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桥和差特性应用:1、有一薄壁圆管式拉力传感器如题图所示。
已知其弹性元件材料的泊桑比为0.3,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为2,贴片位置如图。
若受拉力P 作用,问:1) 欲测量P 力的大小,应如何正确组成电桥?2) 当供桥电压V e 2=,μεεε50021==时,输出电压是多少(10116-⨯=με)?见P50表,第一行U=1/4U 0K ε2(1+μ)4P2、悬臂梁受力如题图所示:轴向力P和弯矩M 。
问:1)欲测量弯矩M ,应该如何布片、接桥?2)欲测量轴向力P ,应该如何布片、接桥见P87图3-23、滤波器与鉴频器有何不同?它们各应用于什么场合?对频率进行筛选;将频率变化恢复成调制信号电压幅值变化的过程4、 已知低通滤波器(题图4.4)的ΩK R 1=,F C μ1=,求:1)滤波器传递函数、频率响应函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表达式见P108、29、305、振动的激励方式有哪三类?稳态正弦、随机、瞬态 6、常用的测振传感器?位移:电容式、电涡流 速度:磁电式 加速度:压电式、应变式、伺服式阻抗头7、用一个时间常数为τ=0.001s 的一阶测试系统,测量频率为100Hz 的正弦信号,求测量的幅值误差和相位误差各是多少?见P358、磁电式速度计的工作原理如题图所示。
齿轮随被测轴转动,已知齿数Z =60,求:当测得频率计感应电势频率f =2400Hz 时,被测轴的转速(min /r )。
129、试述霍尔效应及其用来测量位移的原理10、何谓压电效应?压电式传感器对测量电路有何特殊要求?11、为什么欲测流体压力,拟采用电容式、电感式和压电式传感器,试绘出可行方案原理图12、什么是测试?测试系统一般由那些部分组成?各部分功能是什么?判断题1、一阶RC低通滤波器,当电阻R增大时,滤波器上限截止频率将减小2、周期信号的频谱由无限多条离散谱线组成,每一条谱线代表一个谐波分量3、互相关函数是两个信号在频率域上的关系。
4、滤波器的带宽表示其频率分辨力,带宽越窄分辨力越高5、灵敏度不属于测试系统的动态标定指标6、两者串联后其传递函数H(s)=H1(s)*H2(s)7、对一阶系统而言,时间常数越小越好。
对二阶系统而言,阻尼度在0.707左右8、若要求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失真,则输出应与输入满足:在幅值上允许差一个比例因子,在时间上允许滞后一段时间。
各频率分量的幅值输出与输入反映在幅频特性曲线上应是直线9、非周期信号频谱具有连续性10、周期信号频谱具有发散性、谐波性、离散性11、一个理想的测试装置,其输入和输出之间应具有线性关系为最佳12、用一阶系统作测试系统,为了获得较佳的工作性能,其时间常数τ应尽量大。
13、压电式传感器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压阻效应而工作的。
14、.测试工作的任务主要是要从复杂的信号中提取有用信息15、概率密度函数提供了随机信号沿频率域分布的信息16、电路中鉴频器的作用是使频率变化转变成电压变化。
17、在测量位移的传感器中,符合非接触测量,而且不受油污等介质影响的是电涡流式传感器。
18、当τ=0时,自相关函数值最小值19、采样时为了不产生频谱混叠,采样频率必须不小于信号最高频率的1倍20、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霍尔效应。
21、当两信号的互相关函数在t0有峰值,表明其中一个信号和另个信号时移t0时,相关程度最低22、相干函数的取值在+1与-1范围23、互相关函数的最大值一定在τ=0处24、正弦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使原有的相位信息不变25、横向效应是因为金属电阻丝在受外力时,圆弧段产生应变与直线产生的应变相反,从而使电阻值减小的现象26、电涡流效应中,线圈阻抗的变化与线圈和金属板间的距离有关27、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中的接触电势由自由电子的密度不同产生,温差电势由温度不同产生。
28、光敏传感器电路中,光敏二极管通常工作在正向偏置状态29、光纤位移传感器是利用光导纤维传输光信号的功能,根据探测到的反射光的强度来测量被测物体的距离的30、莫尔条纹除具有放大作用外,还有平均效应。
31、感应同步器是利用两个平面形印刷电路绕组的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工作的一种新颖而精密的检测器件,那么它的输出信号是直流电压选择题1、任意函数和δ函数的卷积,就是_B_A.将该函数在自己的横轴上分散到δ函数所对应的位置B.将该函数在自己的横轴上平移到δ函数所对应的位置C.将δ函数平移到该函数所对应的位置D.将δ函数分散到该函数所对应的位置2、在同步调制与解调中要求载波BA同频反相B同频同相C频率不同,相位相同D频率不同,相位相反3、幅值调制装置实质是一个CA低通滤波器B高通滤波器C乘法器D振荡器4、压电式传感器目前多用于测量(D)A.静态的力B.动态的力C.速度D.加速度与动态的力5、通常用热电阻测量(C)。
A.电阻B.扭矩C.温度D.压力6、热电偶中产生热电势的条件是(B)A.两热电极两端材料相同,温度不同B.两热电极两端材料温度都不同C.两热电极的两端材料不同温度相同D.两热电极的两端材料温度都相同7、调频常用方案是基于_B __原理.A 直流电桥B 压控振荡器C 霍尔式传感器D 电感式传感器8、下面那种情况表示X(t)和y(t)两变量是理想线性相关A.ρxy=1 Bρxy=0 Cρxy>1 Dρxy<19、在测试的结果分析中,相关是变量之间的 AA.线性关系B函数关系C物理联系D近似关系10、理想滤波器在通带内的幅频特性为A常数B零C零或常数D无法确定11、如果隔振台对低频激励起不了明显的隔振作用,但对高频激励却有很好的隔振作用,那么,隔振台是 BA高通滤波器B低通滤波器C带通滤波器D带阻滤波器12、下列统计参数用以描述随机信号的动态分量的为()A) 均值B) 方差C) 均方值D) 概率密度函数B13、感应同步器是利用两个平面形印刷电路绕组的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工作的一种新颖而精密的检测器件,那么它的输出信号是A.交变电流B.交变电压C.直流电压D.直流电流B14、下列统计参数用以描述随机信号的强度或平均功率的为()A) 均值B) 方差C) 均方值D) 概率密度函数C15、在一测试系统中,被测信号频率为1000Hz,幅值为4V,另有两干扰信号分别为2000Hz,8V和500Hz,2V,则利用()提取有用信号。
A.叠加性B.比例性C. 频率保持性D. 幅值保持性C16、光敏电阻由于吸收了光量子能量,使得()增加,导致电导率增加。
A:载流子温度B:载流子浓度C:载流子寿命D:载流子迁移率D17、压电传感器的前置放大器的主要作用是( B )A:把传感器的低阻抗输出变换为高阻抗输出B:把传感器的高阻抗输出变换为低阻抗输出C:对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滤波D: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解调18、霍耳元件所产生的霍耳电势取决与( C )A:霍耳元件材料B:元件尺寸C:元件所在磁场的磁感应强度D:杂质浓度19、涡流式传感器可以作为位移、振动测量,还可作为(C )等A:材质鉴别B:温度测量C:测厚D:面积测量20、将应变片贴于不同的弹性元件上,就可以实现对力、压力(A)等物理量的测量。
A:位移B:速度C:加速度D:湿度21、利用光电效应的传感器属于()A:电阻型B:物性型C:结构型D:电容型22、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A)A:压阻效应B:应变效应C:霍耳效应D:光电效应23、已知变磁通式转速传感器的测速齿轮的齿数为20,若测得感应电动势的频率为300Hz,则被测轴的转速为(C )A:300转/分B:600转/分C:900转/分D:6000转/分24、当两信号的互相关函数在t0有峰值,表明其中一个信号和另个信号时移t0时,相关程度( B )A:最低B:最高C:适中D:一般25、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中,输出量的变化量与引起此变化的输入量的变化量之比称为( B )A:线性度B:灵敏度C:稳定性D:回程误差26、传感器的输出量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称为传感器的 C 特性A:幅频B:相频C:输入输出D:静态27、线绕式线性电位计式位移传感器每厘米绕制200圈,其分辨力为(B )毫米A:200B:0.05 C:1 D:0.528、在长光栅位移传感器中,标尺光栅和指示光栅刻线的夹角越小,莫尔条纹的A作用越强A:干涉B:衍射C:反射D:折射29、能够感受湿度的电容式传感器属于变___C___的电容传感器A:相对面积B:极距C:介质D:参数30、不能用确定的数学公式表达的信号是__D____信号。
A:复杂周期B:瞬变C:非周期D:随机31、一个理想的测试装置,其输入和输出之间应具有 D 关系为最佳。
A:相似B:相关C:影射D:线性32、用一阶系统作测试系统,为了获得较佳的工作性能,其时间常数τ应 B 。
A:尽量大B:尽量小C:根据系统特性定D:为无穷大33、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意味着传感器所能感知的A越小。
A:被测量B:输出量C:频率特性D:显示值34、在电桥测量电路中,由于电桥接法不同,输出的电压灵敏度也不同, D 接法可以获得最大的输出。
A:单臂电桥B:差动半桥C:补偿电桥D:全桥35、测试工作的任务主要是要从复杂的信号中提取( C )。
A:干扰噪声信号B:正弦信号C:有用信息D:频域信号36、概率密度函数提供了随机信号( B )的信息。
A:沿频率域分布B:沿幅值域分C:沿时域分布D:强度方面37、用二阶系统作测量装置时,为获得较宽的工作频率范围,则系统的阻尼比应(D )A:越大越好B:越小越好C:接近0.5 D:接近0.70738、当τ=0时,自相关函数值( C )A:等于0B:等于无穷大C:最大值D:最小值39、采样时为了不产生频谱混叠,采样频率必须大于信号最高频率的( B )倍。
A:4 B:2 C:10 D:540、信号有多种类型,从分析域上看,经典的分析方法有______ 和______。
A.时域法,相频法B.时域法,幅频法C.相频法,幅频法D.时域法,频域法D。