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目的
确保设计质量,使设计输出符合设计输入要求,设计成品满足有关法规和顾客要求。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所有工程设计项目的评审、验证和确认的控制。
3.0职责
3.1 总经理主持重大合同的工程设计评审会议,对设计评审负责并对设计评审和设计验证结论签署认可。
3.2 总师室负责主持一般合同的工程设计评审会议,对设计评审和设计验证结论签署认可。
3.3 专业负责人和/或审核人负责组织实施设计验证活动。
3.4 设计项目负责人和/或专业负责人组织实施设计确认活动。
3.5行政部经营组负责下达《设计项目任务单》,三总师确定设计项目负责人,并协调处理设计问题,确保设计成品按期交付。
4.0工作程序
4.1 设计评审
4.1.1设计评审是设计项目必须采用的设计检验方式。
应在适当阶段(方案/初设/施工图)按照计划的时间安排对设计结果进行正式的评审。
下列情况必须评审:
4.1.1.1设计输入文件(方案/初设/施工图)形成后、下达之前进行输入评审(审批)。
4.1.1.2设计输出文件在交付顾客之前须进行输出评审。
4.1.1.3重大设计更改之后应进行评审。
4.1.2评审方式方法
4.1.2.1 重大合同的工程设计项目输入评审由总经理主持进行系统的评审,作出评审结论并签署。
参加评审人员包括三总师、总师室及设计组有关人员,需要时应邀请有关专家。
4.1.2.2 一般合同的工程设计项目输入评审由总建筑师或总工程师主持系
统的评审,作出评审结论并签署。
参加评审人员包括三总师、总师室、设计部有关人员,必要时请总经理参加。
4.1.3 设计输入评审
4.1.3.1 对下列设计输入要求进行评审其是否满足质量要求是否齐备。
并识别问题,若存在问题,应研究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并验证其效果。
a. 设计依据性文件;
b. 依据合同要求确定的设计文件质量特性,如功能性、安全
性、经济性、可信性、可实施性、适应性和时间性及美学功
能;
c. 本项目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d. 本项目特殊专业技术要求,及采和“四新”是否恰当。
4.1.3.2 设计输入评审可采用审批或会议方式,由评审主持人在《设计评审记录表》上签署评审结论。
4.1.4 设计输出评审
4.1.4.1 在设计的适当阶段,按计划安排,对重大合同项目的工程设计以及有特殊专业技术要求或采用“四新”的一般合同的工程设计项目进行系统的评审。
评价设计输出满足输入质量要求的能力,识别问题,若有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验证其效果。
4.1.4.2 适当阶段设计评审对象是输出的设计结果通常采用会议方式进行,由评审主持人在《设计评审记录表》上作出结论性意见并签署。
4.1.4.3 设计评审内容
a. 涉及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可能性、可实施性、适应性
和时间性的设计内容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b. 新技术、新结构、新设备、新材料的恰当合理采用程度;
c. 设计思想、设计风格和设计形式的创新水平;
d. 建筑设计重视环境设计、智能化设计的程度等;
e. 设计图面质量是否合格。
设计评审控制的目的既要保证特性质量又要满足图面质量要求。
4.1.4.4 设计评审时机的确定
a. 方案设计阶段:方案输出评审时机,在方案设计完成后、定
案前进行。
对不同方案进行优、缺点比较,并明确推荐方
案。
对推荐方案是否符合设计输入要求进行评定。
如尚有问
题,应采取改进措施。
评审由项目负责人填写《设计评审记
录表》;
b. 初步设计阶段:各专业在草图形成后,正式图纸确定前,进
行系统的设计评审如果其专业发现质量特性出现严重偏离质
量要求的问题,需调整/改进又涉及其他专业时,也要进行
设计评审;
c. 施工图设计阶段:一般情况下不进行系统的设计评审,但是
当某专业发现有明显而严重偏离质量要求和方案/初设的设
计文件属顾客产品时,应进行系统的设计评审。
4.1.4.5 方案/初设/施工图设计输出文件完成后,须通过逐级校审方式进行输出文件评审、评价输出文件是否满足输出要求,如特性质量要求和图面质量要求,并由校对人、审核人签署图纸。
4.1.4.6 说明:质量特性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a. 是否满足功能性(使用、环境、美学)要求;
b. 是否满足安全性(防水、抗震、抗风、人防、防环境污染)
等要求;
c. 是否满足经济性(恰当布局、合理选材、选型)要求;
d. 是否满足可信性(可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要求;
e. 是否满足可实施性(符合施工、安装条件)要求;
f. 是否满足适应性(分期分批、改建扩建)要求;
g. 是否满足时间性(设计工期、施工工期)要求;
h. 各专业计算结果是否进行正确性判断或验证;
i. 各设备专业的系统选择及设备选型是否合理;
j. 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
k. 采用“四新”是否合理与可靠。
注:四新——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
4.1.5评审记录的管理
4.1.
5.1《设计评审记录表》由组织评审单位指定设项目负责人或其他相关人员填写,评审结论由主持人签署认可。
4.1.
5.2 《设计评审记录表》一式二份,分别由设计项目负责人和总师室保存。
前者最后归档,后者作跟踪措施检查用。
4.2 设计验证
4.2.1确保设计输出满足该阶段设计输入的要求。
4.2.1.1对设计输出满足设计输入要求作出评价,提供客观证据。
4.2.1.2验证结果表明输出未能或部分未能满足输入要求时,应采取纠正措施。
4.2.2验证方式方法
一般情况方案/初步/施工图设计验证通常采用文件评审方式进行对采用“四新”或有特殊要求工程或专业还要采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设计验证:
4.2.2.1变换方法计算——对新技术或较复杂的项目,应采用不同计算模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程序计算,对比计算结果。
4.2.2.2类似设计比较——将新设计项目与建成的成功设计的类似工程比较(一般工程由专业负责人或审定人用此方法验证)。
4.2.2.3试验证实——模型试验,即利用模型进行风洞、振动台、热工、隔声等试验,并用试验结果对照计算结果。
4.2.3设计验证的实施
设计验证活动,由专业负责人或审核人负责组织实施。
对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或有特殊要求的复杂工程,由总师室指导,专业负责人和审核人负责,事先确定采用验证方法及验证阶段,确定验证人员,验证前及验证中指导验证人员工作。
4.2.4设计过程中的其它验证手段,应在设计进度计划中予以规定,如验证时间和参加人员等。
4.2.5验证记录管理
4.2.
5.1 由验证人对设计验证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予以记录,填写《设计验证记录表》,并提出验证的具体记录或报告,报总师室对验证结论予以签署认可。
4.2.
5.2 《设计验证记录表》和/或验证报告一式二份,验证人和总师室各一份并保存,前者最后归档,后者作跟踪措施检查用。
4.3 设计确认
4.3.1在完成设计验证后应进行设计确认,以确保设计成品符合规定及使用者的要求。
设计确认由顾客和/或政府主管部门、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通过外部评审来实现。
4.3.2设计确认活动类型
4.3.2.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活动。
4.3.2.2方案设计的评标活动。
4.3.2.3初步设计的审批活动。
4.3.2.4施工图设计的图纸会审活动。
4.3.3设计确认的实施
4.3.3.1 由设计项目负责人和/或专业负责人以及具备资格的有关人员参加设计确认活动。
4.3.3.2 投标方案直接送文至顾客或有关部门,评标结果形成文件,并作好记录下达。
4.3.3.3 方案/初设文件直接送政府有关部门,形成批文下达。
4.3.3.4 要求参加方案/初设设计审查会时,设计项目负责人在会前组织专业负责人或有关设计人员作好准备,以便在会上介绍设计意图和回答询问。
对批文和审查会议纪要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由设计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修改或完善方案/初设作为下阶段设计输入。
4.3.3.5 由顾客/监理/施工单位组织施工图会审来确认施工图设计,设计
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各专业负责人或有关设计人员参加图纸会审,填写《施工图会审技术交底》,介绍设计意图,交待施工注意事项,解答有关问题。
对会审中提出的每个设计问题,应及时答复或处理,以满足施工规定的要求,如涉及设计更改,应按更改程序进行控制。
4.3.4 确认文件/记录管理
各设计阶段,设计确认活动的记录,如批文、纪要或记录等,由设计项目负责人收集、整理、保存和归档。
5.0支持性文件
5.1《各专业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校细则》 WD19
6.0质量记录
6.1设计项目任务单 QRA09
6.2设计项目策划表 QRA10
6.3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进度计划表 QRA11
6.4设计输入总表 QRA12
6.5设计评审记录表 QRA13
6.6设计校审记录表 QRA14
6.7设计验证记录表 QRA15
6.8互提资料记录表 QRA16
6.9设计过程中间检查表 QRA17
6.10施工图会签记录单 QRA18
6.11施工图会签技术交底 QRA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