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形变强化(修改版)
直接加压式 喷丸机
• 2.3 喷丸工艺 • 在实际生产中是通过喷丸强度、表面覆盖率、表面粗糙度 这3个参数来检验、控制和评定喷丸强化质量的。 • 影响喷丸强度的工艺参数主要有:弹丸直径、弹丸流速、 弹丸流量、喷丸时间等。 • 影响表面覆盖率的因素主要有:零件材料的硬度、弹丸直 径、喷射角度及距离、喷丸时间等。 • 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有:零件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弹丸 直径、喷射角度及速度、零件的原始表面粗糙度。
• 1.2 表面形变强化 • 表面形变强化基本原理是通过机械手段(滚压、内挤 压和喷丸等)在金属表面产生压缩变形,使表面形成形变 硬化层。 • 硬化层中产生两种变化:一是在组织结构上,亚晶粒 极大地细化,位错密度增加,晶格畸变度增大;二是形成 了高的宏观残余压应力。这两种变化使得金属表面的强度 硬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疲劳寿命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第一种变化
喷丸前后晶粒、亚晶粒位错组态、晶界分布示意图
第二种变化
• 在表面强化过程中,表面塑性变形带来的表面尺寸变 化,而引起表面残余应力。下图是喷丸和滚压处理后的残 余应力分布。
• a、强化后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 • 表面为残余压应力,心部为残余拉应力。
• b、疲劳强度随表面残余压应力的增加而增加
挤压棒挤压强化装置
旋压挤压强化装置
四、机械镀
(1)喷丸强度 喷丸强度采用弧高度试片来测量。
h:试片厚度 a:测量圆周直径 ƒ:弧高度 d:残余应力层的深度 σ:平均残余压应力
• 在对试片进行单面喷丸 时,初期的弧高度变化 速率快,随后变化趋缓, 当表面的弹丸坑占据整 个表面(即全覆盖率) 之后,弧高度无明显变 化,这时的弧高度达到 了饱和值。
• 3.1 滚压和孔挤压强化用设备 滚压和孔挤压强化用设备是利用现有冷加工设备如车、 钻床或镗床,再配备用作滚压和孔挤压强化工艺必须的装 置。 (1)滚压强化用装置 在滚压过程中,主要运动是轴的回转运动,辅助运动 是滚子沿轴的回转中心进行转动。适用于圆周类零件的强 化。
(2)孔挤压强化用装置
压印模挤压强化装置 村套挤压强化装置
疲劳裂纹大多从表面开始, 裂纹的发展是靠拉应力, 表面形变强化在表面层产 生残余压力,使外加拉应 力与残余压应力合成的总 应力降低,从而可提高材 料的疲劳强度及延长疲劳 寿命,在疲劳过程中,残 余应力σ r起平均应力作 用。
喷丸强化
表面形 变强化
表面滚压和孔挤压强化
机械镀
二、喷丸强化
• 2.1 喷丸强化用的弹丸 • 喷丸强化用的弹丸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a)较高硬度和强度; b)应考虑弹丸质量、密度及规格大小之间的关系; c)要求弹丸不破碎,耐磨损,使用寿命长; • 喷丸强化最常用的主要有钢丝切丸、铸钢丸、玻璃丸三种。
当弧高度f达到饱和值,试片表面达到全覆盖率时, 以此弧高度f定义为喷丸强度。 喷丸强度的表示方法是0.25C或fc=0.25,字母或脚码 代表试片种类,数字表示弧高度值(单位为mm)。
(2)表面覆盖率 所谓覆盖率是指强化后表面弹痕占据的面积与总强化 表面的比值。要求大于100%。
29% 59%
83%
(1)钢丝切丸 钢丝切丸是用回火高强度钢丝经切割制成,成本较高, 因两端有棱角会划伤工件表面,在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已经 大量使用预钝化去棱角-磨角钢丝切丸。预钝化钢丝切丸 分为G1、G2、G3三种类型。一般要求钢丝切丸硬度越高越 好,一般应不低于工件硬度。
(2)铸钢丸 铸钢丸是将金属熔化后的钢液,经雾化成丸、烘干、 选圆、二次淬火、回火筛分制成。其硬度可根据回火温度 不同,获得不同硬度的铸钢丸,组织为回火屈氏体或回火 马氏体。喷丸强度较低时可用铸钢丸。喷丸强度较高时, 严禁使用铸钢丸。
(3)玻璃丸 玻璃丸由高质量碱玻璃制成,不含铁杂质,硬度相当 于HRC46~50,外观为实心球体。使用中破碎率高,造成使 用成本偏大。所以目前仅限用于对表面粗糙度有特殊要求 的关键结构零件。 此外,还有陶瓷弹丸、聚合塑料弹丸等
• 2.2 喷丸强化用设备 • 喷丸强化用的设备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气动式与机 械离心式。 • (1)气动式喷丸机 • 气动式喷丸机是依靠压缩空气带动将弹丸从喷嘴高速 喷出,冲击工件的设备。他适用于要求喷丸强度较低、品 种多、批量小、形状复杂、尺寸较小的零件。 • 按弹丸运动方式可分为吸入式、重力式、直接加压式三种 类型。
98%
• 2.4 喷丸强化的应用 一、喷丸强化提高疲劳寿命 对于钢制零件的喷丸,材料硬度、强度越高,喷丸强 化对疲劳强度提高得越大。 二、喷丸强化提高金属材料抗应力疲劳腐蚀
采用喷丸强化处理的主要零件种类
三、表面滚压和孔挤压强化
表面滚压是一种无屑加工技术,它可以显著地提高零 件疲劳强度,并且降低缺口敏感性。它有如下特点: a、适用于轴类零件如曲轴圆角滚压、滚丝轮加工重要 的螺丝和对缺口部位进行局部滚压。喷丸对零件形状的适 应性更强。 b、滚压后表层残余压应力层深大、应力值高,强化效 果比喷丸明显。 c、滚压生产率低,使用不如喷丸广泛。 孔挤压是利用棒、村套、模具等特殊工具,对零件孔 或周边连续、缓慢、均匀地挤压,形成塑性变形的硬化层。
• (2)机械离心式抛丸机 • 弹丸依靠高速旋转的机械离心轮而获得动力的抛丸机。 他适用于要求喷丸强度高、品种少、批量大、形状简单、 尺寸较大的零件。 抛丸机工作原理与重力 式气动喷丸机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用抛丸器 代替了喷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喷丸 设备
气动式喷丸机
机械离心式抛丸机
吸入式喷丸 机
重力式喷丸 机
• a、吸入式喷丸机
压缩空气从喷嘴射出 时,在喷嘴内腔导丸 口处形成负压,将下 部贮丸箱的弹丸吸入 喷嘴内腔,随压缩空 气由喷嘴射出,喷向 被强化零件表面。
• b、重力式喷丸机 将弹丸提升到一定高 度,借助弹丸自重由 上至下流入喷嘴,由 压缩空气带动,由喷 嘴喷向被强化零件。
• c、直接加压式喷丸机 弹丸与压缩空气首先 在混合室内混合,再 通过导丸管共同进入 喷嘴,由喷嘴射出, 喷向被强化零件。
讲课人:张谋
2012年12月18日
主要内容
• 1. 基本原理
1.1 概述 1.2 表面形变强化 1.3 表面残余应力
• 2. 喷丸强化
2.1 2.2 2.3 2.4 喷丸强化用弹丸 喷丸强化用设备 喷丸工艺 喷丸强化的应用
• 3. 表面滚压和孔挤压强化 • 4. 机械镀
一、基本原理
• 1.1 概述 腐蚀、磨损、断裂是机械零部件的三大失效形式,其 中以断裂失效带来的灾难与损失最大,而断裂失效中疲劳 失效所占比例最高,民用机器零部件约占40%~50%,而军 用和航空飞行的零部件则高达90%。 可见,研究疲劳断裂、探索疲劳断裂机制至关重要, 表面形变强化处理是提高机器零部件疲劳寿命最为有效的 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