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折纸教案中班

幼儿园折纸教案中班

幼儿园折纸教案中班【篇一:幼儿园中班折纸活动教案】中班美术活动:折纸——鱼作者:李晋文时间:2012-09-01 11:24:40活动目标:学习用示意图折出小鱼,并填画背景,能根据画面进行简单表述。

活动准备:手工纸、胶棒、勾边笔、油画棒、每人一张八开纸。

活动重点:折出小鱼,丰富画面。

活动难点:根据自己的画面大胆讲述。

活动过程:1.看课件:海底世界。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看示意图折出小鱼。

3.出示示范画。

4.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互评作品,并大胆讲述画面内容。

幼儿操作活动中的精彩场面:鼓励幼儿在粘贴的时候,把鱼在水中活动的方向,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粘贴。

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找到了自己平常习惯用“标准手法”来束缚幼儿,忽视了幼儿把自己的想法无拘无束的表现出来。

\鼓励幼儿把自己想填画的东西都表现出来,并引导幼儿在涂色上搭配合理。

学到的新理念:在填画背景和涂色方面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在创作中大胆创新涂色能力和动手能力不断提高。

作品展示:从作品展示中体现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创造力和鲜活的生命力,却看不到一切老师说了算,幼儿围着老师转的情景。

提高了幼儿折纸的技能,激发了幼儿绘画的兴趣,使本次活动的画面布局饱满,色彩鲜艳,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得到提升。

幼儿作品评价:本次评价活动,采取了以小组评价的方式,主要体现:1.是否正确折出小鱼的外形。

2.小鱼活动的方位是否合理。

3.填画的背景是否丰富。

4.涂色是否均匀合理。

5.口语表达是否较完整。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选材比较新颖,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无拘无束的表达出来,作品富有创意,各具风格,为幼儿提供了自己表现,大胆表达的机会与空间,体验到了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但也发现,活动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个别幼儿画面简单,涂色不均匀,填画背景较单调,口语讲述不流畅,需老师在今后的艺术活动中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引导(措施如下:1.要用建议的方式,商量的口吻提出改进的意见。

2.耐心指导并鼓励幼儿向较好的伙伴学习。

)总之,通过学习,使我掌握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

改变了以往只让较好的孩子展示并讲述,忽略了较弱的群体,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要体现平等、尊重的原则来对待每一位幼儿,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二:中班(下)折纸教案】折纸:美丽的小船目标:1.运用剪贴、绘画等组合方法来进行,让大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有创作的空间。

2.在折一折、做一做、玩一玩中,训练幼儿手、眼、脑协调并用的能力。

准备:1. 各种图片、录象带。

糖纸、废旧报纸、各种颜色、形状的纸。

2. 各种绘画材料、水等。

过程:1.认识各种各样的船。

(1)先让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录象和现实生活中的船,让他们系统浅显地观察了解小船的外部特征。

(2)让幼儿说说小船的特征,还有用处。

(3)激发幼儿对制作小船的兴趣。

(4)先让幼儿用纸折最简单的小船。

(5)评价。

2.折纸小船。

(1)先出示各种小船,引起幼儿的兴趣。

(2)出示折纸示意图,让幼儿看折,学习用对折、三角折等方法折成小船。

(3)培养幼儿折纸兴趣和初步的相互合作能力。

(4)评价。

3.折纸美丽的船。

(1)出示各种各样的小船,引起幼儿对制作小船的兴趣,运用折叠、涂色块的方法来表现不同的小船。

(2)让幼儿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最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评价作品4.玩小船。

(1)先让通过折一折,折出各种各样的小船,然后让幼儿把小船放在水中玩一玩,训练幼儿手眼脑协调并用的能力。

(2)让幼儿了解小船在水中的一些沉浮现象。

(3)让幼儿讲讲你折的小船在水中怎样了?(4)评价。

折纸:青蛙目的:1.学习折纸里常用的双三角形折法。

2.会利用双三角形折法学折青蛙,培养幼儿学以致用的能力。

3.继续培养幼儿看示意图折纸的能力。

准备:1.正方形手工纸若干张,折好的双三角形以及利用双三角形折好的作品青蛙、鱼、桃子若干个。

2.《双三角形》折纸示意图,《青蛙》折纸示意图。

过程:1.教师出示折好的双三角形,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教师介绍双三角形名称。

2.幼儿跟教师学折双三角形。

(1)教师出示双三角形折法示意图,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学折双三角形。

(2)幼儿再次独立练习看示意图折双三角形。

3.利用双三角形学折青蛙。

1、教师出示《青蛙》折纸示意图,让幼儿看懂示意图。

2、教师对照《青蛙》示意图示范折青蛙,幼儿观看。

3、幼儿看示意图学折青蛙,教师个别指导。

4、幼儿作品展示与交流,教师与幼儿集体评价。

四、作品欣赏:教师出示利用双三角形折好的各种折纸作品给幼儿欣赏,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看法。

五、附《青蛙》折纸示意图:折纸:马活动设计背景:本班幼儿平时都比较喜欢画画和动手方面的活动,但由于刚刚小班升中班的缘故。

并考虑到幼儿安全方面的因素,很少使用剪刀。

但幼儿渴望能够亲手制作出奇妙的物品,利用幼儿好奇的心理,让其发挥大胆的奇思妙想。

开展此活动开发幼儿的想象空间。

目标:通过此活动让幼儿明白和认识虚线、折线、翻折、弯曲折线等几种在折纸中出现的简单的折纸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制作小马的步骤和所需注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几种线条的折法即线条名称。

准备:1.教师事先做好的一匹小马的样品。

2.a4白纸【每人一张】水彩笔【每人一盒】剪刀【每人一把】3.a3白纸【教师备用】过程:1.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样品,吸引幼儿注意力。

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小动物,【小马】试着让幼儿说出其特点。

2.引导幼儿观察制作小马的办法。

3.教师用a3的大纸演示(在室内来回走动)便于幼儿看得清楚。

(1)教师讲解制作小马的方法和步骤。

(2)鼓励小朋友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自由讨论其制作方法。

(3)引导幼儿认识和运用虚线、折线、翻折、弯曲折线这几种折纸中常出现折法。

4.让接受快的小朋友可以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给其他幼儿讲解经验【毕竟孩子之间有更好的交流方式】。

5.鼓励幼儿将折好的作品打开重新再折一遍,目的是让幼儿记得更深刻。

6.重新折好后,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小马】画出五官即涂色。

并用剪刀剪出马的四条腿。

7.最后将自己的作品装进自己的袋子内活动结束。

折纸:折纸变一变目标:1.教幼儿学习折纸的技能(边、角对齐、压平) 。

2.学习单张纸的简单折叠技能和简单的变化方法。

3.培养幼儿对这纸的兴趣。

准备:折叠用纸若干、变形金刚一只。

过程:1.出示玩具变形金刚,作几次变化。

2.出示正方形的纸一张,教幼儿将这张纸变成一件有趣的玩具。

(1)将正方形的纸对折成长方形(2)将对折后的长方形想旁边对折成小正方形(方法同上)(3)将对折后的正方形拉开,在其两边向中间各对折一次,形成两扇门(4)将小门的上端啦出两个三角形(难点,重点演示)(5)将三角形的下端往上折一下,即成一架钢琴(在讲解、演示的同时出示折纸的图示,要求幼儿边听老师讲解、边看图示)(6)将上述过程编成一个顺口溜:一个正方形,变成长方形,在变成一个正方形。

关上两扇小门。

拉出两只三角形,鼻子往上翘一翘,变成一架小钢琴。

3.将钢琴变一变师:我是变形金刚,我会把钢琴变成另外一件玩具(教师将钢琴变成畚箕。

教幼儿将钢琴变成畚箕(教幼儿将钢琴的上部用手一捏,即成畚箕)4.将畚箕变一变教师说:我在来变一变。

变成一顶济公帽教幼儿将畚箕变成济公帽。

教师用顺口溜的形式进行:放下一个鼻子,把它翻个身子,关上两扇窗子,叠好两床被子,拉开来就是一顶帽子。

5.结束:幼儿带上济公帽,听听音乐、唱唱、走走、玩玩。

【篇三:中班折纸活动:青蛙】案例1一、活动目标1. 复习双三角折法,通过活动掌握纸青蛙的简单折法,并对其进行装饰。

2.继续学习看折纸步骤图完整作品,巩固折、压的技能。

3. 培养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及对青蛙的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自制教学背景图,青蛙范品,青蛙折纸步骤图一份,幼儿折纸、水彩笔每人一份。

2、经验准备:幼儿会折双三角形,能看懂基本的折纸符号。

三、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背景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画面上都画了些什么?谁生活在这里,它长什么样?师:青蛙是怎么叫的?它吃什么?小结:在美丽的池塘里,有一只青蛙,它每天在捕捉害虫,既辛苦又孤单,它多么希望有更多的同伴。

让我们折一些青蛙去陪它,帮它捉害虫好吗?2、教师讲解示范折青蛙,幼儿观察。

(1)教师出示已折好的青蛙,将它拆开给幼儿看,知道它是由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的。

师:谁发现了折青蛙需要一张什么形状的纸?师:以前我们折双三角时要注意什么?(2)教师出示步骤图,幼儿观察,尝试折青蛙。

师:看着步骤图你们会折青蛙吗?试一试吧。

(3)交流、探讨折青蛙的要点。

师:刚刚在折青蛙的时候你们有什么困难?哪一步有问题?师:谁有什么好方法?(4)教师分步骤折叠青蛙,边讲解边示范。

师:青蛙有几条腿?分别长在哪里?怎么折出前后?3、教师交代要求,幼儿再次看步骤图折青蛙,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1)按照步骤图的顺序折,折的时候注意角对角,边对边,对齐压平折,纸要平整。

(2)折好后,用水彩笔装饰青蛙。

(3)注意卫生,爱惜纸张。

4、将幼儿折好的作品粘贴在背景图上,共同欣赏和交流。

师:让小青蛙们都到池塘里来玩游戏吧,让它们共同来捉害虫吧!师:青蛙朋友在一起会说些是什么呢?师: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吗?为什么?我们要怎么保护它呢?活动延伸建议幼儿回家教父母折青蛙进行游戏,一方面复习和巩固折法,一方面可以增进家庭亲情。

活动分析这是中班下学期的一个折纸活动内容,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看图折纸的能力。

对于中班下学期来讲,培养其看步骤图学习独立折纸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活动中教师通过拆解折纸作品、提问、看折纸步骤图等一系列的方法,引导、启发幼儿思考如何折青蛙,既给幼儿充足的探索空间,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改传统的“教师讲授”为师生共同猜测、假设、推断,获得正确的制作方法。

但并非所有的手工活动都不需要教师示范、讲解,都应该是幼儿探索,这需要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是否有探索的价值、是否在幼儿能力范围之内,保持幼儿探索和教师示范、讲解之间的平衡。

温馨提示:折纸步骤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