行业规范规程,《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TJT04—89)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98),等规范和有关规定,及建设单位的相关文件;设计交底及现场调查的有关资料;项目部管理人员综合施工能力,现有机械设备,技术实力以及公路工程的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遵照“典型示范,样板引路”的原则;遵照招标文件中合同条款的各项要求,实质性响应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和要求;编制拱涵工程施工方案时,围绕“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强化过程,争创精品”的工作指导思想,综合考虑相关因素,以质量、安全、工期为控制重点进行编制。
二、工程概况1、工程地点2、工程简介本标段钢筋混凝土拱涵,为排水而设,涵身基础采用C25混凝土,墙身为C25混凝土台身。
出入口为浆砌片石八字墙铺砌。
三、本工程地区特征1、交通运输情况本标段施工范围内有四通八达的乡村路和机耕道路,个别地段需拓宽和延伸至涵洞施工处,满足施工机械和材料进场的需要。
2、当地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段落所处位置机制砂和石料供应充足,可满足施工需要。
3、施工用水、用电情况施工生产用水采用在涵洞附近挖坑作为临时蓄水池,利用拉水车将水运至现场。
生产用电采用自行发电用于混凝土的振捣和钢筋制作和加工。
第二章施工进度及劳动力安排1、计划工期根据工期和进度安排,本标段涵洞工程计划于2011年4月20日开工,2011年6月19日竣工,总工期为60日历天。
2、主要劳力需求计划本工程所需工种人员均应胜任本职工作,其主要劳动力配置见下表:第三章主要施工机械、试验、质量检测设备、周转材料为了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以施工方案为前提,配备机械设备,以满足本段拱涵工程施工的需要。
其主要配合施工设备如下:一、主要机械、设备为保证工程质量,满足工程检测的需要,在工区组建测量队、和工地试验室。
测试仪器于2010年11月15日前进场并标定完毕。
负责施工原材料、混凝土和砂浆试件等样品的采集和试验,混凝土、砂浆配合比的设计和施工控制。
三、投入的主要检测仪器242424第四章施工方案一、总体施工方案针对拱涵的施工特点,基坑采取明挖放坡开挖,开挖方法以机械为主,人工配合。
混凝土来自混凝土搅拌站集中供应。
二、拱涵施工基本要求拱涵施工所用钢筋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附有钢筋品质试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
钢筋按不同品种、不同规格分批存放,钢筋存放时须设标识牌,标明材料来源,是否自检(包括见证),自检时间,申报情况,拟使用部位以及材料产地、规格、数量。
钢筋进场时,本部试验人员和现场监理共同对钢筋按规范要求和频率抽取钢筋样品,进行力学试验,并同时应进行见证试验。
钢筋试样的力学性能达到规范要求时,方可使用,否则应清除出场,严禁使用。
钢筋制作前应根据设计图纸作好下料计划,在钢筋工棚内下料制作,半成品运至施工地点进行绑扎,钢筋的弯制应严格其几何尺寸,接头型式、位置、焊接、弯制半径、长度等要求均匀。
钢筋工应将同种钢筋成批弯制,对焊钢筋应根据规范进行试拉和绑扎,严禁对焊接头在同一截面上超限。
钢筋绑扎:根据拱涵详细的几何尺寸,弹好墨线,绑扎底板部分钢筋,底板上下层钢筋之间绑扎定位支撑钢筋,以保证上下层钢筋的间距,钢筋与模板之间都要绑扎保护层垫块,内、外模侧采用同标号砂浆垫块,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绑扎钢筋时靠外两行每个交叉点均绑扎,中间可以采取梅花型绑扎,但主筋间距在20cm以上。
副筋间距在30cm以上的不得采用跳扣绑扎,钢筋绑扎采用20#铅丝绑扎。
双排钢筋之间按要求间距绑扎支撑,钢筋弯制、焊接、绑扎。
施工拱涵砼:在模板、钢筋施工完成后,应对模板和钢筋进行认真检查,特别是模板的竖直度表面平整度及棱角线型的检查,保证模板竖直,表面平整及接缝严密、棱角分明,可浇注砼,混凝土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浇筑采用吊车吊料斗入模,振捣棒振捣,覆盖浇水养生。
三、施工方法及顺序1、施工放样①按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情况决定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案,定出开挖范围。
②依据基坑四周地形做好地面防、排水工作。
③复核基坑中心线方向、高程。
2、基坑开挖①基坑开挖时,严格控制平面尺寸和标高,严禁扰动基底。
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
机械开挖至基底标高以上0.3m后,采用人工清理平整基底至设计标高。
②弃土应及时运往指定的弃土场,不允许堆放在原地面上,要做到随挖随运。
其中动力设备应堆放在距坑顶边缘1.0~2.0m外且不小于基坑深度的地方,以减少压力振动,保证基坑边坡稳定性,且不得妨碍施工。
基底允许偏差见下表:③当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时,如实际基底与设计不符时,应报请设计单位派员到现场研究处理,不得自行施工。
若基底地质与设计符合时,应及时通知监理确认基底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准进行基础加固。
3、基础施工基础施工时,应先校核基底标高和中线,按设计位置及长度精确定出沉降缝位置,安放沥青浸制木板(厚2cm),沉降缝的位置、尺寸、构造形式等都必需符合设计要求。
立好基础模板,并浇注混凝土。
基础模板采用大块平面钢模板,一次成形,每节立模长度为4m。
为了防止模板受到混凝土内应力的影响而变形,保证涵洞基础的线形与美观,在模板纵向每50cm加竖向肋骨一根,横向在上中下各加一条横向肋骨。
两侧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对拉,并用顶托支撑。
模板内涂刷脱模剂并安装严密。
涵洞按设计位置设置沉降缝,做到两端竖直、平整,上下贯通,沉降缝的填塞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混凝土浇筑:基础采用C25混凝土现浇而成。
砼采用集中搅拌,当混凝土到现场时,检查其坍落度、均匀性等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
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砼振捣应充分密实为止。
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现象为止。
当混凝土基础浇筑完毕以后,要对墙身部分进行预埋石笋,以便基础与墙身更好的相结合。
混凝土基础分段浇筑时,多做一组试块。
当混凝土达到2.5MPa时,则进行涵洞基础模板的拆除与墙身模板的安装。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0~12小时内及时进行浇水养护。
4、拱涵墙身施工①墙身模板施工:墙身施工首先要做好测量工作,应使墙身中心线、基础中心线在同一线上,将墙身的十字线弹出,并按设计弹出墙身沉降缝位置,缝宽2cm,施工墙体混凝土时,模板采用大块平面钢模。
在模板施工前,模板内涂刷脱模剂并安装严密。
模板施工好以后,在模板外设立支撑固定,并在侧模上每70cm设置一道拉杆固定。
为确保箱身的几何尺寸,边墙内外模板再采用φ16钢筋拉杆及支撑方木加固方法。
伸出混凝土外露表面的拉杆加焊止水环,拆模时将拉杆拆除,表面用高强防水砂浆填塞密实。
浇筑砼前,对模板进行检查,模板内如有杂物、积水应清理干净。
模板如有缝隙,应用橡胶密封条填塞严密,再用腻子灰修补刮平。
自检合格报监理工程师检验签证,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浇筑。
安装完毕后及时检查其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②墙身混凝土施工墙身分两次浇筑成型,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集中拌和站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泵送入模。
砼坍落度要严格按照试验的数据控制,砼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 时,必须用滑槽或串筒灌注,串筒出口距砼表面1.5m左右。
防止砼离析。
浇注前对支架、模板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将模板内的杂物、积水清理干净。
浇筑时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
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30cm,并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
振动器移动间距不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模板保持5~10cm的间距,插下下层5cm左右,防止碰撞模板及预埋件。
砼的捣固:砼的捣固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工序,必须严密组织,规范操作。
一是必须固定人员,责任到人,分片承包。
二是捣固要适当,既要防止振捣不足,也要防止振捣过度,以砼不再下沉、表面开始泛浆、不出现气泡为度。
混凝土的浇筑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并经试验确定,若超过允许间断时间,须采取保证质量措施或按工作缝处理。
大体积砼施工中要注意内外温差及砼核心温度最大值的控制。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检查模板的尺寸,确保其位置正确不发生变形。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时观察注意模板、支架等支撑情况,设专人检查,如有变形,移位或沉陷立即校正并加固。
砼浇筑必须坚持动态质量控制和“三方值班制”(工程项目领导、技术和试验人员),人、机、料、工每一个环节应具备条件,不得盲目施工。
③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尽量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蓬布、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
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应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致失水干燥。
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覆。
包覆期间,包覆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
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覆保湿养护时间。
混凝土终凝后的持续保湿养护时间可参照如下规定执行。
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5、拱圈施工拱圈外模用组合钢模拼装,钢管横带,方木支撑,并用可调节支撑支立在涵身基础上,支立拱架前,先在地面制作出拱圈大样,用以控制拱架安装高度和拱圈结构形式,拱架依次安装,先调整底脚可调支撑,符合安装高度要求后固定。
拱模逐片安装,模板间用U型卡连接紧密。
拱圈两侧用加工的弧型侧模封端,并加三角撑与拱架支撑牢固。
在进行二次节段浇筑时,拱圈按照图纸预留沉降缝,注意沉降缝与基础施工时的沉降缝顺接,无错缝。
拱圈混凝土浇筑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至工地,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拱圈混凝土浇筑采用分环分段法浇筑,同时有专人观察拱内混凝土的情况,如有不对称现象应及时调整。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才可以拆除拱圈支架,拆除时先拆除跨中段,再拆除拱脚段,然后拆除剩余部分。
拆除过程中做好拱圈变形监测,若有过大变形,应立即停止拆架,查明原因后再作后续处理。
拱圈的施工,应由两侧拱脚向拱顶同时对称进行。
拱圈混凝土的现场浇筑施工,应连续进行,尽量避免施工缝。
当涵身较长时,可沿涵长方向分段进行,每段应连续一次浇筑完,施工缝应设在涵身沉降缝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