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化学思考题答案

大学化学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称量与滴定
1.用分析天平称量的方法有哪几种?固定称量法和减量法各有何优缺点?在什么情况下
选用这两种方法?
答:直接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减量称量法
固定质量称量法:操作速度很慢,适用于称量不易吸潮,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粉末状或小颗粒样品,以便容易调节其质量
减量法:速度快,用于称量一定质量范围的样品或试剂,在称量过程中样品易氧化或易与CO2反应可运用此法。

2.分析天平的灵敏度越高,是否称量的准确度就越高?
答:否灵敏度越高,达到平衡的时间太长,不便于称量。

3.减量法称量过程中能否用小勺取样,为什么?
答:不能样品会沾到小勺上,影响称量准确度。

实验二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滴定管在装入标准溶液前需用此溶液润洗内壁2~3次,为什么?用于滴定的锥形瓶或者
烧杯是否需要干燥?是否需要用标准溶液润洗?为什么?
答:由于滴定管在用蒸馏水洗涤过程中,会有残留水液,需用标准溶液润洗内壁2~3次以消除标准溶液因残留水液而浓度降低引入的误差。

用于滴定的锥形瓶或者烧杯不需要干燥,更不需要用标准溶液润洗,因为水的存在对滴定结果无影响,而标准溶液润洗则会带来误差。

2.用HCl溶液滴定Na2CO3时所用水的体积是否需要准确测定?为什么?
答:不需要准确。

因为NaCO3质量已经确定,所以水的体积对测定无影响。

3.用Na2CO3为基准物质标定0.1mol/L的HCl溶液时,能用酚酞作为指示剂吗?
答:不能。

酚酞在中性溶液中为无色。

此滴定反应为:
Na2CO3+2HCl=2NaCl+H2CO3
H2CO3部分电离为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终点溶液pH值为3.9,而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0~10.0.
4.若Na2CO3溶解不完全,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若Na2CO3溶解不完全,测出的VHCl偏小,则cHCl偏大。

5.每一次滴定完成后,为什么要将标准溶液加满至滴定管零刻度再进行下一次滴定?
答:为了避免滴定管粗细和刻度不均匀造成的误差。

实验三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1.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组成的方法其原理是什么?
答:“双指示剂法”是测定同一式样中各组分含量的过程,可以在同一份试液中用不同的(两种)指示剂分别指示第一第二化学计量点的到达,以确定其组分浓度的方法。

这种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在实际中广泛应用。

“双指示剂法”是测定混合碱组成主要采用酚酞和甲基红。

先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的红色刚好退去,此为第一化学计量点,主要反应如下:
HCl+NaOH=NaCl+H2O
HCl+Na2CO3=NaHCO3+NaCl
记录此时的HCl标准溶液的消耗量V1,。

再加入甲基红指示剂,溶液呈红色。

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至橙色,这是第二化学计量点。

此时反应为:
HCl+NaHCO3=NaCl+H2O+CO2
记录HCl标准溶液的消耗量为V2
V1>V2时,为NaOH和NaCO3的混合物,其中NaCO3消耗的HCl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V2;NaOH消耗的HCl标准溶液的体积是V1-V2,求得混合碱各组分含量。

若V1<V2,混合碱是NaHCO3和Na2CO3混合物,Na2CO3消耗的HCl标准溶液的体积时2V1,NaHCO3消耗的HCl标准溶液的体积是V2-V1,可得混合碱各组分含量。

2.有一碱液,可能为Na2CO3,NaOH,NaHCO3三种溶液中的一种活多种物质的混合溶液。


标准强酸溶液滴定至酚酞终点时,耗去酸V1。

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时又耗去
实验四氯化钠提纯
1.本实验为何用BaCl2而不用CaCl2除去(SO4)2-?为何用NaOH而不用KOH和K2CO3
除去Mg和Ca?为何用盐酸而不用别的盐除去剩余的OH-及CO3?
答:CaSO4微溶,溶解度比BaSO4大,使用CaCl2不易把硫酸根离子除尽。

使用KOH和K2CO3引进了新的杂质K。

使用HCl,与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CO2和H2O,不会引入新杂质,而其他的酸会引进硫酸根,硝酸根等杂质。

2.用盐酸调节二次滤液的酸度时,为何要把pH值调至4左右?某同学不慎加盐酸过多使
pH 约等于3,可以补救吗?来回调节pH值有何不好?
答:确保溶液为酸性,不存在氢氧根和碳酸根。

可以,再加入少量NaOH。

会使溶液中NaCl越来越多,导致提纯后的食盐质量增加。

3.蒸发浓缩时,为何不得把溶液蒸干?
答:溶液中还存在除杂过程中无法除去的KCl杂质,若将溶液蒸干,KCl将共存于食盐结晶中。

实验五pH值法测定醋酸解离常数
1.不同浓度HAc溶液的pH值为什么要按由稀到浓的顺序测定?
答:因为如果电极清洗不干净,前一次试液会带入下面的试液中影响实验,而稀溶液对
浓溶液的影响比浓溶液对稀溶液的影响小。

2.温度对醋酸解离常数有影响,本实验均未恒温,你认为如果恒温应如何进行试验?
答:测定过程中,将装有醋酸溶液的烧杯放在水浴中恒温。

实验六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1.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适宜条件是什么?
答:溶液pH=5左右,最大吸光波长=510nm
2.三价铁离子标准溶液在显色前加入盐酸羟胺的目的是什么?
答:将溶液中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
3.如果配制已久的盐酸羟胺溶液,对分析结果有何影响?
答:盐酸羟胺被空气氧化,不能将溶液中的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使含量的测定结果偏低。

4.溶液的浓度对测定邻二氮杂菲的吸光度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酸度太高,显色反应慢,导致吸光度偏低;酸度太低,二价铁水解,导致显色物质含量偏低,但水解产物有颜色,影响测定。

5.吸收曲线与标准曲线有何区别?在实际应用中有何意义?
答:吸收曲线是测定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的大小,有吸光度A和波长λ绘制的曲线,而标准曲线是在确定的波长下(一般是最大吸收波长),测定不同浓度的样品的吸光度,由吸光度A和样品浓度C绘制的曲线。

吸收曲线是用来找出最大吸收波长,标准曲线是用来确定未知样的浓度。

实验七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本实验中配制多种标准溶液,在方法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为什么?
答:
2.络合滴定法与酸碱滴定法相比,有哪些不同,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实验八水的硬度测定
1.用EDTA测定法怎样测出水的总硬?用什么指示剂?产生什么反应?终点变色如何?
答:用EDTA法测定钙镁离子的含量,其原理与以CaCO3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标准溶液浓度相同,总硬则以铬黑T为指示剂,加入5ml NH3-NH4Cl缓冲溶液,控制溶液的pH 值为10,以EDTA标准溶液滴定。

发生络合反应。

溶液颜色由酒红色滴定至纯蓝色,即为终点。

2.用EDTA法测定水的硬度时哪些离子存在干扰?如何消除?
答:Mg。

为消除其影响,采用沉淀遮蔽法,可加入10%NaOH使pH>=12,从而生成Mg(OH)2沉淀,在不分离沉淀的情况下,可直接以EDTA滴定钙离子,用钙指示剂指示终点。

实验九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Na2S2O3溶液不太稳定的原因是什么?在配制溶液时,为什么要用新煮沸过且已冷却的
蒸馏水来溶解Na2S2O3.5H2O?
答:水中CO2,空气中的O2以及微生物的作用都能使其分解。

无CO2,O2以及微生物的存在,不会对Na2S2O3溶液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而导致其分解。

2.为什么Na2S2O3溶液配置好之后要放置10天再进行标定?
答:性质趋于稳定方可使用。

3.在用KI还原K2Cr2O7时,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KI?
答:与KI作用从而析出相当量的I2的反应,反应瞬间完成,进行到底,同时碘离子与I2生成碘三负离子,防止I2的挥发。

4.能否在滴定开始之前加入淀粉指示剂?
答:与淀粉结合生成性质稳定的蓝色络合物,不易与Na2S2O3反应从而导致滴定结果不准确。

5.在化学计量点时,为什么溶液呈亮绿色?
答:Na2S2O3将I2还原,生成无色碘离子,而溶液中存在的KI则使K2Cr2O7还原生成三价的铬离子,从而呈亮绿色。

实验十工业苯酚纯度测定
1.在本实验中,空白实验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方面得到KBrO3-KBr标准溶液与酸性介质生成的Br2的量。

另一方面是为了消除由试剂所造成的误差。

2.为什么测定苯酚含量要在碘量瓶中进行?若用锥形瓶代替碘量瓶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易挥发的物质要在碘量瓶中进行,反应生成的Br2易挥发。

若在锥形瓶中,则Br2挥发,Br2含量偏小,所测得的结果偏低。

3.在滴定过程中,加入HCl和KI溶液时,为什么不能把瓶塞打开,而只能稍松开瓶塞沿瓶
塞迅速加入,随即塞紧瓶塞?
答:苯酚易被空气氧化而变质(通常变为粉红色的醌类物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空气接触。

负一价的碘离子在酸性环境中易被空气氧化,也应尽量减少与空气的接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